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池莉的多数作品都以冷静客观写实的风格,复原了生存在市民阶层的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表现人性的原生态,但这不能掩盖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与存在。作为新写实代表的作家池莉,其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持久的,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呈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脉络。本文从对其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分析着手,试图梳理其中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清代山东剧作家的杂剧作品中存在大量以女性为主角的剧作,这些女性生活剧全方位地描绘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甚至江湖、战场上的生活图景.女性剧集中体现了男性作家立足于闺阁的传统女性观及对女性苛刻的伦理期待.女性在剧中体现出基于男权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兼备"物品"和"工具"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3.
张贤亮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正是作家早年生活记忆、人生体验在作品中的具象化、符号化。作家深层心理中蕴含的女性情结———母爱与性爱 ,以独特的方式交融于作品中 ,构筑了一幅形神各异的女性群像图。  相似文献   

4.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和中国作家林白的作品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女性心理、欲望与命运的解读上,他们笔下的女性也一直被认为是有着女性意识觉醒表现的群体之一,但实际上,这些女性的所谓自我意识并非从根本上萌发,她们的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或依附他人或被动接受,充其量是一种疑似觉醒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继高晓声之后深入了解农民、书写农民、赞美农民的作家,他用满腔的激情和饱满的真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改革开放时代平凡世界中平凡人物努力改变生存境遇的种种情状.他们中既有坚韧不拔、意志如钢的男人,也有清纯美丽、柔情似水的女人.作家塑造的女性群像显示了女人的才干与品格,为现代女性赢得了新的话语权,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道温馨怡人的风景,也体现了作家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寄托着他的民间理想与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视角,通过对《玫瑰门》以文化大革命为主要背景,以老少三代女性为主要人物的充满了丑陋和邪恶、阴森和怪异,但又真实得逼人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赏析,揭示这场特定时空中"玫瑰之战"下女性的生存境界,浅析作家本人的对女性的人性关怀与忧虑,以及作品的"第三性"视角等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日本女性作家野上弥生子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创作。她的文学世界真实而丰富多彩,作品题材虽然繁多,但却有一种“真实”贯穿始终。本文从时代背景,作家经历来考察野上的文学作品,把野上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解读其中所蕴涵的“真实”。了解文学作品的包容性和作家本人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9.
李平平 《工会论坛》2009,15(1):151-152
柳·乌利茨卡娅的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集中塑造了多位充满个性的女性形象,作家尤其以对女性进行小人物化刻画的方式,在不完美中探讨完美,在残缺中审视真实,全面地展现了女性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活着的一天的开始》是韩国女作家朴婉绪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最鲜明的主题是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是在人与女人两个层面上进行开掘与统一,以达到女性的全面实现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作为1990年代女性私语化写作的典型作家,林白小说一贯被认为是具有大胆而鲜明的女性意识的。然而,细细地品读其一些作品,却会发现她的女性意识在大胆激进中有游离现象。  相似文献   

12.
日本当代女作家川上弘美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将日常与非日常因素相结合,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幻想”或“异界”中的荒诞故事,揭示在不平等的两性与家庭关系中单身女性、妻子、母亲等不同女性身份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借鉴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逐一分析《故事开始》《爱怜记》《风花》等川上弘美的早期作品,可以剖析川上弘美文学中的女性异化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女性异化的成因。川上弘美的作品以虚构叙事呈现了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中论及的性异化、母性异化以及全面异化。透过这些女性异化的表象可知,由情感匮乏导致的孤独是女性异化的直接原因,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男女性差等才是导致女性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死亡与少女》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一部杰作,身为女性的作家通过这部作品,既揭露出女性潜意识中的奴性思想及现代女性所处的矛盾、尴尬地位,也在尝试和探寻女性走出这一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旅美作家,其作品关怀底层人物和边缘人物,对东西方文化有着独特的阐释,受到中西方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她刻画了许多边缘女性形象,有本土的边缘女性形象,也有移民的边缘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边缘化的创伤处境中依旧不忘初心,展现女性美和人性美。而严歌苓对于作品中人物的书写,不仅仅是一种关怀,更是对于边缘处境下的移民女性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莫言一直对描写女性的泼辣活法、强悍生命力情有独钟,也写出了故乡女性的泼辣和强悍民风。他擅长将生命意志、爱恨情仇写到极致的笔法,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旨趣,使其作品具有了特别的震撼力,也道出了民间道德的复杂与微妙,从而赋予其作品"重新认识‘国民性’"的文化意义。另外,莫言特别关注泼辣女性的命运,这与他的早熟心态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葛红兵在他的作品<沙床>和<财道>中表达了他的女性意识.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有唯美的身体、都处于积极主动求爱的状态,具有放性的态度,同时她们在事业上没有卓越的建树.葛红兵打破了"处女"崇拜、女性禁欲树贞节牌坊的神话,试图将女性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是他的解放仅仅局限在"性"观念上,而且这个"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意识的印记.在他笔下,在经济上无法获得独立,而又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的女性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无法获得和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作者举起的"性自由开放"的旗帜并不能将女性真正引向幸福之地.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徐静蕾、李玉、马俪文等女性电影导演的作品一方面通过对男权文化的柔性解构突出女性主体性,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属于女性自我的文化空间。中国女性导演女性意识的表达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中不断成长,是不断地在束缚与越界之间的过程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一部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就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评价一部作品,有时会偏执一端而褒贬失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地再现时代特征的力作,总会赢得“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结语。 丁玲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从多方面细腻地刻画了莎菲女士的叛逆性格与苦闷心境,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代女性形象。半个世纪来,这部作品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如此尖锐对立的评价,恐怕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会出于其右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出发,通过她们自身的经历以及近乎疯狂的叙事方式,折射出创作主体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的反思,揭示了处于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和主流文化双重压迫下的华裔女性所受到的身心摧残,并试图冲出重围,寻求她们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以此颠覆二元对立的单一身份。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和孙犁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与孙犁笔下塑造了众多的农村女性形象,两位作家各以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写实"和"写意"的手法,分别从擅长的外在动作描写和内在心灵揭示入手,在尖锐现实矛盾和诗意理想田园的两种不同背景下,塑造出了反映社会现实和讴歌人生理想的风格迥异的女性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