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民法学大抵充任着"为立法服务"的角色,民法学研究大多围绕着立法论而展开。改革开放之初民法与经济法的论争,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继起的合同法、物权法立法,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民法法典化和民法典编纂体例的争论无疑都是例证。但羽翼日益丰满的中国民法学在民法解释学、民法哲学、民法方法论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19、20世纪的德国民法学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近现代民法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我国的民法研究在诸多方面仍然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德国19、20世纪的民法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世纪前半期的"法典论争"和"历史法学"时期;二是19世纪后半期的"概念法学和德国民法典"时期;三是20世纪前半期的"自由法运动"和"法社会学"时期;四是20世纪后半叶的"现代私法学"时期。研究德国19、20世纪的民法学,对于反思和总结我国今天的民法研究,把握未来民法学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民法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对既往工作的回顾。通过回顾,可以大致勾勒出我们先前走过的道路、已经取得的成就、仍然存在的问题。大概在十多年前,曾经有法学期刊在每年第一期集中发表法学各学科的研究综述,评点上一年度相关学科发展基本情况。可惜这一做法没有能够得到延续。最近十多年来,中国民法学界几乎没有相对系统的发展评述。〔1〕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民法学发展情况的唯一有意义的尝试,就是"中国法学创新网"给出的"法学论文发表数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民事立法和民法学的发展,法律学本科生写毕业论文选写民法学论题的不断增加,报考和被录取的民法学研究生增多。历年来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民法学学位论文,有的已全文或部分公开发表,这是我国民法学新发展的反映。本文结合自己研究民法学、指导和审阅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体会,谈谈写民法学论文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法学60年的发展给我们诸多启示。在各个关健的时期,民法学者都能坚持独立的学术品格,这是民法学发展的学术基础。独立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即市民社会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民法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民法学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改革开放,促使民法学不断发展。民法的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最新成果,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勇于创新,百家争鸣,使民法学的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法学、民法学的研究重点应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经济法学和民法学是法学中的两个重要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个学科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学、研究队伍壮大了,两个学科共发表论文三千多篇,还有一些学术专著,提出和论证了不少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学和经济法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还有一些学者,参加了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工作,并对进一步搞好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回顾这些成绩,使我们对开创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的新局面,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民法学的知识类型——从研究立场与路径入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研究立场上可以把当下中国民法学的知识类型分为民法政策学、民法技术学及民法文化学。不同的立场决定了民法研究者采取不同的论证进路。随着中国大规模立法时代的结束,中国民法学的主导知识类型将会从民法政策学转向民法技术学。民法文化学作为一种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在中国的民法学研究中不会成为主要的知识类型。  相似文献   

8.
民法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对既往工作的回顾。通过回顾,可以大致勾勒出我们先前走过的道路、已经取得的成就、仍然存在的问题。大概在十多年前,曾经有法学期刊在每年第一期集中发表法学各学科的研究综述,评点上一年度相关学科发展基本情况。可惜这一做法没有能够得到延续。最近十多年来,中国民法学界几乎没有相对系统的发展评述。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民法学发展情况的唯一有意义的尝试,就是“中国法学创新网”给出的“法学论文发表数量统计报告”。这种量化统计,有积极意义(它直观地表明了单个学者年度论文发表数量,以及特定的法学院某一年度总体上的论文发表情况),但能够揭示的信息毕竟有限。从这一统计中,我们无从得知,中国民法学究竟取得了什么具体进展。我们也无从判断,那些论文发表数字所代表的究竟是实实在在的学术发展,还是低水平的重复,抑或只是纯粹的泡沫。要尝试获得此类更具价值的信息,就必须展开实质性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9.
韩大元 《法学家》2007,(1):35-39
一、宪法学研究基本概况 (一)重要学术会议 1.国内学术会议 2006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与<法学>编辑部共同在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形成的历史过程与外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发展的最新趋势;2006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民法学与宪法学的学术对话"学术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宪法学中的民法问题与民法学中的宪法学问题;2006年12月16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公法与私法学术对话";2006年11月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宪法与新农村建设",与会的300多名代表集中讨论了农民的平等权、农民的宪法地位、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农"政策与宪法等问题;2006年7月25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公法学的使命暨蒋碧昆先生法学教育与学术思想"专题研讨会;2006年11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广东商学院共同主办了"何华辉先生去世十周年暨学术思想讨论会"等.  相似文献   

10.
民法学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为我国民法学的大发展提供了契机,而我国民法学的研究,则总是把握着时代发展的脉搏,拓宽视野,潜心研究调整我国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机制,为我国民事立法、司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怡然回首:成果丰硕的1989-1991年两年来的民法学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重视  相似文献   

11.
民法典创制中的中国民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明  周友军 《中国法学》2008,3(1):127-146
民法典创制是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而2007年的《物权法》颁行使我们距离这一梦想更近一步。《物权法》颁行以后,立法机关又将工作重点转向侵权法立法。所以,本年度学者主要围绕物权法和侵权法进行研究。总体而言,该年度的民法学研究非常繁荣,也体现了民法典创制时期民法学研究的一般特点。虽然民法典创制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应当迎接民法解释论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许德风 《法学评论》2012,(4):154-160
随着立法的推进和法学研究的发展,我国民法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共同学术平台的构建、就基础性价值达成共识和有效法律技术规则的形成。着眼于这些问题,《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一书成功区分了不同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不仅在知识上就具体的制度问题有所建树,更重要的是在方法上也有重要的突破,或许将成就未来民法学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于今年四月间在苏州大学举行。全国民法学界、经济法学界和政法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共一百五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重斗在会上作了《加强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积极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民法学、经济法学干事会,佟柔当选为总干事。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7月26-27日,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为:民法典的编纂;民法方法论与民法基本理论;人格权法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均对民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而民法指向的目标也即民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逐步向和平、人权、社会正义、民主主义、国际交流等方向发展。把握世界民法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无疑有助于我们的民事立法及民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法学界对制定中国民法典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也把大力开展民法立法研究摆到了民法立法研究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国政法大学40周年校庆之际,民法教研室召开了中国民法立法研究理论讨论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社科院法学所、最高人民法院等首都科研和实际部门的民法学者和领导同志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认为,当前历史条件下,对我国民法  相似文献   

17.
比较民法研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采用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各国法制的关联项进行比较,寻求较优的问题解决方案。就研究立场而言,在宏观比较过于繁荣的中国当下,比较法的研究应更多地强调微观方面,即法教义学比较。功能主义与法教义学的结合让比较民法的研究超越了"概念法学"的局限,以司法机关的裁判或判例为研究对象,关注社会中的"活法",从而获得更真实可信的结论。当下中国,民法学人的使命应当是将"法教义学、比较法、案例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判例研究展开学界与司法实务界的良性互动,促进法律的合理化发展;用点点滴滴法教义学知识的累积构建当代中国的法学和法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30年的民事法律立法进程以及与此相关的民法理论研究之发展进行了宏观性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民法和民法学可能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的中国特色进行一些探讨,对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出大致的预测。认为中国的民事立法和主流民法理论已经开创了一条有别于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折中立法模式的第三条道路并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随着民事立法从粗放向细密复杂转型,在范式上需要实现由立法论向解释论的转型;民法学作为学术将会沿着科学理性主义方向和强调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方向发展,这两个方向会彼此影响和渗透,但是不会彼此取代。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21日至22日,由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海峡两岸民法典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在扬州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学专家学者26人、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人大法工委、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同志和一些省市的实务专家,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60多所全国主要法学院、所15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期间,与会的学者和立法、司法实务的专家,共同就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尤其是中国物权、侵权…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法学的输入与传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江 《法学研究》2000,(6):140-149
1 90 2至 1 91 1年间西方民法学通过日本的媒介在中国传播 ,来华的日本学者、各种公私法政学堂学生与留日学生以及民间机构 ,通过编译和创办法科教育引进日本民法学 ,中国学者在这个时期基本完成了吸收、消化和创立自己的法学概念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