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张亚芬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走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相似文献   

2.
想得更远     
经济的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新型工业化既强调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路子,又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园区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两方面下手:  相似文献   

3.
想得更远     
经济的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新型工业化既强调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路子,又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园区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两方面下手: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擎天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教育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擎天柱,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友华 《奋斗》2001,(8):18-1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基础之上。我国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与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相比仍然比较少,人均资源相对更少。因此,必须珍惜和爱护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各种经济矛盾,才能改变我们过去片面强调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现湖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根据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把握以下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并进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资源环境问题又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必须认清哈尔滨市快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体系、选择集约化城市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城市森林、建设绿色城市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和对策来实现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滨肖 《求实》2006,(Z4):176-177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共同选择,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保护相协调的主导潮流,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道路和模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强调健康的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即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不超越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5,(8):12-14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宁夏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相协调,使宁夏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但是必须看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历史包袱沉重,宁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黄志峰 《理论导报》2014,(4):33-33,48
正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转型的方向和必由之路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才是必由之路。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动态平衡,把握发展速度、协调度,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手段,找到社会发展与良性生态之间的结合点,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停止发展的有效的"度",力求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自然开发利用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所谓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代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是一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各方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在实施这一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如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用来指导规范我们的发展战略和各项措施,就成为我们完成各项战略任务,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人类在发展问题上变得更加科学而又理性。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撰写的《新发展观》、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我们的未来》、《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著述竞相面世,对人类滥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及子孙后代的掠夺式发展发出警告,并提出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走向新世纪共同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实现“九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经济形势日益严重,我省煤炭工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大规模关并压产,传统的产业优势逐渐消失,新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另一方面作为我省支柱产业的煤炭由于超负荷开来造成生态恶化、环境污染。针对我省资源、环境、经济的矛盾,面临着不能不挖,又不能这样挖的窘境,文章提出从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看待资源问题;不断战胜落后观念和体制的束缚;抓住WTO带来的挑战,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自己;树立效益第一的营销思路,变数量型为效益型的对策。山西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既要科学地保护资源,又要合理有效地持续开发利用资源,走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加入世贸组织后,客观要求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因此,贫困地区也必须树立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理念,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积极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首先,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按传统模式发展经济,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只有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联合国环委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最流行的定义,也是联合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1993年联合国又对此作了重要补充:“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五大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发展,这五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可持续发展观三个层面上的内容。1、在人与资源方面资源永续利用人类…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也是生态脆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山西必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之路,必须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使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甘信忠九十年代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多年来,以土地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业发展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要求各类资源进入市场进行有效配置 ,使稀缺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 ,又要求必须对资源进行宏观管理 ,保证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不受破坏 ,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了的20世纪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从保护环境资源和未来发展出发,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人类世界进入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时代。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也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