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律工作者.我和公证有着三十多年的缘分.不仅参与了河北公证制度的恢复重建,也见证了中国公证事业的发展壮大。时光荏苒.如今.我已经由一个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即将退休的老司法人员,但我对公证工作的热爱,对公证事业的拳拳之心却一直未变.而且历久弥坚。  相似文献   

2.
阎梅 《中国公证》2008,(1):63-64
细细算来,我从事公证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其间摸爬滚打,从最初的打字员、助理到现在的资深公证人,品味了公证工作的苦辣酸甜.这些味道早已渗入我的公证经历,久而醇之,暖我心怀。  相似文献   

3.
记者:刘副厅长,您好。您曾经从事公证工作多年,可说是公证业界的专家了。作为副厅级领导,您2003年离开公证行业负责劳教工作,现在又重新分管阔别六年的公证工作,您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刘厅长:久别重逢,心情很激动。谈不上是公证专家,只是从事公证工作的时间比较长。1980年一到司法厅(那时叫司法局),我就开始从事公证管理工作。中间虽说离开过几年.但对公证的牵挂与关注从未间断过。在劳教局期间,我有两种喜欢的读物.  相似文献   

4.
光阴荏苒,转眼问进入公证行业已四年有余,回首自己从一名业务辅助人员成为一名公证员的成长经历,一路走来有过迷惑彷徨、有过理想追求、有过成长进步。四年来许多令人感动和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让我觉得自己已经和公证结下了不解之缘,感谢公证给了我成长进步的空间,感谢公证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追求,感谢公证——牵引我人生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丁钰 《中国公证》2014,(3):93-93
正我从事公证工作已经十八年了,回首走过的路,从初出茅庐的法律专业学生到具备一定经验的职业公证人;从对"公证"二字模糊的认识到将公证视为毕生的事业,我对公证的情感经历了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一个过程。时至今日,我深切地感受到公证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灵魂,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公证帮助我成长、陪伴我成熟。要说现在我的理想是什么,那也与公证息息相关,那就是我的公证理想。我的公证理想曾经很模糊,只是一个若隐若现的轮廓,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对公证越来越深的理解、越来越浓的爱,在我的公证理想里面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而高大的形象,她拥  相似文献   

6.
刘江 《中国公证》2006,(8):64-64
十二年前,我带着参加工作后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告别生活多年的校园,来到了城固县公证处。刚来到公证处的时候,公证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主任让我和他用一个办公室.跟着他学习。我在心里认定这就是我步人社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任老师了,随后的日子里,我一边跟着老师实践,一边学习公证业务书籍,遇到疑难的公证事项,所有的同事都是我的老师,对业务知识的渴望成为我最大的追求。在各位老师、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半年后我终于开始独立工作了。俗话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磨练,难以炼成钢铁。在公证这个大熔炉里,我深深地认识到,青春只有在奉献中才能燃烧。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我对自己近10年的司法行政工作,特别是公证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深深感到,公证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绝不能以牺牲公证质量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之际,司法部组织全国开展公证岗位训练活动.非常及时,很有必要。我们省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抓得早、抓得紧。”透过湖南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处长邓耀华那深遂、刚毅的眼神和我对湖南省公证岗位培训活动的深入了解,我深刻感受到湖南省大力落实岗位培训活动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记者:《公证法》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武汉市公证行业应该说走在了改革的前列.请您谈谈对公证体制改革的看法并介绍一下武汉市公证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 方道茂:我认为有变革,才有发展;要想发展,就必须思变。公证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公证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支持公证体制改革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前方 《中国公证》2012,(3):13-16
记者:多年来,据我所知.作为中国公证协会公证文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您一直致力于公证文书改革,首先能否请您给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公证文书改革走过的历程?薛凡:呵呵,你的提问开门见山。我也就直奔主题吧。公证文书改革是中国公证行业的一件大事.早在1998年这件大事就已开始启动,那一年春天。在司法部的召集和主持下,我和一些公证同行会聚南京.花了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反复研讨、论证。起草了新的公证书格式报司法部审定,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要素式公证书”这个全新的概念.当时就有一种焕然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王京 《中国司法》2010,(3):106-108
遗嘱生效确认程序就是在办理遗嘱继承公证时,对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是否生效的确认程序。此程序经过多年公证实践摸索,我们认为是办理遗嘱继承公证的必经程序,可以预防遗嘱继承的事后纠纷,保护家事财产继承的正常流转。但该程序目前并没有法定要求,是我公证处在实务中经过多次公证复查、诉讼之后,于2004年依《继承法》的现行规定,结合现有的遗嘱继承公证工作程序加以完善形成的公证实务操作创新。我公证处遗嘱生效确认程序自2004起实行至今近六年,未再发生涉及继承公证诉讼纠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崔哲 《中国公证》2011,(12):64-64
蓦然回首.我在公证工作岗位上已经度过六个春夏秋冬了。六年的时间,我从一名对公证工作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的毕业新生成为现在对公证事业有着无限热爱的公证人员,多少的成长经历,多少的记忆都在心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黑龙江省厅党委决定派我到公证管理处工作:给我这个有着粥年司法行政工作经历的“老兵”提供了新的平台。如何在厅党委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公证队伍建设.。切实推进全省公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三年来。我与同志们一道:组织带领全省公证机构和广大公证人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找准公证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切入点。把握结合点,突出着方点,努力创新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记者:周副厅长,您好。据我所知,您在河南省司法厅主管公证工作已经有很长时间,对河南省公证工作应当说也比较熟悉、了解,基于这样的工作实际,我想您对怎样做好当前的公证工作肯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按照本刊最初设置该访谈栏目的设想,我们实际上也更愿意请各位厅(局)长谈一谈对公证工作在发展理念上的一些感悟,而不仅限于为公证行业发展所做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中国公证》2007,(9):53-55
他作为公证处“一班人”的班长,以锐意改革,勤奋进取为己任,在22个春秋寒暑中,他矢志不渝干事业、全心全意做公证,认真践行“人民要我做公证,我做公证为人民”的誓言:他以“公证”特有的效力,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以娴熟的业务能力和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用户的高度信赖和称赞,在推动南郑公证事业方面连创佳绩,他就是南郑县公证处主任——常宏。  相似文献   

16.
信念的坚持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与公证相依相伴的岁月里.由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严谨.公证在我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有多少次.当事人在亲历了办理公证的过程后.由衷地理解了我们严格审查的意义;又有多少次,当事人在目睹了我们的办证程序后.由开始的不耐烦转变为主动配合积极协助。每次听到当事人说“只有公证,我们才放心”都让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然.不可否认,这其中曾遭遇过许多不和谐。前不久的一天下午,来了个企业的负责人.要求办理韩国某公司的营业执照、产品分析报告等公证,用于国内某项目的投标。我对他讲.这些公证理应在韩国办理.并苦口婆心地把不能受理的原因反复对他讲了几遍.但该负责人以时间不够为由坚持办理.根本不听我的解释。陪他来的人在一旁不耐烦地冒出一句:“又不让你担责任,给你钱.拿张白纸扣个章得了!”真是令人痛心——这种对公证的公然亵渎令人非常气愤.  相似文献   

17.
曲向东 《中国公证》2007,(12):63-64
我是一名公证员,我常常把自己热爱的公证事业比做园丁的工作——普通而神圣。公证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鲜花奖杯,有的只是平凡中见真情,用法律做武器,为你、我、他送来“及时雨”,撑起“保护伞”,解除后顾忧。这些,只缘于公证员为社会提供的公证法律服务能够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增进信任,使人与人和谐相处。如果把公证比作种子的话。那么公证为社会播撒的是和谐的种子。盛开的是社会和谐的花朵。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当事人遇到难事的时候。不是找律师、去法院,而是先到公证处来问个究竟。我想,在他们的心目中。公证最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8.
宫楠 《中国公证》2014,(2):27-29
我认为公证调解和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甚至法院调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应当将客观性作为公证调解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指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在公证调解启动、执行的过程中,应始终依法保持自身的客观、中立地位,避免公证调解制度、方案和行为逾越公证依法被赋予的职能、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19.
熊凌 《中国公证》2005,(2):53-54
时光荏苒,飞逝如电.不觉间,自从我1983年加入公证队伍至今已经有21年了.作为中国公证事业从稚嫩走向日臻成熟的见证人,我也走过了从对公证行业一无所知到胸中自有法律千壑的砺炼过程.感谢<中国公证>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得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追忆二十一载风雨公证路,梳理得与失.在这21年的公证生活中,我经历过市场经济改革风浪的洗礼,体验过公证改制的艰辛,也曾以勤奋的工作赢得鲜花与奖杯.细数往事,几段铭刻特殊历史印记的公证工作时期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0.
陈思可 《中国公证》2009,(12):64-64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会以某种原因并以临近退休的“高龄”从律师行业转到公证行业.这大概是命运使然吧。加入公证队伍一年多,各种感触颇多.但最让我割舍不掉的是我与公证结下的不解之缘,这段缘分值得我倍加珍惜,并且注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