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7,(12)
正老伴去世1年后的今年7月,他住进了沈阳近郊的花园小区。这里绿树成阴,鸟语花香,许多老人带着子女的孩子来这里居住,图的就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儿子的一再劝说下,他买了这里的房子,一个人搬了进来。每天徜徉在花园般的小区里,心情敞亮了,郁闷的思绪也"烟消云散",逐渐从失去老伴的阴影里走了出来。一天上午,他在电梯里遇见一位坐电动轮椅的老人。他观察了一会感觉有点好奇,就随口问道:您怎么一个人坐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88岁高龄的于佐良曾是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首位倡议人,也是公益婚介所的开创者。6月初的一天,于佐良突然来找记者,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1990年,于佐良从沈阳变压器厂工程师的岗位退休后,受聘于上海一家企业又干了将近10年。2000年,于佐良开始做公益事业,呼吁人们献血,终老以后捐献遗体、器官、眼角膜。为了宣传捐献遗体的意义,他自费跑遍了辽宁省各地进行宣传。他的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对老伴,他们的“儿女”多得数以千计,这些“儿女”又个个尊敬“父母”,用自己的孝心慰贴着两位老人的晚年。可以说,这对老伴是世界上儿女最多的人,也是极为幸福的人。 这件新闻发生在八十年代中国的西安市。他们就是王曾吾和他的妻子。 王曾吾原籍山东,小时候随父兄逃荒到西安。虽然背井离乡,想求个温饱,但仍然衣不蔽体,食难裹腹。解放后,王曾吾一家分了地,盖了房。他还当上了商店的职员。所以尽管膝下没有子女,他和老伴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7,(5)
正沈阳市格林豪森社区有这样一位耄耋老人,她多年做社区义务调解员;赶上年节自己做面食免费送给居民;她无怨无悔伺候卧床老伴22年;更有一段令她至今还骄傲的经历——近日,笔者在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格林豪森社区见到了任吉芬老人。别看老人今年80多岁了,但说话走路一点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而且在她身上还有不少常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她是山东人,性格热情豪爽,善良仁义。上世纪50年代初,爹妈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Z2)
正当笔者在一个好友网上看见这位老人的事迹时,职业的敏感促使我马上前去采访了他——一位88岁、义务写黑板报1 5年的老党员井海仁。一黑板报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时髦的东西。在校园、农村、工厂等人多的地方,黑板报都发挥了特殊作用。1929年出生的井海仁,至今对写黑板报"情有独钟",他今年已经88岁了,在自家门口写黑板报已经坚持了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家信     
梁良 《侨园》2001,(2):31
爸爸、妈妈你们好: 来到英国已经快3个月了,一直没给你们写信,真对不起,有的时候,我非常忙,所以没有时间给你们写信,请谅解。刚来英国的时候,觉得很多东西都不适合我,一下飞机,就看见一片一片的三四层楼房,天一直是阴着的。在地铁上遇见一个美国人和他说了几句英语,并且我也听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所以很高兴,觉得我比其他刚来的还是有优势的。到了家里一看,条件还不错,我住在三楼,只是屋子太小了,不过屋子里还是很暖和的,厨房也很大,并且有淋浴。靠近路边走不远的路是一个公园,公园里有篮球场,每到周末我都去那里打篮球。我住的周围都是土耳其人,所以英语的环境并不好,但我有信心学好英语。我到英国的第二天就去了“中国城”。那里在伦敦的中心,很热闹,并且看  相似文献   

7.
阳功 《党政论坛》2010,(6):33-33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朗朗。  相似文献   

8.
东京专电 “林保毅向东北老航校的朋友们问好!”一位日本老人用已经生疏了的中国话要求记者在这篇专访中写上这句话。他说,先后在老航校工作和学习过的5000多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这个名字。 这位老人就是当年东北航校(即老航校)的林教官林弥一郎先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2,(6):23-23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少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用了.如果有人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相似文献   

10.
马志国 《民主》2010,(3):54-54
<正>"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少人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物质上的赡养——提供给老人丰足的衣食,而常常忽略另一个重要的层面——老人的精神需求。估计我们做成年儿女的都难忘这样一个公益广告镜头:节日来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母亲,张罗了一桌好菜,等来的却是儿女  相似文献   

11.
韩玉玲 《民主》2008,(6):47-47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精神和友爱之情,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群众都踊跃捐款,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中小学生,从几元到几千万元纷纷献爱心,其情其景无不让人感动。尤其是两位高龄老人更让人感动,一位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  相似文献   

12.
哈德 《侨园》2003,(5):15
每周固定有两三天时间,张硒赢老人与老伴黎静贤早早地走出家门,走很远的路到一座山。那里有他们夫妻二人几年来种下的15000棵树。他们需要去那里护树。张硒赢今年已77岁,退休前是抚顺矿务局机关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退休了,他闲不住,看书、摆弄收藏的电子零件都是他的爱好。他看过了多少书不好统计,但大学文凭他有四五个。收藏各种电子零件,是他多年的习惯,他曾拿收藏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20,(1)
正不久前,一则长三角消保委关于老人鞋比较试验结果的通报,很耐人寻味。经检测80件老人鞋样品中有14件在耐折性能测试中出现过度开裂,涉及一些知名品牌。不少所谓老年鞋子质量完全不过关,声称针对老年人设计的防滑性等指标更是完全不合格。有的鞋子的防滑等性能更是连最起码的产品质量标准都达不到。"适老"产品变成了"坑老"产品。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银发族市场已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不少商家开始有针对性地提出"老人专用""老人专供"的概念,但与此相对应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正>傍晚的时候,一位年过80岁的老人与他的大儿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就在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并停歇在透明的玻璃窗外。父亲轻声问儿子:"窗外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瞟了一眼,回答说:"是一只乌鸦。"过了几分钟,父亲又低声问儿子:"停歇在窗外的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连头都没有回就回答:"是一只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西侧,每天下午都有一些人在水中游泳,而在离他不远处,就矗立着不止一个“饮用水源禁止游泳”的牌子。对此,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游人私自游泳的现象, 公园一直都是把竖立警示牌和派人劝阻结合起来管理。警示牌的竖立是按规定必须要有的,然而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却无法评估。  相似文献   

16.
享受     
徐新 《党政论坛》2009,(8):26-26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的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7.
<正>关注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也养成了每天都要点击浏览的习惯。在这个专门推介和弘扬"中国好人"的栏目中,每天都会有一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中国好人"准时"出现,以图文加视频的方式,向网友们讲述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来自基层,来自百姓身边。他们的故事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每类故事都蕴  相似文献   

18.
军刀     
《侨园》2016,(12)
正父亲曾珍藏过一把日本军刀,他说是解放军一位团长送给他的纪念品。说起这把军刀,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哩!那是解放前夕,解放军的一位团长因为在战斗中腿部负伤,部队转移时留在我家里养伤。这位团长随身佩带一把军刀,他非常爱惜,每天都要擦拭一遍。有一天,他见父亲喜欢这把军刀,就拿出来让父亲玩,并讲了关于军刀的故事。那是他当连长时,在同日本"鬼子"的一次战斗中,他带人袭击了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严秀 《瞭望》1986,(30)
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二年,很多小商品极难买到,有不少品种都已经绝迹多时了,尤以北京为最甚。常用的小药品,如碘酒、红药水、紫药水、眼药、胶布、药棉等,一般人家都愿意自备,可是这两年在北京就很难买得到,或者根本就买不到。有一次我悄悄问前门外某药店的一位老职工,这是什么道理。他说,“这还不简单么,一毛钱的东西,厂家不愿生产,商店不愿进货。”他还说,“我给你说句老实话吧,就是天天有几百人送一毛钱到柜上来,恐怕他们还懒得收呢。我干了几十年的西药店,天天看见成百的顾客来碰这个钉子,我也不好过。”由于同样的  相似文献   

20.
卜束 《瞭望》1990,(35)
“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这是俗谚,自有至理存焉。常常发现,有些人在这一行是顶刮刮的人才,干另一行却往往是庸才。我有一位老友,就干过这样的蠢事。他是作家,写了不少小说、散文和诗,也出过几本集子。不幸的是,他忽然也削尖脑袋向流通领域里钻,和一位港客合开了个AB公司,忙了一阵子,结果是发财梦破灭,亏欠了一大笔债。他后来说,这下子明白了:自己原来毫无经商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