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马、恩关于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略方针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无产阶级应当赞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马克思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其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关于我国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思想在中国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还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号召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的重大贡献。一、领导权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后,就表述过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必须争取领导权的思想。1850年,他们总结了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德国的工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民主革命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民主革命的先驱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谋求在国共两党之间探索第三条道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向新民主主义。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民主革命中对领导权的谋求─获得─丧失─再谋求─最终丧失这一主线展开的。纵观这一历史脉络,可以看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志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造就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是史所必然。  相似文献   

5.
列宁高度评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教科书。《起源》中的国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恩格斯对马克思和本人所创立的国家学说作出精辟地概括和总结,并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恩格斯在《起源》中所阐述的科学思想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产阶级国家本质和批判各种超阶级国家观的锐利武器。当代某些资产阶级学家和某些西方马克思学者,借口垄断资产阶级国家职能和统治方式的一些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提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于痛苦的境况中。可是俄国农民由于其孤立性的阶级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反对沙皇甚至对沙皇抱有种种希望的心态,使沙皇专制制度得以稳固和延续。这个阶级并非像民粹主义者所说的,是"本能的革命者",比西欧人民"更接近于社会主义";俄国不具有相对于西方而言的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但也许有一种可能性:西欧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俄国人民在西欧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即将爆发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意义十分重大。恩格斯的这一思想观点,在当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及精神;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但不能够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7.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近代资产阶级军事辩证法的代表。他所著的《战争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在军事思想上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对恩格斯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占有突出的地位。 今天,我们研究恩格斯对克劳塞维茨军事辩证法的批判与继承,不仅有助于了解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还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恩格斯军事辩证法的内容与实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伟大导师列宁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详细地论述了无产阶级应当而且必须实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特别是在一九○五年七月写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文中,贯彻始终的基本策略原理,就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是关系着革命成败的最基本的问题。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在不同程度上作了论述,但党的“一大”至“四大”都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在努力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关于我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比较分析和发展过程中来探讨这一问题。一无产阶级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呢,还是领导各革命阶级进行民主革命?当时党内对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些人,对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产生了怀疑。他说:“产  相似文献   

10.
白焱 《学理论》2013,(17):40-41
在对以往的平等观科学批判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自己的平等观,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并极大地超越了以往的平等观念。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文本出发,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正义的启发。表现为:完善人民权利的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司法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2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一百六十五周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关于多民族国家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贡献。恩格斯提出这一思想经历了从不深刻到深刻的过程。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一文中,总结欧洲1848年大革命经验时,根据当时德国四分五裂的状态,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鼓吹建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十分重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重视劳动立法,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资产阶级劳动法和工人阶级劳动立法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和科学的阐述。一、论资产阶级劳动法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劳动法产生的原因、本质及其局限性作了深入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劳动法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大  相似文献   

13.
“脑力劳动无产阶级”这一科学观点,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谈到。19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称为“雇佣劳动者”。他们说:“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争取解放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他们在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时期就科学地预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此后、他们又接着指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建立以后,必须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5.
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拣起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批判过的资产阶级的所谓“个性自由”,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自由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的践踏,对人的残害”;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封建统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2,(1)
恩格斯关于革命策略的思想是守正创新的理论典范。恩格斯以经济政治、阶级状况等为观察点动态考察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其革命策略思想也发生了历史性的更迭。尤其在为《法兰西阶级斗争》所做的《导言》中,恩格斯对革命策略的演进开展了完备科学的阐释;同时从恩格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歪曲革命策略的回应中把握其革命策略的演进要义,进而形成恩格斯关于革命策略的较为完备的思想认知,有利于廓清暴力革命与合法斗争的转化关系。恩格斯革命策略思想的演进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革命领域的具体运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在本文中一般把它们统称为社会党)的思想体系的总称。这个名称是从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社会民主主义”演变来的,而后者的含义本身又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为了理解今天的民主社会主义,有必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上的社会民主主义的起源和变化。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欧洲1848年革命时期,那时还没有独立的工人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参加了德国的民主派,作为它的左翼提出彻底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的策略。在这  相似文献   

18.
俞良早 《理论探讨》2007,37(2):19-22
20世纪初,随着东方各族人民展开民族民主革命,列宁认为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并且通过对东方强大的民主主义运动的研究,认为东方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十月革命后他提出,必须使东方各民族人民在斗争过程中建立劳动者苏维埃或农民苏维埃,并且可以使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否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下称一部分)?近年来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言,有新旧民主革命之分,如果说它属于“一部分”,“这是专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以来理论界、史学界把所有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一概视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原理,也不是出自经典作家之口”。持这类见解的同志,汉有囿于旧民主革命已经过时这个自五十年代以来曾广力流行的观点,但在世界革命阵线的划分上,却又把旧民主革命摈于“一部分”之外,认为“它依然只能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大家族中的一员”。这就不仅承袭了前述观点,并作了不恰当的引伸,因而失之偏颇,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一众所周知,“一部分”的原理,是列宁首次提出的。1916年,列宁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中说:“民主运动的个别要求,包括民族自决在内,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世界一般民主主义(现  相似文献   

20.
从单个意志的角度出发,阿尔都塞认为,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立足原子式的个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意志的空洞的推理公式,展现出一种“认识论真空”,因而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恩格斯实际上是在要素与整体的关系意义上阐发单个意志及其合力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合力论”紧紧地依托资产阶级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并不是空洞的推论公式。通过对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考察,“历史合力论”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所具有的内在矛盾,进而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彰显其所具有的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