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1月5日,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聚首北京,共同回顾中非传统友谊,勾画未来中非关系的蓝图,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宣示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庞中鹏 《当代世界》2014,(12):29-32
<正>近年来,日本与澳大利亚两国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双方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在政治、安全与经济等各个领域加强了关系,其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日澳在防务安全领域加强了合作关系。特别是在2014年,日澳两国高层会晤不断,双边防务合作关系出现了新的动向,值得关注。2014年日澳防务合作新动向2014年,日本与澳大利亚高层互访频繁,除政府首脑实现互访外,双方安全防务部门的互动也相当频繁,两国在军事技术共享、应对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10-11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等机构在西安主办了首届欧亚经济论坛会议,欧亚地方政府的代表举行了圆桌会议,具体讨论地方政府合作事宜.这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地方合作问题.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建立地方合作机制,将会积极地推进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并巩固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联合国及区域组织合作新华网联合国7月26日消息:第六届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和政府间组织高级别会议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落下帷幕,代表上海合作组织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表示,该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同联合国及其他区域组织的合作。本次为期两天会议的主题是“联合国——区域组织加强世界安全伙伴关系”。来自23个区域组织和政府间组织的代表讨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全球威胁以及加强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合作等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现任主席代表——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代表上海合作组织出席了会议。他在发言中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和主张,并强调,上海合作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同联合国及其他区域组织的合作。会议最后通过的主席结论和联合声明决定,加强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在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加强联合国维和能力、保护冲突中平民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领域的合作,并决定将高级别会议由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和政府间组织高级别会议始于1994年。这次是上海合作组织继2003年后第二次参加该会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印度与越南的防务安全合作步伐持续加快,无论合作规模还是合作层次均有很大提高。印越防务安全合作隐含很多"中国因素",其用意和指向颇为微妙。基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安全等方面的现实考量,印越两国不断推进和发展防务合作关系,将对东亚地缘格局形成一定影响。随着地区形势和国家利益的微妙变化,印度和越南将会进一步积极调整防务安全战略,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合作关系。不过,受制于国防工业实力不足、现实战略需求效应和东亚地缘格局变迁等因素,印越防务安全合作对地区格局的影响又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6.
"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是第一次由上海合作组织全体成员国组织实施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展示了成员国共同打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能力,反映了成员国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水平。随着成员国之间政治互信、防务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的深化以及对"三股势力"震慑力度的不断加大,中亚地区人民对安居乐业的信心已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从1989年中苏边界谈判开始的上海五国为什么会转变为一个全面安全合作组织?本文把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信任、主导国和共同安全利益三个动因以解释这种合作发展进程。在边界谈判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哈、吉、塔形成重要互信。这两种信任关系成为以后产生中俄合作以及使中亚国家加入中俄主导的安全合作组织的基础。中俄逐渐建立的信任关系催生了合作产生的第二个动因,即中俄主导。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得明显,上海五国提出多边合作并发展成安全会议机制。从1998年至2001年,共同和互补的安全利益更加深化,从而推动上海五国提升为上海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三股势力面临新挑战新华网三亚(海南)11月4日消息,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表示,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成立以来, 致力于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维护成员国和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目前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由中国公安部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研讨会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6个成员国的代表及官员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在防范、打击这三股势力领域合作的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扎哈罗夫说,开展以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内容。4年多来,全体成员国在打击这三股势力的斗争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安全领域合作的法律基础和机制日趋完善, 并已进入开展务实合作的新阶段。为此要切实落实有关文件和协议,加强磋商和情报交流,采取防范、打击这三股势力的有效措施和行动,将合作意愿和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  相似文献   

9.
张力 《当代世界》2013,(9):18-21
印度与日本同为亚洲主要大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国,均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的争端。近年来,印日关系在战略层面不断提升,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由虚转实,渐行渐近,两国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合作有向三边或多边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总体上看,印日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两国安全合作的增强,明显有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背景,势必将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2010,(9):23-24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农业部主办的中非农业合作论坛12日在北京成功闭幕。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就论坛取得的成果、党的对外工作推动双边与多边务实合作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相似文献   

11.
李孝天 《国际展望》2021,(3):96-118,156,157
作为新地区主义的一种实践形式,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不断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坚持以“不干涉内政”原则为核心的主权规范,遵循“国家主义”发展路径。扩员之前,在应对安集延事件、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等地区安全与政治挑战的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确立了以中亚为地缘安全中心的地区定位。在开展各领域合作的进程中,上海合作组织秉持协商一致的原则,其内部形成了“大国引领、中小国家平等参与”的合作格局。扩员之后,上海合作组织继续遵循“国家主义”发展路径,但其地区定位与内部合作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使中亚的地缘安全中心地位相对下降,以中亚为重心、南亚为重要延伸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新的地区定位。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加入,还增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合作格局的复杂性,使“大国引领”的合作格局面临深刻转型,“中小国家平等参与”的合作格局也在发生演变。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处于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其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18-19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联合 举办了"变化中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北京大学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来自中国、美 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以及台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东北亚地区安全面临的主 要问题、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后的东亚战略以及如何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 泛、深入的讨论。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希雨、日本防卫厅前事务次官秋山昌广、上海合作组织 参赞哈什莫夫先生等在会上做了基调发言。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战略处处长詹永新参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相似文献   

13.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举行的情况,以及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伊马纳利耶夫:今年6月6-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成员国元首、观察员国和主席国客人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元首或代表,以及联合国、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负责人出席了峰会.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的外交实践过程中,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包括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在内的一些新做法和新思路,被称作中国的"新外交"。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的"新外交"在安全合作、经贸发展、国际秩序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具体体现。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涉及大国博弈、地区合作、经济发展与文明对话等议程。在多边框架下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国家间的务实合作,坚持与世界其他力量的对话而非对抗,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地区的繁荣,这些既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目标也是中国"新外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美印防务合作不断升温,涉及防务合作协定更新、防务武器出口和联合研发、军事基地和情报共享等多方面内容。防务合作是美印整体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防务合作对美印两国、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将产生一定影响。美国和印度都是当今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继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美以来,莫迪已连续四次访美,七次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高层政治热络背景下,美印两国在防务安全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也有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3月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万寿论坛"系列活动之"当今世界安全局势及其特征"主题对话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来自欧洲五国和周边六国的和平安全组织领导人、智库学者代表,围绕当前国际安全局势及其特点、国际安全局势复杂动荡的成因等问题,与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5—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这是普京第三次出任总统以来的首次访华,也是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对其他国家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普京如此安排其外事日程表明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在上升,预示着中俄关系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俄携手并进,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繁荣,也关系到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关系到国际关系未来和国际格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6国元首在上海会晤,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了著名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探索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推广以互信合作为基础的新安全观、促进地区合作和共同繁荣的重要实践.随着这一实践活动的发展和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正日益成为一个新型的地区合作组织.现在,上海合作组织除了6个正式成员国之外还有4个观察员国,其在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各领域广泛合作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2010年8月11—1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农业部联合主办的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非洲18个国家的130多名代表和中国党政有关部门、18个省市相关单位的130多名中方代表参与了论坛。论坛开幕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参加论坛的非方领导人和各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讲话。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15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元首聚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会后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叶卡捷琳堡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等重要文件,会议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批准了《2010—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三股势力”合作纲要》等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