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侵权行为,它侵犯的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合法利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社会公众利益。虽然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已进入实践阶段,但真正通过司法诉讼渠道解决环境纠纷的数量还是很少。故此,为了充分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应尽快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侵权行为,它侵犯的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合法利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社会公众利益。虽然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已进入实践阶段,但真正通过司法诉讼渠道解决环境纠纷的数量还是很少。故此,为了充分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应尽快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益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它是自然人或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之一。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可以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促进法治发展。它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要建立监督权力行使的权利运作之机制,明确公益诉讼提起主体和条件及受案范围,提高公民的公益诉讼意识,建立我国的公益诉讼团体组织,并改善法院的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等。这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的发生,公益诉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对公益诉讼做出明确规定,当损害公益的案件发生时,哪些主体有资格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怎样界定,文章提出了公益诉讼主体多元化与合理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公益诉讼案件不断出现,法学界对其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总体上,我国的公益诉讼还属于新事物,无论理论和实践都很不成熟,其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诸如公益诉讼的范围、诉讼主体资格、程序规则、判决效力范围等一系列问题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遇到很大困惑。公益诉讼也对传统诉讼理论和制度提出了变革式的挑战,其事关国家、社会及公众利益之得失,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和成败。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特约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从多角度阐发了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案件的发生,公益诉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对公益诉讼做出明确规定。就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的初步研究来看,公益诉讼主体应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公益诉讼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需要不断探索。此组文章主要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各地在公益诉讼领域的做法和有益尝试的经验。其中既有公众环境利益引发的环境司法权和环境公益诉权的界定与运作机制探索,也有各地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领域进行的公益诉讼实践;既有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因安置补偿纠纷引起的民事公益诉讼问题,也有法院公益诉讼裁判法律效果的考察和制度设计以及实践难点。希望在社会矛盾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推进和完善相关立法,改善执法环境和提高司法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地方检察机关所进行的民事公益诉讼的尝试频频见诸报端,社会反响良好。但是在行政诉讼中却鲜有检察机关提起或者参与公益诉讼的尝试。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行政公益诉讼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而且目前检察机关在刑事、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司法实践为其提起和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因此,对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检察机关应当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消费者公众利益等社会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消费者公众利益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在民事活动领域,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逐渐凸显,关于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通过对公益诉讼的理论分析,探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提出我国建立公益诉讼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一.城市房屋拆迁中“公益”的界定 1.公益和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或叫“公益”是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或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利益。它既区别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利益,也不是社会个体成员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益诉讼 ,是指针对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 ,任何个人、组织或其他社会团体都有权提起的诉讼。从本世纪开始 ,世界各国通过不同方式对行政公益诉讼中的瓶颈问题———行政诉权理论进行改革 ,纷纷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也应该改革现行的行政诉权理论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一般认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受案范围一般界定在国有资产流失、垄断和公害案件等方面。两者的一致性不得不使我们对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一重大改革任务的出台有什么时代背景?与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相比,我国探索建立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究竟有什么特点?我们的试点工作中遇到了一些什么问题?以下分述之。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在节省交易成本、提供激励、诉讼效果、效率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可最大化并迅速地保护环境;政府在解决与公共物品相关的问题时有着明显的优势,民众亦可通过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解决政府失灵的问题;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正是立足于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制度性设计。  相似文献   

16.
检察公益诉讼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一项创新性制度设计,更担负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制度功能。2017年7月1日全面实施以来,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发展迅速,案件规模逐年上升、办案效果充分显现,在助力依法行政、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实践中也存在对检察公益诉讼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认识不清、与其他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等问题,制约治理效能的发挥。要准确把握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式、监督式、参与式的司法化治理特性。坚持公益性、谦抑性、有限性原则,保持检察权与行政权的边界;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深化检察与行政良性、互动、积极的工作关系;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实效性,推动形成协同共治工作格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对众多资源破坏和浪费行为,现行私益诉讼制度无能为力,公益诉讼制度也采取漠视态度,社会对资源利益关涉社会公共利益的认识不够。资源社会性理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思维把握到资源具有社会性的理性观念,为人们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设定了以人为本、社会本位、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以及资源安全、资源秩序、资源公平和资源效益等价值目标。资源社会性澄清了资源利益的社会公共利益属性,资源社会性理念使资源利益通过公益诉讼制度救济获得正当性理论依据。要实现公益诉讼制度对资源公共利益的救济,必须把资源社会性理念的相关原则和价值取向实现于公益诉讼之中,并对公益诉讼制度作相应的调适,使资源社会性理念走向司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益诉讼产生发展的背景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现代公益诉讼产生并勃兴的社会背景的考察,发现公益诉讼是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致社会巨大变迁的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各种利益不平衡而产生的,其核心推动因素是广泛的公民参与,而司法能动主义和律师的公益辩护是其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对于我们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数社会公众的利益,其根本性标志在于非排他性和使用与消费的共同性。公益诉讼可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其本质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开放性是公益诉讼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公益诉讼地位的不确定及其制度的缺失使诸多侵害国家、社会和不特定多数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建设的推进。公益诉讼作为一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殊方式,为公众已经觉醒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施展平台,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全面维护,有利于监督并提高行政机关依法办事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