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4日,陈水扁在参加“台独”组织“FAPA”的活动时,提出了“四要一没有”。岛内外舆论认为,“四要一没有”只是再次证实了他的“台独”本性,他又在“台独”路上迈出极其危险的一步。“四不一没有”下的“台独”在“台独”问题上,陈水扁有过“两极化”表演,以“四不一没有”为主题的“不搞台独版”是他的主要伪装,“四要一没有”是“台独”的真实表现。  相似文献   

2.
画舫斋     
科学和艺术,看来是两个范畴的事;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理”是灵魂,“艺”是形体。没有灵魂的形体,与僵尸无异;没有形体的灵魂,也只是个丧荡游魂。当然形体并不一定是“艺”,“艺”只是形体中“美”的一种。其实,不是“艺”的形体,加上一层“艺”的丰采,也必是一种美的形体。而且“艺”的意义,往往赋予“理”一种“神奇”的妙应,使“理”得到一种“活力”,一种使“理”更加充实、丰富、美化、旺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其本意一说是“本地人”的意思,一说“毕兹卡”是古代“伏羲”、“鼻息”(古羌戎的一支)的转音。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别称,殷周时称为“巴人”、“彭人”,春秋战国时称为“板盾蛮”,秦汉时期称为“武陵蛮”,  相似文献   

4.
“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话不是名人名言,也不是哲人哲语,更没有高深的渊源和出处,而是笔者望文生义,从“腐败”两个字中提炼出来的。将“腐败”拆解开来,就是“广”、“人”、“寸”、“肉”、“贝”、“文”6个偏旁部首,其中“人”、“寸”、“贝”、“文”的含义显而易见,只要把“广”理解为“疒”即“病变”,将“肉”引申为“肌体、灵魂”,并将这6个各具含义的字串连起来,加以提炼和升华,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便跃然纸上——“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  相似文献   

5.
(括号中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当代社会,主义问翻(专栏)当前理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回答社会主义的有关向题·“····”·“一““”··“一邢贫思(8·1)研究社会主义的若千方法论问题·”·“”·····”·““··“一‘···”·”·”·…“·“·“·””·”···“一沈宝祥(8·7)选择的历史与历史的选择”·“··”···”··“·”·“···“··”·“···”··““·”·“··”·“·““··“·“·”…赵书刚(8·12)学会从民主的内容去把握民主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谈及文艺的论著、书信、言语中,“味道”、“兴味”,“趣味”、“口味”、“诗味”与“有味”、“无味”、“乏味”等,不绝于口。这一“味”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本文试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画舫斋     
科学和艺术,看来是两个范畴的事;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理”是灵魂,“艺”是形体。没有灵魂的形体,与僵尸无异;没有形体的灵魂,也只是个丧荡游魂。当然形体并不一定是“艺”,“艺”只是形体中“美”的一种。其实,不是“艺”的形体,加上一层“艺”的丰采,也必是一种美的形体。而且“艺”的意义,往往赋予“理”一种“神奇”的妙应,使“理”得到一种“活力”,一种使“理”更加充实、丰富、美化、旺盛的契机。所以,“理”虽是第一性的,而第二性的“艺”绝对不可低估。我觉得:搞艺术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搞科学最好有艺术的灵感。  相似文献   

8.
台湾“行政院院长”连战曾表示:中共要承认台湾“是一个邦或一个联邦”,中国的统一,“联邦”或“邦联”不失为未来可以考虑的途径之一。他还称“联邦”或“邦联”的构想“有些创意”。这是台湾当局对国家统一途径的新提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与认真研究,以便采取相应对策。这里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一、对抗“一国两制”的新举措 台湾当局坚决反对“一国两制”,相继提出“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国两地区”、“一国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否经历过“母权制”,这是一个长期争论并且至今尚无定见的问题。最近,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又重新提了出来。在国外,一些人类学工作者对母权制是否存在持根本否定的态度,认为“母权制”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这门学科历史上的一种奇谈怪论。”它“起源于巴霍芬的哲学唯心主义”。完全是被“幻想出来的”。认为母权制氏族也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设”,并且“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假设”。它仅仅是“一种社会科学幻想”,“很像……幻想小说”。完全是被“虚构”出来的“假想社会”。甚至断言“母权制”的理论已经是“奄奄一息”。在我国,有的同志根据恩格斯在谈及“母权制”这一用语时曾说过“为  相似文献   

10.
新的期待     
每个月8号一过,部里的同志就会数着日子,开始期待着《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的到来。轻轻打开她,在“理论园地”中,“书记言论”、“部长论坛”为你进行“统战评说”,“信息窗”和“简讯”为你“报道”“地方动态”。“工作探讨”、“研究笔记”、“经验交流”让你领略“基层风采”,“心声”、“公仆篇”、“往事回首”让你在“百草园”中聆听“我的故事”。吮吸着统一战线政策理论知识,期待着自己尽快学好本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能为统战工作献一计策,为人民尽一份心,为国家出一份力。新的一年,《中国统一战线》值得期待。然而细细想来,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摸索,设计出了“12345工程”,并制订出了该工程的实施细则。 “12345工程”的内容包括:“一岗一旗”、“二人结对”、“三德三星”、“四季四题”和“五个一”。“一岗一旗”是整个工程的龙  相似文献   

12.
《理论学习》1986年第6期发表刘正顺同志的《“一分为三”不能成立》(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于“一分为三”进行了反驳。我是“一分为三”论者之一,我认为刘文对“一分为三”的否定是不能成立的。现就刘文中的几个问题答辨如下。一、关于数学中“三分法”问题刘文以很长的篇幅讲了数学中“一分为二”的情况。对于数学中的“一分为二”,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我在《“一分为三”新议》中,首先就引证了列宁关于“正和  相似文献   

13.
自猴年始,“下海”一度成了国人的时髦词。于是乎个人“下海”,单位“下海”,有权者“下海”,无权者“下海”。在涛声撼人的商海诱惑下,要说最令人醒目的是一些党政机关干部,他们不甘寂寞,更不满足于昔日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平淡机关生活,毅然踌躇满志的走出“官衙”,抛掉“乌纱”,脱去“官服”,换上“泳装”,跃入“海中”。然而,商海无情,经过几百天“海水”沧桑之  相似文献   

14.
“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证照分离”“免审即享”……近年来,政务服务从网上掌上“可办”转向“好办易办”的趋势明显,不仅方便了老百姓,也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活的年轻化──关于“新人类”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说“新人类”的概念是日本人发明的 ,用于中国已十年之久。 1 989年上海社科院出版日本千石保先生的译著《日本的“新人类”》一书所言 :“新人类”一词是被用来概括在经济大国里诞生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变化的年轻一代”。近两三个月以来关于“新人类”的文字层出不穷 ,一个拥有众多读者的刊物还响亮地标榜出“新人类先锋期刊”的口号。一时间“新人类”、“新新人类”、“X一代”、“Y一代”、“Z一代”的文字图片洋洋洒洒见之于媒体。有文章称所谓的“新人类”是本世纪末中国本土上掘起的一群。今天的年轻一代无论冠之以什么样的称谓…  相似文献   

16.
吴心 《黄埔》2008,(1):56-57
中国古代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也是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份遗产。“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包括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既是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准则,又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观念。“仪”则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礼”和“仪”是相互关联的,“礼”是“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团体活动时,抛出完全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四要一没有”,岛内为之哗然。陈水扁提出的所谓“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从2000年的“四不一没有”到如今的“四要一没有”,让世人不难看出陈水扁的承诺是假,大搞“台独”、推进“法理台独”是真。  相似文献   

18.
婚介所“妙笔生花”,修车工“将错就错”,一位房产“老总”便被凭空制造出来。巧的是,偏有一位物质至上的美女“相中”了他,于是,一场可笑可悲的“游戏”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悖谬与入理     
有一首获奖的咏物短诗,说的是“生石灰”: 越泼冷水, 越焕发出热情。 由“冷”而变为“热”,看似悖谬,但仔细一想,生石灰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 于是,我也试着写了一首“咏冰”的小诗: 即便是弱水, 也有着铮铮硬骨。 一“弱”一“硬”,悖谬却入理。这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汉字趣谈     
汉字“力”(li)的最初写法为“(?)”。它中间有一条竖线“(?)”,象征健美的肌肉,另外一笔“(?)”代表的是皮肤。“力”字是经过经年累月演变而来。不过,从它现在的写法上仍然能看出“力”作为一条强壮的胳膊的形状。 由力可以组成许多词,如“力量”(liliang)、“力气”(liqi)、“力求”(liqiu)、“力争”(lizheng)等。 在力的前面加上一个“I”就成了“功”(gong)字。“I”是古代工匠们常用的工具-尺子。一个是代表肌肉的“力”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