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谐社会公民表达权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民表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由法律确认,受法律保障和限制,通过一定方式公开发表、传递思想、意见、主张、观点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或侵犯的权利.依法保障公民表达权,对扩大公民民主权利,建设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初步形成保障公民表达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建设,依法保障公民表达权.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期,"因言获罪"的事件接二连三,这些事件的焦点不约而同地指向一处,即公众的表达权的制度化规范和保障。造成现实中的表达困境的原因,既有法律上的缺位,又存在着来自政府和公众两方面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公民表达权的制度性规范和保障体系。要建立公民表达权的制度性规范和保障体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保障公民意见表达的民主、法律、行政、司法救济等制度;法律必须允许对政府的批评;政府应当摆正心态,和民众共同主导"公共议程";在司法实践中恪守"罪刑法定"准则;针对目前的新闻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提高公众的言论素养。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语境下的“表达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表达权与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表达权的基础,决定着表达权的发展,成为讨论表达权问题的语境。表达权在本质上是公民以语言或行为的方式相互沟通、交流思想的权利,其实现迫切需要法律化。表达权法律化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表达权法律化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政务公开是当今许多国家推行行政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公民与政府关系角度来看,政务公开包括信息告知、政府与公民互动、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层含义.在对中国政务公开实践评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需要从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入手,重构政府与公民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政府和公民作为两大必不可少的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协商民主工作开展的成败,对协商民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不仅要提供有效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且要通过制度安排保障政府成为真正的社会公仆,成为与管制型政府相对的一种新的政府形态。对服务型政府的评价,最终还是要看公众是否满意。通过民调来准确显示民意,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和评价权,不仅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行途径。基于对中国32个城市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的大规模调研,可以发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异常访”是公民在现有体制内寻求利益维护达不到目的前提下、用非法行为进行利益维护的一系列行为。保障公民信访权利,将“异常访”引导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轨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政府与公民合作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挥现有信访功能,扩大公民参与渠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提高公民参与 建设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它是以"服务"为核心,致力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公民积极广泛的参与.本文论述了公民参与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当前我国公民的参与现状,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对提高公民参与度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检举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是国家为了发现、纠正公权力行使中的错误而赋予公民的权利,它以利他性、公益性为显著特征。作为一项政治参与权利,公民检举权被积极地、理性地、合法地实践离不开公民精神的养成。对于公民检举权的行使,国家要通过完善制度,给予积极引导、认真对待和加强保护,以保障公民民主监督、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理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中的公民角色:积极公民而不是顾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顾客是分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公民不只像顾客那样被动地选择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还有权参与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而服务型政府公民本位的定位说明,服务型政府中公民的角色只能是公民而不是顾客,而且是积极公民而不是消极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