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 ,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提出多极世界构想 ,引起各方的关注。普京上台后继承了普里马科夫多极世界构想的理念 ,但在具体外交运作中显示出与后者不同的特点。作为影响俄罗斯外交的重要思想理念 ,多极世界构想在俄国内引起广泛的争论。 1 998~ 2 0 0 0年 ,这种争论一度达到顶峰。伊拉克战争后 ,未来世界秩序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 ,俄罗斯国内开始重新审视多极世界构想和俄罗斯外交。本文系统阐述了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的形成、内涵和特点 ,比较分析了普京与普里马科夫在多极世界构想方面的差异 ,指出多极世界构想的理论缺陷 ,揭示多极世界构想的本质以及对俄罗斯外交的影响。本文认为 ,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意在搭建一种有利于己的“均势结构”或者说战略平衡 ,谋求平等地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身份 ,从而实现恢复大国地位的目标。因此 ,多极世界构想是俄罗斯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钟悦 《国际观察》2005,(2):47-53
国家既然有"集体谋求强权的向往",那么,"权力"就会对国家这一行为体的外交行为构成支撑.本文以"权力向往"所引导的结果这一视角来对俄罗斯刚柔外交的行为进行解读,同时指出,俄罗斯刚柔外交的运用,其根本的依靠就是俄罗斯的硬权力和软权力.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还列举了俄罗斯针对北约东扩所采取的刚柔相济的外交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印度大力推动公共外交以塑造世界大国形象和让国际社会理解印度的对外政策。本文考察了印度可服务于公共外交的各种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软权力资源,介绍了印度公共外交实践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探析了印度近年来的一些公共外交实践和效果。总结了印度公共外交中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印度大力推动公共外交以塑造世界大国形象和让国际社会理解印度的对外政策。本文考察了印度可服务于公共外交的各种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软权力资源,介绍了印度公共外交实践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探析了印度近年来的一些公共外交实践和效果。总结了印度公共外交中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为研究对象,揭示能源领域的政治与经济互动机制。俄罗斯政府出台《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要点》,使油气能源成为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俄罗斯政府试图并已经获得能源生产领域的“结构性权力”,并利用这种权力来推行其外交战略,但俄罗斯政府在实施其能源战略与外交的过程中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掣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外交可以为软权力的实现提供技术信息支撑、文化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支持以及外交信誉基础,是实现软权力的有力助推剂。然而,中国网络外交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为有效应对挑战,中国要加强网络技术研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发布工作,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网络化、产业化、现代化和世界化的步伐,强化国家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的主导地位,同时还要通过加强与国外网络媒体的对话、改变国内网络管理思路与体制等方式来推动网络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首先从关系性权力角度界定软权力的含义,认为软权力是区别因果性权力的一种关系性权力.文章认为,对国际制度的投资(制度设计、议程设置、政治动员、承诺)可以为国家带来重要的社会资本.文章进一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制度建设、议程设置、制度内的政治动员以及对制度的可靠承诺等角度,概述了中国软权力的国际制度层面意义.文章最后还从对制度的战略认识、社会性有组织力量的培育以及关于制度知识的增长等方面思考了中国软权力积累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次国家政府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外交转型的重要表现。国际上有"平行外交"、"多层次外交"等各种理论从制度、形式、规范等不同的角度阐释次国家政府外交的重要性,而中国的次国家政府外交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平衡发展,90年代到201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及近年来以战略性与多样性的深度融合为特点的三个阶段。结合云南德宏州参与跨境合作的案例,本文认为,中国的次国家政府外交开始具备软介入、战略性、功能性等特征。次国家政府外交的进一步发展既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为外交学研究提供更多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韩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发展文化,逐渐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针。韩国政府一方面努力将文化实力转换成外交力,将文化外交视为与经济和政治并行的三大外交主轴之一;另一方面又借助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大国建设,改善国家整体形象,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本文将系统梳理历届韩国政府的文化战略和政策,探讨韩国对文化外交的认知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韩国文化外交的机制和特点,解读朴槿惠政府的文化外交构想及其对华文化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本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并指出它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在理论建构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认为,软均势理论仍属于现实主义理论范畴,它的提出意味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前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