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决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党的执政能力究竟是什么?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绕很大的弯子,说得通俗一点,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员领导干部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  相似文献   

2.
<正>《为人民服务》已经发表70周年了,它是毛泽东同志在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讲。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内涵极为丰富和深刻,真可谓句句警言,字字珠玑。这篇演讲将党的宗旨凝练为"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集中表达了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产生了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历史性作用。70年来,它对党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发挥  相似文献   

3.
曹湧 《党政论坛》2013,(11):43-45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一起归结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并且强调,“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5.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承继与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政治要求和价值准则。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重新全面的解释与评价,对于提高从政官员的道德品质,从而增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发挥着长远的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确立的主要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国家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为人民服务"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道德观点;为公务员解决"运用职权为谁服务"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的本质特征;调节了公务员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伦理原则对公务员职权的行使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创建无产阶级新型政党过程中就如何正确处理党内意见分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实践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他在1917年撰写的《四月提纲》曾引起与加米涅夫、李可夫等人的党内意见分歧。双方分歧是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中得以有效解决:在思想上,列宁进行原则性论战,着重阐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在组织上,列宁坚持民主集中制,推动提纲公开发表、进行公开讨论和民主表决,最终获得通过并写进相关会议决议,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了全党,推动了十月革命的发生发展。这次党内意见分歧的有效解决对加强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建设、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都有直接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把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即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行动指南和根本的政治品质。"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政治品质及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古玉 《学理论》2013,(21):45-46
如何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塑造新型理想人格,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现实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科学地从理论与实践上解答了人生观的三个基本问题: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对于当代人们确立科学人生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0.
耿凡 《求知》2021,(2):26-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金砖国家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文,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系起来,他倡导金砖国家之间应“坚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国人民”,要求金砖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通起来,把为民造福理解为联系二者的媒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决定》特别强调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是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是对党的干部工作理论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