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6)
中国的改革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两个阶段。笔者认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顶层设计”的改革思路从宏观上指导着“摸着石头过河”,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克 《行政论坛》2023,(3):72-81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由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21世纪以来,地方党委探索各具特点的社会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方案,形成社会建设统领型、“两新”党建引领型、社区发展治理型等主要模式。中央社会工作部综合吸纳“两新”党建引领型和社区发展治理型地方社工委职责,职责范围聚焦信访、基层治理和社会领域的党建。针对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仍面临的社会工作内涵不清晰、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党政机构职能履行不合理等矛盾和问题,持续优化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应构建以社会建设为统领的机构职责体系、组建中央社会建设领域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完善社会工作领域党政部门职能运行机制和转变基层治理中党政机构职能。  相似文献   

3.
秦德君 《党政论坛》2011,(11):14-16
“十二五”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市委、市政府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是上海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登高望远,聚焦五年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问题,研究和设计系统性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的根本出路依然是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和突破。倘若维持现有体制和工作格局,就必然会延续过去的反腐败历史——反腐败形势持续严峻。只有改革和突破,才会有反腐败总体效果上的根本改观。在宏观层面,亦或说“改革顶层设计”,关键议题就一项,即:以实现权力的有效监督为根本目标,改革相关的深层体制。  相似文献   

5.
朱健 《求知》2011,(10):10-11
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目的是要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目前,我国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丛生,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只有坚持统筹兼顾,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要把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这张“蓝图”画好,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三个事关改革全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工会十一大”是我国工会运动史的一座丰碑。本文从“工会十一大”文献中撷择工会理论阐述和工会改革设想,以此作为“工会十一大”的历史遗产;并从工会基本理论阐述、工会理论是非清算、工会改革顶层设计三个方面,探寻“工会十一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旗 《理论探索》2023,(3):39-48
纪检监察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施派驻监督改革,推动派驻监督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领导体制由“双重领导“向“直接领导”转化;管理机制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化;派驻范围由“部分覆盖”向“全面覆盖”转化;职能职责由“多任务性”向“主业主责”转化;派驻模式由“单点派驻”向“归口派驻”转化。十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对派驻监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自觉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好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坚持试点实验,善于总结提炼经验和运用改革成果;坚持分层分类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异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推动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构建长远制度。踏上新征程,仍需持续推进综合派驻改革,推进派驻机构全面运用监察权,着力完善派驻监督制度机制,更加注重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改革推动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地推进改革”,“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这意味着我国政府信息化服务建设已经进入提升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渐入佳境,网络公共服务可能会出现—个“整合治理、顶层设计、基层推动”的新形势、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从顶层设计的现实看,存在着既得利益群体用"顶层设计"来阻碍改革的问题和风险,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改革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或明或暗的抵制"。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获利的既得利益群体,大都掌握着国家层面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上下的互动,仅靠"顶层"的意愿和设计,这种改革就难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7,(4):118-122
改革的顶层设计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学界就其内涵和构成要素达成一些共识,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论。这些共识和争论都围绕特定方面或视角展开,尚未形成一个整合框架。基于现有文献,总结并阐述顶层设计的两点核心内涵:一是改革的整体性即全方位系统筹划;二是直面根本矛盾敢于碰硬和突破。针对相关争论,提出顶层设计应具有两个外在形式表征:一是主体视角的"相对顶层观";二是时间维度的"共时性"和"事前"。四个要素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对顶层设计概念的完整诠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明确系统主体职责和推进数字化治理等改革措施,实现由“要素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以求增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峻 《理论探讨》2012,(1):11-13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是中央对深化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有逻辑架构支撑,逻辑框架解决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问题,顶层设计还应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深层次、难点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也就是要通过顶层推动及顶层自身的改革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3.
“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是当前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所具有的独特现象。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继承了传统王朝“大一统”观念和体制的核心要素。要跳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循环,需要实现中央和地方由权责模糊的“泛化治理”模式向权责清晰的“分化治理”模式的转变;而要推进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治理现代化,则必须超越传统“大一统”的观念和体制,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逐步实现从“权力国家”向“权利国家”的转型,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不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就不能适应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要取得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想的成效,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把握住应遵循的原则,提出确保改革取得最佳成效的措施。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白杨林 《党政论坛》2013,(13):64-64
不少地方在考察干部政绩时,往往以经济发展为依据,导致“短平快”式发展的咄现,为以后的发展留下许多“欠账”。其实,不透支发展潜力,为未来发展预留潜力,也是一种政绩,是子孙后代永远受益的政绩,是“利在千秋”的政绩。  相似文献   

16.
大部门制改革的实质不在于职能整合或职权分解,而是通过顶层设计促使决策权集中化,确保政策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中国大部门制改革既是转变政府职能和促进政策协同的结果,也是降低协调成本、构建决策中枢、精简政府机构的内在要求。大部门制改革的整合机制主要有机构合并、执行分立、议事协调三种模式。这一改革既要利用"改革之窗"推动机构重组,也要基于现实问题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并通过地方层面的政策试验积累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分”与“合”式的创新是在组织活性和交易费用之间进行的选择 ,找到的平衡 ;分与合必需相互转换的时点就是组织创新的最佳时机 ,此时进行的分或者合就是有效的组织创新 ;根本上讲 ,组织创新应坚持责权利相对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赵义 《党政论坛》2011,(6):12-12
改革难在哪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经过前几年对于改革本身的总结,如今的改革也理应再出发。改革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利益调整,因为“利益比几何公理还顽强”。  相似文献   

19.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乃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如此重大的政治改革,不能缺少宪法的参与.改革的内容关涉国家的宪制结构,改革的进行也应做到于法有据,改革的成果同样需要借由法律予以固化.传统的宪法解释理论不能回应我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因此,必须要用修宪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小政府典范”为何走上机构膨胀老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仅仅10年间,精简的人员、机构快速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35个,人员由600人增至1300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现象,仅市委常委就多达15个,正副市长9人。这样的机构如何高效运转? 石狮市是福建省 的综合改革试 验区,建立县级市后的“小政府、大社会”作为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在90年代初是福建省的一面旗帜。然而.仅仅10年时间.石狮市的党政机构人数却快速反弹,行政人员由1988年建市之初的600人增长到目前的1300人,事业单位人员(不含教师)由400人增长到1200人,当年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