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理论探索》2006,(3):84-86
总的来说,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深化改革,建立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制,重视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加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指导,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转变观念,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4)
固体废弃物绿色循环利用是实现废物再利用的必备前提条件,也是我国迈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期准备。然而,我国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律约束有余而激励不足,市场疲软;激励措施多呈碎片化分布,法律激励制度尚未成形。另一方面,法律激励制度研究的深入为激励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提供契机。因此,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法律激励范围窄、内容空洞、方式模糊等障碍下,寻求固体废弃物绿色循环利用的理想图景,通过经济型、荣誉型、技术型多种激励模式,激励企业、政府、个人的绿色循环利用意识,从而调动市场主体内部积极性和市场活力,为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作支撑,其主要包括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积极主动实施、公众热情参与三方面。与此相对应,现有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却存在着政府主导作用薄弱、企业绿色生产动力不足、公民有效参与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民的作用:政府主动培育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要素,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激发生产者实施循环经济的内外驱动机制,促使生产者自觉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创立消费支持制度,调动公民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源动力。  相似文献   

4.
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制度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企业生产目标与可持续消费目标不一致、生产能力与可持续消费能力不匹配,资源回收产业与可持续消费不适应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包括将资源和环境成本内化的价格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生态环境的内化导致生态环境要素的商品化、资本化与生态环境成本的内在化。对循环经济认识的滞后、对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不足、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水平的低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与环境等外部条件不健全,是制约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几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产业重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产业重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应优先发展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绿色服务业、矿产开发与生态修复等产业,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加强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构建循环经济税收政策以及绿色产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及其特性决定了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要起引导、规制、调控和分配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北京市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要求,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经验对北京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借鉴。只有合理构建促进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中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有效推动北京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北京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利用的生态经济。其概念始于人类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调整,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思考,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倡导的是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全球发展的永恒话题,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环境质量成为国家发展不得不提上日程的重要事项。党的十九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闭幕,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基调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成为解决新时期矛盾和实现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路径。协同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的新型、绿色、创新路径,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具体而言,现阶段对我国环境和经济质量协同发展有效的措施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加强资源环境审计,提升自然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严格抑制隐性经济的发生和影响,消除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的内在阻力;提倡绿色循环经济和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事业以及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用等,推进市场化力量助力环境和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就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是兼顾经济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一体的发展理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条例、规章等。通过法律的功能来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人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严琼 《学理论》2011,(12):75-76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要求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促进促进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增长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限制下,人类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和学术界同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构想,认为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有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意义等方面的论述上,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及动力机制的研究较少。对循环经济概念进行辨析,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20,(5):140-145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中的角色定位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绿色发展方式的推动者、绿色发展智慧的实践者、绿色治理模式的构建者和绿色发展责任的担当者等。地方政府应履行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综合治理、生态风险防控、生态文化培育等生态责任。绿色发展理念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体系的构建路径在于:凝聚共识,强化绿色发展政治担当;权责统一,推行生态责任清单管理;系统推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体系;深学笃用,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刚性约束,建立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4.
惠彦涛  李瑞 《理论导刊》2007,(10):119-120
发展绿色建筑,建设和谐人居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我国建筑领域存在建筑耗能大,运行、维护费用高,建筑、装修材料污染严重等问题,发展绿色建筑、建设和谐人居,必须加大政府监督力度,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5.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要求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通过转交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促进促进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循环经济的陕北经济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区.通过对陕北地区资源、产业与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分析,陕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定位应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体制创新;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以能矿资源开发作为优先领域,加速转变生产方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仍显不足,究其原因是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中存在着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如法律制度存在缺陷、资源产权制度不明晰、现有经济制度不完善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明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资源产权制度、完善现有经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循环经济具有社会性、外部性和公共性等经济特性,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市场推进、政府推进和立法推进三种典型的推进模式,其中,立法推进模式能集市场和政府推进模式之所长,建立立法推进模式应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对循环经济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使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循环经济原则、定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2)
传统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能够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起到保护和节约的作用。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会是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发现人们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科技水平低以及资金投入欠缺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大循环农业宣传力度、完善循环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循环农业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加强农业科技研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