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社安 《湖湘论坛》2007,20(1):88-90
从湖南省江华县兰下村近年的变化来看,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前提是抓好科学规划;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生产发展;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农民自身.  相似文献   

2.
杨春燕 《传承》2008,(18):132-133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湘南这样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改革基础教育,整合培训资源,拓展现代农业培训以及加强民主道德法纪教育等途径,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关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总体战略部署,对全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应该把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同当地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正确认识和把握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也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一、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现实基础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起点低、基础差、困难大、任务重,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1、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秋红 《理论月刊》2007,(10):171-174
作为欠发达地区,中国西部的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大、任务艰巨。虽然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与东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西部新农村建设资源富饶,开发潜力巨大;地理位置独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本文通过扬长避短,利用比较优势,提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六大对策,为加快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这六大对策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新农村建设瓶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7.
王浩 《群众》2006,(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与时俱进、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欠发达地区应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坚持规划带动、发展拉动、政策推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以发展为主线,推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和重点所在。苏北等欠发达地区应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努力在“产业引导、项目带动、民营激…  相似文献   

8.
在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内容中,生活宽裕备受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广泛关注。通过对中部典型欠发达地区的黄冈市农村调查,深入分析阐述了欠发达农村地区生活宽裕程度的现状及原因,并对此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徐建华 《今日浙江》2006,(15):28-29
新渥镇位于磐安县西南部,离县城18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6万人口。新渥镇主产药材,素有“江南药镇”之称,农民经济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农村硬件建设特别是公共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新渥镇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扶持的有利时机,选准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渥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培育产业,繁荣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重点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总结中部欠发达地区--湖北省黄冈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黄冈市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中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深入诠释了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系,理性分析了农村金融在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对策建议,力图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一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我区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创建"四生家园",从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实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力倡“新农村运动”,到去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中央政府摆在“十一五”纲要各战略任务的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广大农民群众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了希望。但是,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支撑,那么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达农村相比是否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新农村建设差距还很大,困难还很多。  相似文献   

15.
杨丹 《江西政报》2006,(16):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村庄建设凌乱无序、农民素质不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自身积累能力差、建设资金匮乏和基层组织活力不够等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力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问题,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全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参差不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医  相似文献   

17.
吴雪桦 《今日浙江》2006,(11):35-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不仅要有奋力争先意识、全力干事氛围,更要有切合实际的建设之路和务实之举。从我省26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之一的江山市来看,发展壮大区域特色经济,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力是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举。那么,如何增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力呢?我们认为,应着力把握“四大关系”,努力实施“四项举措”。把握“四大关系”一是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关系。强调建设新农村,并不是要忽视工业化,放慢城镇化,更不是要否定工业化、城镇化,而是为了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  相似文献   

18.
正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差异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之一,因而对新农村发展基础以及农民的期盼的研究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推进。本研究以对湖南丘陵地区农村的调研数据为分析基础发现,不同地区农村在新农村建设既有的经济基础上存在两大差异:一是基础性差异,这一差异构成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失衡的原因和结果;二是农民之间的个体性差异,这一差异表现在农民从业工种、收入数量、收入来源、支出结构、对市场的应对方式、对富裕与否的认知与归因等方面。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缩小第一类差异,正视第二类差异,考虑农民的现实困境和期盼,才能公正地建构新农村发展的基础平台,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基本改造。  相似文献   

19.
叶庆富 《今日浙江》2007,(18):17-18
近年来,我省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实施,使欠发达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一大批低收入和贫困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按照省委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战略部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