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新儒学运动精心构建新儒学理论体系,践行自由讲学精神,同时还实验社会改良的政治理想,因而从总体上看,现代新儒家是一种学术派别、学术思潮,但又不单纯是学术思潮,它同时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新儒学运动在文化观及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学理分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学运动的唯心主义实质开展学术批判,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同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蒋庆作为当今中国政治儒学的代表性人物,对其"政治儒学"思想展开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认为,蒋庆"政治儒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心性儒学"和"全盘西化论"双重批判基础上的,这种特征也表达了"政治儒学"所具有的意义。而作为"政治儒学"之必然要求的"王道政治"具有理念和制度安排两个层次内容。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理念层面的"王道政治"只能是美好的"乌托邦";而作为具体政治制度设计的"王道政治"在对现代民主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其本质上是一种"圣贤政治"。文章最后指出,对于"政治儒学"的评判不能流于单纯的意识形态批判,而必须将其放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定视阈中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对"政治儒学"的本质分析,也才有可能实现传统儒学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政治理论的产生 ,虽然是晚近的事情 ,但它却是东西方思想文化共同浸润、滋养的结果。生态政治意识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有萌生。儒学思想中的“中和”与“仁学”传统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与“任自然”精神 ,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意旨 ,都内蕴着丰富的生态政治思想意识 ,需要我们去发掘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儒学答客问     
儒学作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伦理哲学,它本身也有缺失、局限,不能笼统地称为优秀文化.历来的统治者之所以要尊崇儒学,其根本原因在于儒学对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秩序有用有利."儒化中国"论者的思想主张,不是在研究儒马、评析儒学,不是要从儒学中吸取对现实有益的东西,而是把学术研究引向政治诉求,以达到其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学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不加分析地整体地继承发扬,而需要具体分析,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5.
作为宗法农耕社会的政治观念,儒学一方面提出了为民谋利的理性原则,另一方面则继承了传统的君主制度,把为民谋利的权力交给了君主,造成了民众政治主体性的丧失,也不断地改变儒学的现实政治品格。政治主体的丧失,使儒学过分屈从于政治而丧失了活力,同时也因为君主政治的不稳定而引发了对儒学的认同危机。但是,儒学为民谋利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儒学能够自省,走出危机,儒学又重新被统治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燕 《探索》2012,(2):76-7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各方利益长期的博弈中形成了特殊的政治生态。中国传统政治生态,以合作为开端,以儒学为政治文化基础,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以科举制为人才选拔方式,以"以民为本"为善政标准。这种政治生态与欧美等国的政治生态相比在政治构架上体现出明显差异。重视和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生态"存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希伟 《新视野》2007,(3):47-51
文章首先肯定了牟宗三先生在《政道与治道》一书中提出的“新外王”问题,即怎样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现代化转换,使其与科学和民主接轨。文章认为,牟宗三先生之所以未能实现这一转换,是因为他沿袭了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思想,并将道德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视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政治与道德分属不同的领域,而政治哲学的核心或研究对象是制度和法律。就此而言,传统儒家政治哲学并非与科学民主之径相悖,其表现就是包含在《礼记·礼运》中的“外圣内王”思想,即以大同社会的理想作为政治制度设计的范导性原则,而以小康社会的现实经验作为可行的制度安排。文章指出,沿着这一逻辑思路,借助于“新制度儒学”强调制度建设重要性的成果,就可以成为实现传统儒学现代化转化的具体途径,即通过制度和法律建设等程序正义手段,把民主宪政思想引入儒学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而传统儒学又为政治哲学的制度建设提供了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原则的大同理想、社会正义和集体利益至上的超越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因为陈独秀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评价问题,一些学者对陈独秀的文化身份和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所作出的巨大文化贡献有意回避或压低。实际上,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青少年时期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后,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力批判。他攻击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礼教,批判儒学不适合现代生活和压抑人性的一面,否定儒学一尊;他还积极宣传民主和科学,弘扬个性解放,提倡新道德,发起文学革命,进行现代新文化的建构工作。陈独秀并未全盘反传统,他对旧文化的批判是中国文化吐故纳新、向前发展的必经阶段的表现,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价值论视角分析了儒学传统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文章围绕是否需要儒学传统、需要哪些儒学传统、如何看待儒学传统这三个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儒学复兴不可能、儒学传统成分不能简单取舍以及辩证看待儒学传统等主张.  相似文献   

10.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1,(1):21-22,30
宋代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代儒学以理学的形态出现,被称之为新儒学。宋代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在思维中的反映,同时也是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互相渗透的产物。儒家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糅合道家、佛家的思想,使儒学成为一个有严密体系的理论形态,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宋代儒学对于结束五代战乱以后重建伦理纲常,维护赵宋王朝统一国家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儒学最具创新精神的是全面发扬了传统儒学的务实精神,创立了实学…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学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构筑了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三纲五常"思想是其典型表达.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便无从谈起。1999年10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时指出,儒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们说话、做事逃不掉儒学的影响,你想不用也不行。李瑞环同志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儒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刘蔚华儒学诞生于春秋时的鲁国。但从一开始,它就不仅以地区文化的面貌呈现于世,而是以继承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同三代文化直续亲缘。因此,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约着儒学发展的历史。尤其,儒学对于社会现实生活所特有的干预精神和投...  相似文献   

14.
正讲清楚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最大的难题在于讲清楚它如何相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创造性转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天之所以要讲清楚传统,是因为飞速发展中的中国,需要从自己的传统中寻找到可以创造性转化、可以与世界对话的思想资源和价值支持。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只有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实际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到清代随着经学的解体而渐趋衰颓.但是,鸦片战争特别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国社会结构中,不但还有支撑传统儒学的社会基础,而且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也不断产生出冲击与批判传统儒学的社会思潮,传统儒学面临新的挑战,再次处于历史发展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儒学在现代社会实现其现代转换会面临着一定困境。儒学在现代社会如何实现其现代转换,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处理传统儒学的问题;第二,如何对待西学的问题;第三,如何面对当代人类尤其是中国社会实践的问题。此外,实现儒学现代转换的路径有"常道""接通""复兴",但这几种路径都面临着困境。儒学要想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现代转换,回归传统是必须的;而经过中西文化对比、中西文化对接和中西文化对话三个阶段,也可以促进儒学的现代发展。儒学在现代社会中体现着其自身的价值。儒学中所蕴含的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对现代政治、生态环境和现代管理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在中国共产党内,荟萃了一批自幼饱读四书五经、后来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有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贡献。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侯琦  魏子扬 《新视野》2000,(5):57-58
儒学作为一个正负兼容的复杂载体,瑕瑜共存,珠玑混杂。我们在看到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正面作用的同时,对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要加快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正确认识儒学的负面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集权专制政治及其影响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集权专制传统的国家。早在殷商之时,王权专制思想就已形成。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是周天子拥有无限权力的写照。春秋之际,天子独尊思想进一步发展,“国不堪贰”、“朕即国家”即表明君权独占的状态,更反映了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此时,政治上,君主可以操生杀…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社会中 ,政治制度的设计都以一定的理论预设为基础 ,都与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有着极深的关联 ,因此从人性观入手可以深刻地认识不同的政治设计中内含的政治理念的本质。中国古代对人性的理解 ,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两个极端 ,但“人性至善”的人性观与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传统相契合 ,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设计模式。  一、孔孟的人性理论人性问题是世界上各种思想体系在建立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它同样也是儒家思想家侧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文献上看 ,儒学创始人孔子直接谈人性的话只有“性相近 ,习相远”一句。从…  相似文献   

20.
宋明之际的理学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旨在撑持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儒学,同强调以仁释礼、礼乐并用、情理相和的早期儒学所具有的浓厚的感性意味比起来,则更多地以蔑视、禁锢以至否定感性的唯理性主义和冷漠、森严、抽象的纯哲学面孔而空前遥远地离开了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准审美的哲学文化的终结。哲学与美学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