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的历史、空间、环境等表情诠释着一个城市的精神,点亮一个城市的名片,彰显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情。位于豫南的信阳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城,她濡染楚风豫韵,接纳吴越灵秀,淮水的滋养和大别山的包容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城市表情,她多元包容、刚柔并济、宜业宜居、文明和谐,充满了浪漫的诗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对城市和谐的建设至关重要。在文化视野下,我们构建和谐福州必须深入了解福州的历史文化,找寻她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佳菲 《唯实》2008,20(6):31-3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无论是和谐性的文化,还是先进性的文化同属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二者之间既存在着差异又互动相融,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培育有长春地域特色的创业文化,对于长春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打造长春创业文化,需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创业宣传、分类做好创业指导和创业扶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范文武 《党建》2012,(11):40-40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她位于神奇的西双版纳,她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示范地。这就是云南旅游精品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她由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听、曼嘎五个傣族自然村寨组成,共有339户、1627名村民。1999年10月开始营运以来,傣族园坚持创新运作模式,将民族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自觉走文化促进旅游、旅游带动文化的发展路子,引导带动当地实现和谐发展。树立和谐共赢的文化经营理念,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决定着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宽度和厚度.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文化自觉的目标追求与理性选择包括三个方面:丰厚的精神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规范的制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发达的物质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条件.要通过坚持团结、向上的主流文化,构建多元、宽松的开放文化,构建求新、求异的创新文化,构建高雅、清新的特色文化等途径,提高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传统节日越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民主健全、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践证明,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回族的节日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节日,回族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传统文化资源里富蕴中国特色的诗性.令人应当用创新的视角审读、发掘和谐文化的诗性.举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我等诸方面,和谐文化都有许多应该加以传承和光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统称,是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东北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哈尔滨市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和重点开发,已经打造出粗具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城市而言,还存在着规模小总量低、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将城市文化资源由存量向增量转化、将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构建城市文化资源向城市文化资本转化的平台、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科技点绘和发挥文化产业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支撑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具有最大的群众性。传统文化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而执政者都期望保持社会稳定,一般都顺应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文化,其要义就是人与人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无比的优势。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行为,有了和谐思想方能有和谐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可以造就有和谐思想的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除了着重建设先进文化以外,还应注意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皎 《党史纵横》2010,(5):11-11
校园文化是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构建优美环境文化、建设和谐精神文化、营造人本制度文化和活跃特色行为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逐渐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奎  辇大吉 《理论学刊》2008,20(4):13-17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无论是和谐文化,还是先进文化同属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二者既存在差异又互动相融,共同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文化和坚持共同理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同理想,建设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当前我们要如何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当务之急就是要从全局出发,全面认清各种文化危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在杭州正努力建设“和谐文化”的今天,西班牙文化中体现的看似松弛而大师辈出,表面个性却暗含着某些文化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即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包含的市民眼光和谐统一;传统文化外在躯壳和现代文化实际活动和谐统一;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和谐”统一,平和的生活追求与人的多样发展和谐统一等文化印象,特别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自觉,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应处理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元与多元、统一性与差异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圣勇 《学习月刊》2012,(20):92-93
毗邻襄阳市诸葛亮文化广场,有一所以诸葛亮名字命名的学校——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她是目前襄阳市初级中学中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优、教学成果最显著、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品牌学校。她依托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沐浴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等方面,无不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借助诸葛亮这一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一、营造特色育人氛围在校园环境建设中,首先突显诸葛  相似文献   

20.
丛坤 《奋斗》2008,(3):56-59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独特的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移民壮举,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前,有2000多万山东人迁徒到富饶的东北 区创业谋生。这么一场大规模的迁徒运动,没有史料,没有记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央视开年大剧《闯关东》以史诗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全景式地展示了在中华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家族的变迁,乃至国家民族的变迁。让全国的观众为之深深震撼,更让流落到东北的山东人和他们的后裔感动与震憾,《闯关东》打开了他们尘封已久的记忆的闸门。作为“闯关东”的发生地黑龙江,近代以来的开发建设历史,也因山东人的痛入,而变得愈加丰富多彩。闯关东与黑龙江的历史文化的形成,与黑龙江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也引起了我省文学艺术界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在该剧首播完的第二天,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和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了“电视剧《闯关东》的作品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联系历史和现实,由剧内到剧外,从文化和学术等多角度、多侧面地对此剧进行了热烈研讨。现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要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