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岁的时候,我跟父母说:“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读小学。”妈妈看我很自信,拍板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相似文献   

2.
一、连接社会的课堂我们的课堂以课本为世界,而发达国家是以世界为课本。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英国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地区"一词,仅这一个词就让教师带着学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3,(14):51-51
前几天,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晚上拿着回家作业来问:“excessive bail”是什么意思? 我拿过作业一看,是他学校中“社会研究”课程布置的美国宪法后面的头十条修正案,即著名的《人权法案》的内容。其中第八条规定“excessive bail”和“excessive fine”都是不允许的。这两个词组分别是“过分的保释金”和“过分的罚款”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徐宗俦 《各界》2010,(11):24-26
1958-1958年我在重庆市沙坪坝小学读四、五年级,那时整个国家处于亢奋状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有所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王女士告诉记者:在一节语文课上,她向学生们布置了组词作业,结果让老师们大吃一惊:有的用“老”字组成了“老婆”,用“情”字组成“情人”,用“勾”字组成了“勾引”……是错还是对,让老师犯了难。 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小学生这样组词不能判错,但是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出现这样的“另类词组”,无论怎么说,都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我们的社会究竟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环境和成长空间。 审视一下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环境,在一些方面确实令人担心。打开电视,似乎不来一点“三角恋”、床上镜头,就成…  相似文献   

6.
我家是富农。据我奶奶说,富农爷爷曾“在党”,“四清”时被清掉了。 我哥(我的堂兄)初中毕业升高时,考上了却没能上,名额被生产队队长的儿子“顶”了。 我比我哥小几岁,赶上了拨乱反正。我比他幸运得多。小学五年级,“四人帮”被粉碎。我这个富农的孙子,跟贫下中农的孩子一样,戴上了红领巾。不过,买红领巾的钱,是妈给了两个鸡蛋换的。 1979年,我考取了离家七、八里远的步凤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我一个同事从日本回来,跟我说日本人有意识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磨难教育”,有一种方式类似我们小时候吃“忆苦饭”。 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难以下咽甚至嚎啕大哭,校方同家长均毫不动摇,孩子们终于吃下了这顿忆苦饭。除吃忆苦饭以外,他们还常常把孩子放到孤岛上,让孩子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寒冷、饥渴。这位同事没有告诉我这些孩子体验到这些以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的另一位同事却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他的女儿经历过一次吃苦体验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是去年的五一节,他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去一个偏远山…  相似文献   

8.
“初、高中分离”:谁喜谁忧本刊记者顾卫临(一)从现在算起,大约还有三个月时间,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就该毕业考试了,一年一度的初中招生即在眼前。自从几年前国家教委严格要求全国各地一律取消小学升中学的升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后,年年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城...  相似文献   

9.
杨正云  周玉香 《各界》2007,(6):119,148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堆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接触到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整合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宝文 《侨园》2014,(6):39-39
我曾有过抄书的经历,而生涯中的这—幕,却是从父亲为我伏案抄书开女的……那是在"文革"时期,刚转业到地方基层单位工作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靠边站了。由于受父亲的株连,我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遭到人们的欺辱和冷落,同学们不跟我们这类人交往,更为可气的是学校不发给我书本。这使父亲很伤感,只好在他下放的地方,向农家学生借来课本,晚上回到家,不顾蚊蝇叮咬,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抄写书本,白天还给人家,晚上再借来抄。经过几个晚上的鏖战,我终于有了书本,虽不像同学们的那样规整,但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1.
焦向英  邢敏娜 《民主》2012,(4):40-41
1932年,《开明国语课本》发行初版,由于它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选的材料清新且隽趣,处处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耳目一新,旋即广受好评,一年内便印行多次。有人进行统计,1932年至1949年间,《开明国语课本》一版再版,多达四十余次,影响巨大且持续,堪称语文教材出版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2.
让党员再喊“跟我上”黄晓求为纪念党的生日,近来不少地方的电视台都在播放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里常有这样的镜头: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不断高喊“跟我上,跟我上!”这喊发聩,引人深思。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高...  相似文献   

13.
殷孜涵  马庆赐  徐建文 《侨园》2013,(10):64-65
<正>1958年,河南方城籍的空军飞行员杜凤瑞,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敌机两架、重创敌机一架,而他自己却血洒长空。杜凤瑞被国防部命名为"空军战斗英雄",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英雄的父母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杜凤瑞牺牲后的几十年间,他的亲人们又演绎了一段段穿越时空的动人佳话。  相似文献   

14.
史飞翔 《各界》2014,(9):91-92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1925年,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封写于6月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单你很快地来看我。  相似文献   

15.
雄关怀古     
秦伯益 《党政论坛》2009,(12):58-59
“关”的概念,我最早是小学时在上海跟父亲看京剧时获得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文昭关”伍子胥一夜急白了须发,杨延辉“盗令出关”见老母,诸葛亮“天水关”收姜维,“葭萌关”张飞战马超等。虽然那时我并不知道“关”的确切意义,也不知道这些“关”在那里,但总感到“关”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兵家征战地,是商旅往来处,是“关口”、“关卡”、“关隘”。因此,攻者必叩关攻城,守者必据关守险;逃亡者要伺机出关,追捕者则凭关拘人。因此从小就对“关”有。种神秘,一种崇敬,一种安危所系、存亡所赖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丁东 《各界》2012,(12):16-19
“文革”那年,我15岁,正在北京师大一附中读初中二年级。  相似文献   

17.
衡文与育人     
邻居家一位在小学四年级读书的孩子拿了作文本向我请教。作文题是“学雷锋、见行动”。读罢该文,突出的感觉是不真实。我问那孩子:一天之内既捡了钱包,又背了老大娘,还救了小弟弟,怎能这般凑巧?  相似文献   

18.
刘功宜 《党政论坛》2010,(10):10-10
1952年,李讷是中直育英小学最高年级五(2)班的学生,高老师是她的班主任。“六一”匡际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领导号召全校同学以实际行动向节日献礼。  相似文献   

19.
于学燕 《团结》2008,(6):12-13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沧桑巨变,从我个人的生活变化,便可以找到这种变迁的痕迹。30年前,我还是胶东某县城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天背着装有语文、数学两本书和一个本子的军用书包,和几个同村的小伙伴步行到离家只  相似文献   

20.
我一个亲戚家的姑娘,论辈数得叫我姥姥。11年以前,那是“四人帮”垮台后不久,她刚刚从农村里接受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回来,跟我女儿住在一起。我初见到她,梳着两条大粗辫子,大夏天还穿着长布裤子,平底方头鞋,成天忙着给我女儿家一盆一盆地洗衣裳,上厨房做饭。炖出鸡来,她爸和叔婶吃,她不吃。我看了,未免说:“这姑娘应当收拾收拾”,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