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明清北京城街道路网保护的形势严峻 一、北京市旧城道路、胡同改变和消失的速度惊人 北京城的城门、城墙拆除之后,旧城道路网络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城市改造速度加快,北京有的新建骨干道路打破了北京古城街道网络格局;另一方面,辅助北京旧城骨干大道、构筑了北京城性格的胡同成片消失.据统计,北京建国初期有大小胡同7000多条,80年代以后只剩下3900多条了,进入90年代北京胡同以每年数百条的速度被改变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2.
广泛分布在北京旧城中的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见证,是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精华,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这些名人故居对于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启迪教育后人,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中,保护好、利用好名人故居,就是保护北京旧城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3.
<正>已故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乘飞机在北京上空鸟瞰北京城时,你将会被宏伟的北京街道、胡同布局所震撼。徐先生的话正代表着北京旧城街道的风貌,大街胡同横平竖直、规规整整。北京城里的胡同,无论其长短、宽窄,乃至成因,文化渊源各有不同,它们是北京生命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胡同犹如"小桥流水人家"之于苏州,"粉墙黛瓦马头墙"之于徽州,客家"土楼"之于闽南,"吊脚楼"之于湘西……是不可或缺的。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它完全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平房改造的问题由来已久。年年提、次次议,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不断出现新问题。据统计,北京市现有的危旧平房已由解放初期的5%上升到了70%。近年来,虽然政府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历史上的北京以胡同众多而著称。相比历史上胡同的"兴盛",现在北京的胡同则更多是一些老旧出租平房,居住人员复杂、治安环境差……当前形势下,如何解决胡同里出租平房的管理难题,当好小巷里的警察"管家"?请看来自北京市公安局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微改造与微自治是针对现有老旧街区实际而孕育的新的工作手段,着眼于小,规划于大四九城里的胡同是北京的文化名片,狭窄的空间承载着宏大的历史叙事,包裹着无数人的故土情怀。身为异乡人,胡同和生活在胡同里的人,是我渴望去触摸和感知的历史沉淀与旧时习俗。然而,经过数轮拆建和改造,现存的胡同样貌已不同往昔,恢复胡同承载的建筑功能和文化价值,成为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徐飞 《北京观察》2020,(4):78-80
一百多年风霜雨雪,台湾会馆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百年间,许多人在台湾会馆留下了他们割舍不断的情愫。史上以台湾名义在京城建有两座会馆,一座是位于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的全台会馆,其旧址在本世纪初宣外地区旧城改造时已被拆除。另一座就是保留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位于前门外大江胡同114号的台湾会馆。  相似文献   

8.
《台声》1994,(9)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北京市政协及市台联假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举行了北京台湾会馆修复揭幕仪式.追溯会馆的过去,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承担着今后台湾会馆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台湾会馆位于北京市前门大江胡同(旧名:大蒋家胡同),由前后两个平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6):78-79
北京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始建于1890年前后,位于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后迁至崇文区大江胡同114号。 北京台湾会馆是100多年前台湾同胞在京城建立的活动场所。是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它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也留下了台湾同胞在京生活的印迹。  相似文献   

10.
1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进入了一个快速城市化阶段,尤其是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北京的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北京旧城区的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城市的空间发展产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