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丰贡献 《共产党人》2005,(23):41-42
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走向富裕的必南之路。红寺堡作为后起的开发区,如何开拓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11,(24):6
<正>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2009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区划总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3乡2镇55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总人口2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8%。近年来,红寺堡抢抓自治区"六个百万亩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07,(7):F0003-F0003
红寺堡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地处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于2001年12月挂牌成立,于2002年6月起正式受理刑事案件,现有干警24人。几年来,红寺堡检察院始终坚持以特色建院,忠实履行法律监替职能,各项业务  相似文献   

4.
一言 《共产党人》2009,(16):23-25
蓦然回首,十年艰辛,红寺堡开发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规模节水示范区、宁夏中部干旱地带的生态试验区。2008年,红寺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0元,红寺堡移民已摆脱贫困向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5.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6,(10):16-17
“十五”期间,红寺堡通过实施“工贸强区”战略,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领跑着农村经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5年,红寺堡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5.35亿元,与2003年相比净增长近3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为红寺堡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工贸强区、草畜富区、生态绿区、环境活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红寺堡区委、政府结合扬黄灌溉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下大力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酿酒葡萄、设施农业、肉牛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农业新支柱。总结红寺堡农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全国最年轻、欠发达和最大的生态移民县级区,有着巨大的区域合作和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潜  相似文献   

7.
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书记华光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寺堡开发区是新型移民开发区,地处中部干旱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创新思路,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农业结构大调整、工业经济大发展、城市水平大提升、和谐社会大推进。"  相似文献   

8.
蔡菊 《共产党人》2006,(6):17-18
红寺堡开发区地处宁夏腹地,吴忠市中心,行政区域面积1999.1平方公里,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主要搬迁宁夏南部山区8县贫困带上就地脱贫无望的贫困户。目前,开发区已形成2乡2镇1个乡级开发区83个行政村17.2万人口的规模,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  相似文献   

9.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09,(16):21-22,25
一栋栋高效设施温棚绵延数里,一行行葡萄枝蔓伸向远方,一棚棚舍饲牛羊膘肥体壮,一片片地膜玉米争相竞长……这就是今天红寺堡开发区生态农业发展一景。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红寺堡开发区成立10周年。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寺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开拓创新的红寺堡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红寺堡经济、  相似文献   

12.
石雷 《共产党人》2009,(16):18-20
曾经荒芜的红寺堡开发区,随着黄河水的引入,变成万亩良田。一批批来自南部山区的移民群众在这里抗旱魔、斗风沙,用辛劳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绿色家园。经过10年的发展,红寺堡——一座荒漠上的新城拔地而起,城内街道整齐,商铺林立,城外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红瓦自墙的塞上新居鳞次栉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0):24-26
<正>红寺堡是宁夏生态移民的桥头堡,20多年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发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红寺堡精神,在困难面前,务实进取、不自卑,不退缩,不犹豫,为20多万移民谋福祉,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奇迹。"十一五"末红寺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递增18%到20.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元,年均递增17%至13.8%;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7,(17):7-8
红寺堡开发区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建成集村干部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为一体的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34个,全面提升了开发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档次,成为开发区乡村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2,(24):66-67
正宁夏正鑫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由正鑫源农机销售公司、汇丰源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丰禾源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4S店、叶盛贡米有限公司、红寺堡高效节水示范农业和畜牧养殖、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组成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866万元,现有总资产7500万元,员工126人,公司下设银川、青铜峡、中卫、红寺堡、固原五个分公司,是宁夏区内经营规模最大、营销服务体系最全的农机销售企业。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9,(4):22-23
2009年,红寺堡围绕改善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着力办好八件实事:一是实施“人饮解困计划”,完成新庄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新庄集四支干高、低口237万人饮用水问题。二是实施“扶弱助困计划”,争取城乡救助资金900万元,救助城市低保1800人,标准不少于125元:新增农村低保2000人,累计达到1.4万人,标准不低于40元,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发放全民创业贷款12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个,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四是实施“教育均衡计划”,建设红寺堡回中,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5,(13):i003-i003
红寺堡开发区国家税务局成立于2003年1月。下设6个科室。负责开发区2镇2乡一个开发区的税收征管工作。目前,在综合征管软件上线管户的各类企业2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8户。小规模纳税人10户,营业税纳税人9户;  相似文献   

18.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5,(24):13-14
红寺堡是国家重点移民扶贫开发区,建区时间短,几年来,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发区工委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19.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6,(14):13-14
红寺堡开发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开发区工委针对基层党组织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移民新区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抓手,采取整合村级组织、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全面提升村  相似文献   

20.
王珑 《共产党人》2007,(12):I0004-I0005
红寺堡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继产业的培育,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开发水浇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