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威胁论"也不胫而走。一些人抱定"国强必霸"的逻辑,对中国宣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以为然。事实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狂热,有的是"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止戈为武"的理念使中国从来不迷信武力。中国人性格中没有霸权的基因。中国发展国防现代化完全是防御性质的,中国是决不会走侵略扩张道路的。  相似文献   

2.
王永贵 《理论探讨》2004,3(6):12-14
把握全球化进程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对全球化挑战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一面理论旗帜;在实践上,中国和平崛起是人类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社会主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之初,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伟大战略目标。从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以及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特点、当代国际体系的特征、中关关系的特性等角度分析,中国和平崛起是--r~g的。中国和平崛起,是对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的一种权力制衡。应对各种国际危机,需要中国力量发挥现实性作用。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标志,而提升软实力就是要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基于这一点,中国应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施米特将"敌友划分"作为政治与非政治的边界,奠定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调,并因此被贬斥为"老派政治学家".但在中国语境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乃是当下最大的政治主题,它不可能回避主权国家并立的国际政治生态.故在重温施米特所勾勒的国际政治生态图之余,描绘切近中国之本己的政治地图,乃是本土政治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概念应满足三个前提.其一,它力求容纳最为丰富的政治经验;其二,它直面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国际政治生态;其三,它能留给中华子孙最为广阔的可能性空间.为此,应将"政治"界定为"全球有机政治生态下的各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主义路径".  相似文献   

5.
肖鹏  宋炳华 《理论视野》2012,(11):74-76
一、陆海统筹的提出陆海统筹是海洋经济学家张海峰于2004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报告会上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应加上‘海陆统筹’……我们的和平崛起的强国战略,必须包含‘海陆统筹,兴海强国’战略。和平崛起,必须有海洋崛起作为重要的支撑,‘海陆统筹,兴海强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设计之初就存在一个逻辑困境:"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权威和法律权威的协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肩挑"的模式应运而生,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学理和实践上的局限性。所以,解决村民自治逻辑困境的根本还在于发展基层党内民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基层党员选举、党员权利维护和组织体制设计。  相似文献   

7.
"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8月17日在俄罗斯车里稚雅斯克州切巴尔库尔合成训练场落下帷幕。这次演习,"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是客观的理性选择。中国的和平崛起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和平崛起创造坚实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南海提升节约能源资源的战略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资源战略选择上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能源资源格局变化,是中国应对全新的能源资源环境,掌握竞争主动权,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平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和平崛起正在进行中。崛起尽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但它对世界格局、力量对比等方面的冲击力是不可小视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个方面。研究表明,中国的崛起的和平性不仅表现在崛起的方式上,还表现在崛起的影响中。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5)
从老子的"自然"之道,到庄子的"逍遥"之境,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对山水",揭示了道家主体性思想演变的基本特征:由天道向人道,由宇宙本体向人生价值本体演变的进递与转换。其中,"玄对山水"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们的人生旨趣与学理指向,不仅在山水中奕情,更在山水中"遗物""忘人",从而在人与物的一体性中开辟出了一片闲适的生命家园。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这是在考察近代世界新兴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必然得出的结论。中国的崛起背景也要求中国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条道路将对世界的和平、合作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光裕 《党政论坛》2009,(24):19-19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安全既是条件,也是目的。中国在当今世界要想安全崛起,需要在战略空间观念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以扩张主义为出发点,也摒弃了霸权主义的政策逻辑,它旨在强化和平发展的"王道"思维,并把它内化为民族的自觉。中国在批判西方"国强必霸"逻辑法则的基础上,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谋划。这一谋划并没有遮蔽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没有消弭中国的社会实践,而是表明西方国家的"霸权"崛起路径在中国不能走,唯有和平发展道路才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5.
西隐 《党政论坛》2009,(16):59-59
郑必坚:“和平崛起”理论的首创者 郑必坚在多个场合为“和平崛起”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佐证,赢得了中外政治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链条的重要一环,而在“崛起”前面加上“和平”两字,这种新思维在理论上是对现实主义的一大挑战,体现了中国政治和对外政策的新触角,极具谋略。  相似文献   

16.
“和平崛起”这个词语一度在中国媒体上爆热之后,似乎有些冷却下来,甚至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谓“争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崛起”这个词,一些人提出质疑,认为如果中国自己大讲崛起有悖韬光养晦精神,容易为“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二是对“和平”这个词,一些人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它的发展取向是和平的,走的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要在21世纪实现国家的复兴,一方面要吸收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战略条件。雄厚的物质基础、不竭的创新精神、先进的思想文化、稳定的国际环境、强大的军事实力等是实现当代中国崛起的战略条件。  相似文献   

18.
"和谐外交"理念的新内涵和新特点何谓"和谐外交"理念?从字面上讲,"和谐"与"和平"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很大差别。"和平外交"通常指手段、方式上的和平,即非暴力、非战争解决问题的政策。而"和谐外交"包括了这层含义却又不限于这层含义,它更多了一层"关系"的内容和相互"协调"的职能,即要致力于使"相关各方"的关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郑必坚指出,“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那么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奋力崛起,而且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
陈廷敬的为官之道,深受陈氏家族良好家风的熏陶。以"崇儒经且致于用"为原则的理学思想是其为官执政的学理基础,将礼治作为治理家族和国家的根本;推崇"民为邦本"以及在政务实践上奉行"中正之道"。在官德上,陈廷敬始终恪守清正廉洁,慎言慎事,勤政爱民的为官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