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凤翚 《奋斗》2014,(4):46-46
正《奋斗》创刊500期,我发自内心地表示祝贺。祝贺《奋斗》500期,是因为我有幸为《奋斗》当了30多年的作者。30余年前,编辑孙庆超编发了我在《奋斗》发表的第一篇稿。从此,我成了《奋斗》"杂谈与随笔"栏目的作者,而且这一当就是30多年,几乎没有间断。随着我在《奋斗》发稿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奋斗》杂志的新读者,觉得"奋斗讲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栏目很有看头,也是我们高校政治辅导员需要仔细研读的文章。《奋斗》杂志策划的这些理论解读"重头戏",体现了党刊的时代特色,能把高校师生关注的理论焦点、  相似文献   

3.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首歌传唱在祖国大江南北。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为它点赞,并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相似文献   

4.
韩振东 《奋斗》2014,(4):42-42
正30多年前,我从校门走向军营的时候,将"奋斗"两个字剪下来,贴在我的日记本的封面,时常拿出来欣赏,引得战友们啧啧赞叹。都问我这两个字哪里搞来的,我自豪地说是我们省委机关刊物《奋斗》杂志,立刻引来羡慕的目光。自幼喜爱文  相似文献   

5.
正《奋斗》杂志作为省委指导全省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创刊500期标志着她已进入了发展的成熟期。我个人成长中,多年得益于《奋斗》的引领;我的理论思考,也曾借助《奋斗》这一理论阵地得以发表。我衷心希望《奋斗》坚持"三个不动  相似文献   

6.
蒋泑平 《奋斗》2021,(1):80-80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良师益友,我总觉得《奋斗》就是我成长进步中的好老师好朋友。回想我与《奋斗》的相识,至今已十年有余,在这些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奋斗》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刚进大学时,我绝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尽情享受着徜徉书海的畅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期刊阅览室被杂志封面上"奋斗"两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吸引住,随手拿起翻阅后便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7.
正"冰妹:从此永别,望妹努力前进,兄谢你的爱!万望保重,余言不尽。你爱的湃"——这是彭湃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许玉罄写的一封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情的遗书。"亲爱的弟弟妹妹:我今与你们永诀了。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你们的大哥砚  相似文献   

8.
《奋斗》2021,(6)
正岁月无声,时光有痕。小时候,我曾经在父亲的书桌上见过《奋斗》杂志,当时的我并不认识刊名,但是那两个特别笔体的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此就与《奋斗》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奋斗》已伴我成长走过了40多个春秋,每当我捧起《奋斗》,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感激之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每个人的人生,总是在时代的帷幕下展开,《奋斗》也随时代浪潮与时俱进。作为黑龙江省委的机关刊,《奋斗》坚守主流阵地,  相似文献   

9.
李云良  吴维义 《党建》2021,(9):39-41
"我为党为人民仅仅做了一丁点儿小事情,却让党和国家、让组织深深地牵挂着,并且给了我至高无上的荣誉.'七一勋章'闪耀的璀璨光芒,必将照亮我继续前进的道路,激励我永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初心使命."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周永开被授予"七一勋章".载誉归来,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永久奋斗     
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其他的当然也要有,如刚才冯文彬同志讲过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群育等等,但据我看来,"永久奋斗"才是最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8)
正与《奋斗》结缘,还要从2013年从事宣传工作说起。为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众多党报党刊中,我选择了《奋斗》作为必读刊物之一。《奋斗》的特点是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每一期都有对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阐释的观点精准独到的文章,一读起来就放不下。2016年,我被选调至上一级宣传部门,撰写领导讲话、理论文章、新闻采访等材料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一直保持阅读《奋斗》习惯的我,渐渐成了单位里妙笔生花的"大功臣"。是《奋斗》使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就适应新工作,写起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6月5日,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了75年的原安徽省政协主席史钧杰同志,永远离开了他日夜惦念的江淮儿女。他的去世,给人们留下了无限深沉的哀思。作为一个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办事人员,我将我知道的他的"三农"情结的若干片断,从记忆深处挖出来,整理成文,敬献给史钧杰同志,算是心香一瓣慰忠魂吧。  相似文献   

13.
伊娜 《广东党史》2003,(3):4-15
谨将此文献给我的祖父与父亲,献给那些为共产主义理想、为养育我们的人民奋斗过或奋斗着的伟大或平凡、逝去或活着的人。 ——作者  相似文献   

14.
肖广平 《奋斗》2014,(4):45-45
正我是《奋斗》的老读者,《奋斗》应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奋斗》很多文章,有思想的光芒,给人以深刻的感悟与思考。读一读《奋斗》关于党史方面的文章,倍感先辈理想信念之坚定、奋斗精神之感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革命先辈忘我奉献的精神,敢于担当奋勇前进。"到红色革命基地学习归来后,贵州师范学院组织部党支部组织委员单霜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16.
<正>周恩来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最难忘怀、最受教育的是他的坚强党性。这种坚强党性比金子还闪光,始终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周恩来的坚强党性,我体会最深的有五个方面。一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共产主义理想是周恩来毕生奋斗的目标,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  相似文献   

17.
朱志国 《奋斗》2021,(4):80-80
作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多年来我一直把《奋斗》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年订阅报刊,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奋斗》。我喜欢《奋斗》,除了她是省委的机关刊,更重要的是她搭建起省委和基层沟通的桥梁,为我们传递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同时反映基层声音、回应社会关切。阅读《奋斗》,既可以了解黑龙江省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又可以使我开阔眼界、登高望远,走上一个又一个精神高地。《奋斗》是我拓宽视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程义秋 《奋斗》2014,(4):40-40
正我是一名多年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不仅是《奋斗》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为《奋斗》杂志撰稿的作者,能见证《奋斗》杂志出刊500期十分荣幸。我格外关注《奋斗》杂志上刊登的理论解读文章和经验交流文章,通过剖析理论问题,汲取兄弟县市的经验,让我在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周游时,我发现,与在澳洲和中国不同的是,我很少听到对所谓弱势群体的同情。相反,我所接触的很多人,尤其是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人群,大多并不赞同政府扩大福利的趋向。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在美国的体制下,给个人奋斗提供了很多  相似文献   

20.
1927年,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实行"分共"、"清共",腥风血雨遍及中华大地,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面对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有的共产党员产生了动摇情绪.当有人问及许光达是否退党时,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是我苦苦追求和探索才找到的,她是我惟一的选择,我要为她奋斗终身,誓死不退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