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     
《今日民族》2007,(8):I0015-I0015
迪庆州的纳西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3.15%,主要聚居于香格里拉县三坝、洛吉、上江乡和金江、虎跳峡镇,维西县的塔城镇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披肩     
纳西族羊皮披肩,又称“七星披肩”。纳西语称“鱼轭”,意为羊皮,是纳西族妇女传统的民族服饰。披肩由上好纯黑羊皮经鞣制等工序,以羊皮毛朝内,外留部分白皮,羊皮上端处缝有6厘米宽的黑粗呢配饰作边。羊皮披背的顶部上方左右两侧以缝两条长2米、宽3厘米左右的白布桃花图纹的系带,带头呈尖梭形,飘带尾端以黑线挑绣有古朴淡雅的单色挑花图案,上绣有人、蛙、植物等纹样。在披肩中部,羊皮上端缀缝7颗直径约9厘米的绣有日月图案的圆形丝绣七彩布垫圆盘,一字形排列;每个圆盘中央分别牵引缀一绺两条柔韧的麂皮细绳,这十四根皮绳称…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刺绣     
<正>纳西族刺绣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纳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曾是纳西族妇女必学的一门手艺。纳西族妇女善绣,且喜淡雅、古朴、厚重,不喜大红大绿。色彩运用十分讲究,鲜艳的彩线多配以黑底或白底,使色艳而不轻浮,黑而有光泽,加上金银线和金银片点缀,达到色彩绚丽、明朗而又柔和悦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韦思萍 《今日民族》2006,(11):42-43
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古老、神奇、富饶的土地,养育了勤劳、纯朴、聪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纳西人创造了独具风采、绚丽多姿的民间音乐舞蹈,它是祖国民族艺苑中一枝芳香艳丽的奇葩。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庆典及民族传统节日,男女老少纷纷汇聚街头巷尾、广场闹市,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人们或三五成群,即兴对歌;或围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舞圈,跳起欢快的纳西族歌舞《阿哩哩》、《哦热热》、《打跳》……气氛热烈,场面壮观。就连中外游客也毫不拘束地乘兴加入到歌舞的海洋里。纳西族民间流行的曲…  相似文献   

5.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6.
纳两族是我国一个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和川西南的盐源、盐边、术里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丽江是主要的聚居区。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包括永宁、盐源、木里等地;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中甸、维西等地。其古文字有两种字体,一种是象形文字,另一种是标音文字。余庆远所谓“么些(纳西族的旧称),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见《维西闻见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纳西族也象其他民族一样,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纳西族民间文学种类很多,有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寓言、童话、谚语、谜语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比较自由,但早婚和父母包办破坏了男女之间的自由结合,所以,过去在纳西族地区曾有殉情现象产生。现在殉情的现象已成为一段历史,而婚礼的形式和内容却变化不大。过去,在丽江纳西族家庭中,父亲享有支配一切的权力,儿女无权过问自己的婚事。妇女的地位更低,许多禁忌限制她们的活动。通常男女小孩在四五岁或七八岁时,只要生辰八字相合,男方父母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举行定亲礼。到了十三四岁时,男方将已经定亲的女子接到家,举行认亲礼,办酒席款待女方宾客。之后,每年的夏收季节,男方都要请女方到家…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是我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四川与云南相邻,因而四川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川滇交界的盐源、木里、盐边、巴塘等县和攀枝花市邻。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杳,四川的纳西族有8542人。纳西族属古羌系的“越西羌”、“牦牛夷”。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自称“纳西”,东部方言区自称“纳日”,历史上也被称为“么些”、“摩梭”。纳西族文字曾经有两种:一种是象形文字“东巴文”,一种是音节文字“格巴文”。四川的纳西族是明朝时从云南迁入并定居的,至今我省还有一个纳西族乡。我省的纳西族主要…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有二十三万人,分布在云南省的丽江、宁蒗、永胜、中甸、德钦、鹤庆、剑川、兰坪、贡山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金矿、木里、巴塘以及西藏自治区的察禺、芒康等县,其中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为最多,约有十七万人。纳西族的名称较复杂。自称、互称和他称共有十多个。解放后本民族的土司头人,曾利用这种情况自立名目,造成混乱,在有些学者笔下,也往往将不同称谓混为一谈,引起歧议。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纳西族的社会历史和语言的角度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12.
麒麟、凤凰是纳西族人民理想中的吉祥动物,新春表演麒麟凤凰舞,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流行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麒麟、凤凰舞是以麟、凤为主的大型民间舞蹈剧目。演员有跳麒麟的两人,一人舞麟头、一个舞麟身,舞凤凰的一人,  相似文献   

13.
一 灵魂观念在一切宗教中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按照近代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论”,灵魂观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超自然的不朽的灵魂观念,就不可能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灵观念,从而也就不会有所谓宗教信仰本身。在很多民族的观念中,生命与灵魂休戚相关,魂即生命,是生命形体的主宰。 纳西族称灵魂为“哦哼”(o he),有时单独用为一词,有时把“哦”、“亨”分开用为二词,都指“灵魂”。如失魂叫“哦亨媲”或“亨媲”。“哦”或“哦亨”也指人或物体的影子,水中的影像等。“灵魂”与“影子”一词二  相似文献   

14.
自称为“祭天的黎民”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古代的纳西族社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规:要成为纳西人,首先必须取得祭天的资格。从祭天在纳西族精神上产生的微妙而又强大的作用中,我深感纳西族的天崇拜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自然崇拜形式。中国各民族历史上所崇拜的天都是人格化的,有些民族的天神较为抽象,虽有人格而无形,无性别;有些则以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物作为天神的象征。纳西族的天神形象就属于后一种。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木石崇拜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民族学调查材料,说明古代纳西族的木石崇拜,主要是一种生殖崇拜,木石具有一种繁衍多育的象征意义。同时,木石还具有镇鬼、驱邪、除秽、取悦神灵等方面的宗教内涵。木石成为繁殖、生命、力量、永恒、吉祥等的象征,是包含有多种神秘意义的文化组合体。  相似文献   

16.
宁蒗纳西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同时包括纳西、普米、傈傈、藏、壮、苗、白、回、汉等十余个民族的多民族的聚居县。居住在这里的各兄弟民族,既具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征,又在经济上互相依靠,文化上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宁蒗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永宁、拉伯、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纳西族的图书出版事业不仅开辟了纳西族历史的新纪元,也翻开了纳西族文化史新的一页。半个多世纪以来,纳西族的图书出版活动大体经历了纳西族图书出版的新兴发展阶段、动乱时期的阶段和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演变经历了初创、成熟、变异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的象形文字是从岩画中脱胎产生的,以“岩喀”(或“阮可”)字为代表;成熟阶段以中甸白地字为代表;变异阶段,象形文字则出现由简变繁或由繁变简的分化现象。而白地字至今仍保持了其原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丽江,会友访朋,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碟紫红的红瓜子就端到了你的面前。户户如此,年年如此。与客聊,一边嗑着红瓜子,一边谈笑风生,一碟小红瓜子嗑完,至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小红瓜子嗑起来,声音清脆响亮,悦耳动听,越嗑越有味道,尤其受樱桃小嘴们的欢迎,是丽江独有的  相似文献   

20.
在纳西族的婚姻史上,联姻作为社会势力组合的手段和平衡经济往来的砝码,十分重视对配偶的选择。纳西族的联姻制度包括为政治结盟而实行土酋、土司中的等级内婚制,为加强民族内聚力而普遍实行"不嫁娶当地外族"的民族内婚制,"骨族不婚"的家族外婚制,以及"划地为界"的地域内婚制等四种联姻制度。这四种制度并行不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