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恒阳 《美国研究》2022,(6):98-116+7
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对网络空间战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通过全政府、全社会的动员模式,拜登政府力图提升国内网络安全水平。对战略对手的打压和以意识形态为纽带纠集盟友是美国政府的关注重点。美国调整网络空间战略希望达到多重目标,包括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及其在网络空间的影响、遏制俄罗斯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提升美国自身的网络威慑能力,以及发挥盟友与合作伙伴的潜力等。拜登政府的战略调整将对国际网络空间产生深远影响,表现在供应链和标准领域的“脱钩”、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加剧、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受到掣肘,以及网络军备竞赛升温。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相比,拜登政府的网络空间战略更注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美国强调数字空间“民主国家”与“威权国家”之间的斗争,力图用西方价值观引导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和技术标准的发展。然而,强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将破坏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并对数字时代的全球科技进步和网络空间的战略稳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享  高衡 《当代亚太》2022,(5):105-134+167-168
近年来,随着大国竞争的回归,美国战略界开始重新关注有限核战争理论。有限核战争理论的建构逻辑、争论现状及其对美国目前核政策影响,已经成为讨论美国核战略的关键性问题。既有研究缺少对上述议题的系统性考察。文章认为,弥补常规力量劣势、强制核升级和限制损伤是有限核战争的三种主要机制。基于有限核战争的理论框架和政策经验,文章梳理了美国战略界近年来围绕有限核战争的必要性、可操作性以及核武器使用政策所展开的激烈辩论。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的辩论增强了有限核战争在美国核政策中的地位。然而,由于受到内在缺陷和技术因素的限制,有限核战争理论的基本假设依然面临严重的现实困境,但是,有限核战争带来的风险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冷战对抗与遏制的对华安全观,从艾森豪威尔政府到约翰逊政府,面对致力于发展核武器进而拥有了核武器的中国,美国在其以对苏联为主的核战争框架内,秘密设计了以战略核打击为主干的对华核战争预案,这就是极隐秘的"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美国谋求基于美军的核力量优势,在中美两国的大规模冲突中,先发制人对华发动核打击或动用核反击来毁灭中国的核武装及城市人口,最大限度地削弱中国的实力与潜力。即便美苏爆发战争而中国并不参战,美国仍计划全面毁灭中国,阻止中国在美苏战后成为仅存的工业强权。这种乖戾的进攻性思维及深刻的疑惧心理,在美国对华核防务及宏观战略框架内从未消失,并对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对华战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9年6月,在欧盟科隆峰会上,欧盟通过了一项“对俄罗斯共同战略”。自此,共同战略作为阿姆斯特丹公约13章规定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新工具,第一次得到了使用。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欧俄峰会上,俄方提交了一份“发展俄罗斯联邦和欧盟关系的中期战略(2000—2010)”。这尽管没有引起媒体轰动,但却开启了欧俄关系上一个新  相似文献   

5.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2,(46):58-61
历史的进程即将进入2023年,希望更少听到有关核战争的词语,希望和平与发展能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回顾整个2022年,有关核战争的议题一直萦绕不去。1月3日,中、俄、美、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联合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从当时的情况看,五个核国家各自总体上并没有处于严重冲突之中。美军刚从阿富汗撤军不久。哪里会是核战争可能的爆发地点呢?  相似文献   

6.
一百七十年前,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了美国的对外政策——门罗主义——美洲是美国的后院。时隔一个半世纪,当我们审视俄罗斯的时候,“门罗主义”在今天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仿佛有了翻版。在去年出台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在俄联邦领导人的言论及外交实践中都可以看到“门罗主义”的影子。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以来,其外交政策衍变发展,发生了两次重大调整。对西方,从原来的向西方“一边倒”转向既向西方又向东方的“双头鹰”政策。对“近邻外国”从原来  相似文献   

7.
冷战时期,日美同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应对所谓共产主义威胁的最重要也最为核心的双边同盟。在日美同盟建立和初期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因素是重大影响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东南亚是确保日本不倒向共产主义阵营和日美同盟安全的关键地区;第二,日美同盟是包括美国东南亚同盟体系在内的亚太同盟体系的核心;第三,日本发挥其盟友作用,配合美国推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开发,从“软”方面确保东南亚“自由世界”的安全,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强制要求所有存款机构全部加入保险体系的越来越多并成为主流形式。俄罗斯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加快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到2003年11月2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关于自然人在俄联邦银行存款保险法》,俄罗斯存款保险制度框架正式搭建,并在2004年夏季的“准银行危机”的拯救中大显身手。至于俄罗斯存款保险制度有效性的进一步强化,还有待于俄罗斯制度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央-地区-地方自治:当代俄罗斯的中央再集权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中央再集权政策的源头、基本观念和利益是什么?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了它的进程和结果?中央再集权对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前景如何?本文旨在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文首先纵览俄罗斯1990-2000年变革背景下的地区化趋势;接着考察2000年以来中央再集权进程中各政治力量的理念和利益所在,及其对俄罗斯联邦改革政策的影响,该政策可以称之为"新中央集权"(区别于苏联时期的"旧"中央集权).接下来分析"新中央集权"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俄罗斯国家改革进程的影响.在总结部分,就中央再集权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意义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就任以来,对美国核政策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奥巴马核政策的目标是:在确保美国核武器安全、可信和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的同时,通过与俄罗斯签署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相关协议,提出并倡导"无核武器世界"理念,重塑美国在核问题上的道德形象,恢复美国在国际核裁军和防扩散领域的影响力和领导权,重振国际防扩散努力,增进美国的安全。奥巴马对美国核政策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全球核军控和核裁军、国际防扩散努力,以及地区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其核政策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2021,35(2):59-93
特朗普政府从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尤其是军事竞争的角度看待国际政治,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的核力量构成了美国国家安全与核安全面临的"头号威胁"。特朗普政府对冷战后的美国核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再承担国际防扩散义务,并对特定国家实施"定制核威慑"。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核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依靠核武器确保美国霸权、通过核武器向盟国提供延伸安全保障,以及选择性地实施防扩散的做法,在极大地导致核军备竞赛、刺激核扩散的同时,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这是对国际战略稳定的破坏和挑衅。为此,国际社会进行了斗争,以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风险。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核态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2.
封帅 《俄罗斯学刊》2022,12(2):5-29
俄罗斯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外在形态是“一体两翼”式的政策网络,以《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作为基本战略构想,以数字经济框架内的人工智能“路线图”和人工智能联邦项目建构发展议程,以《2024年前俄罗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监管发展构想》为核心确立监管议程。而俄罗斯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实体结构则表现为在联邦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二元平行系统运作模式,由国防部担任操盘手的军事人工智能板块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闭环系统,而以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为主要操盘手的民用人工智能板块的运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殊的治理体系源于俄罗斯人工智能战略的底层逻辑,是俄罗斯政府面对战略目标与现实困境巨大鸿沟所做出的现实抉择,这种剑走偏锋的设计虽然取得了部分短期成果,但并未实际解决制约俄罗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问题,能否走出一条人工智能发展的“俄罗斯道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核运用政策基本维持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选项。美国国内推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努力均告失败,其中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其任内的两次努力。奥巴马推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既是政治需要,也基于他对安全威胁形势的判断。奥巴马及其支持者认为,美国的绝对军事优势使其没有必要首先使用核武器来威慑"非核"攻击,改变"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能够缓解美国在国际核裁军领域面临的压力,降低核扩散的风险。反对派则强调,未来美国的常规军力有可能在特定区域处于劣势,因此仍需要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选项。在美国制胜型核战略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是不会被放弃的。鉴于特朗普总统的核立场趋于保守和强硬,未来美国改变"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可能性将更加渺茫。  相似文献   

14.
一、“后9·11”的国际环境 9·11之后国际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从“正常的西方”这一方面来看,很可能对俄罗斯联邦极为有利,因为就算在没有邀请的情况下,俄罗斯也能迅速、明确而又几乎无条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之后,欧盟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本文通过观众成本视角来解释欧盟为何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以及带来的制裁与反制裁政策的两难境地。文章首先论述制裁研究现状及观众成本与制裁研究的关系,其次阐述欧盟制裁政策的制度基础、政策参与者和微观机制,采用观众成本视角解释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政策,即欧盟内部观众、欧盟盟友及乌克兰观众如何影响欧盟对俄制裁,这种影响不仅会体现在欧盟对俄罗斯制裁的时间跨度上,还会影响到制裁的终止及强化。最后文章基于观众成本,特别是俄罗斯的国内观众成本,分析欧盟制裁与俄罗斯反制裁的困境。本文认为,观众成本为决策者在制裁政策中提供了博弈的机会,而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对观众成本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一)由来。俄罗斯新税制产生于1991年12月27日的“俄罗斯联邦法”,基于“俄罗斯联邦税制纲要”,其中阐明了在联邦、共和国、地方之间的分税制,列举了主要税种(增值税、利润税、公司税、所得税、货物税、关税以及其他税种)。该法律中以后又加入了一系列其他税收特别法以及大量的修正和补充规定。1993年7月6日联邦税收当局有了自己的税警。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地方选举的结果往往能够反映出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形势、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精英的流动和发展状况,对国家杜马选举甚至俄罗斯总统选举都有一定的影响。2018年俄地方选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不仅失去多个地区的领导权,在地区立法机构的席位也大幅缩水。相比之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则取得了不错的竞选成绩,在所有参选地区的得票率都有所提升,大幅提高了在地区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占比。但是由于政治当局的打压、左翼政党内部的分裂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局限,俄罗斯左翼政党在短期内依然无法与强大的政权党抗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联合其他左翼政党和爱国力量,才是俄罗斯左翼政党复兴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对教育事业的维持和发展一直是比较重视的,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前苏联的良好传统。在短短的几年中,召开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专门会议,领导人多次讲话,制定了不少文件,如《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领域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发展纲要草案》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社会各界进行讨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政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俄罗斯政府也给予该问题高度重视。普京总统曾多次强调数据保护在推进俄罗斯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制度体现在四个重要方面:信息安全贯穿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始终,个人数据安全突出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特点,网络数据安全凸显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密切关系,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则是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发展新方向。俄罗斯数据安全治理机构的权责分为三个层次:俄联邦总统(总统办公厅和国务委员会)、联邦会议、宪法法院为第一层,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及其分支部门为第二层,俄罗斯联邦地方政府及其分支部门为第三层。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俄罗斯为保障数据安全治理从提升数据安全防御策略、打造数据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该领域国际合作等层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将重点聚焦于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安倍政府“巧妙”利用与东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0周年的重要节点,通过频繁的政治互动与密集的经济合作,深化了日本与东盟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维度上的政策拟合度。不仅如此,迫于现实与战略层面的利益考虑,安倍政府试图借助政治拉拢与经济控制,把东盟塑造成“遏制中国发展”的潜在战略盟友。但由于存在过分强调主观意志、工具主义与利益至上等严重的局限性,日本安倍政府对东盟的外交战略注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难以在现实层面拉拢东盟构筑对华包围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