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白英杰  张海东 《证据科学》2011,19(5):625-631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  相似文献   

2.
硅藻的检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水中尸体的检验中,硅藻的存在可成为判断是否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作者就国内外有关硅藻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方法、取材部位等研究状况作一综述,旨在为法医学溺死的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溺死鉴定是法医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在相关法医学案件中,主要采用法医病理学尸检与传统硅藻检验等方法综合分析进行鉴定。传统硅藻检验存在灵敏性较低,易于污染等不足。采用PCR法检测尸体不同脏器组织中是否存在水中浮游生物的DNA标记,适用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有较好的法医学应用前景,有望成为鉴定溺死的新方法。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硅藻检验是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主要实验室检验方法,在鉴别水中尸体生前溺死和死后入水以及推断落水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硅藻检验基于硅藻形态学特征,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组织器官中的硅藻进行自动化识别和分类,是法医学硅藻检验的一次技术革新。本文从形态学硅藻检验方法展开讨论,并对人工智能算法参与的自动化硅藻识别和分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辅助硅藻检验得到客观、准确、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有望成为未来法医学溺死硅藻检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溺死诊断中的浮游生物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溺水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浮游生物检验是法医学鉴定溺死的重要依据。浮游生物检验方法可分为破机法、非破机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三大类。前两者主要以形态标记为检验对象,依赖于浮游生物的理化特性,有很大局限性。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分子标记为检验对象,适用范围广,信息丰富,是值得探索的新方法。本文回顾溺死鉴定中的各种浮游生物检测法,供法医工作者在实践和研究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法医学中的硅藻检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判断溺死死因的检验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总结硅藻检验技术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法医学硅藻检验的基础知识、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检验方法优缺点的探讨,对硅藻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待对溺死诊断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水中尸体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水中尸体的发现地往往不是其实际落水溺死的地点,而确定落水点对于寻找尸源至关重要。异物颗粒、硅藻、细菌等水中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等是应用于溺死诊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通过比较组织器官与可疑溺液中的异物颗粒、浮游生物,根据其类型及分布情况的相似度可以推断溺死地点,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有关溺死地点推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同行进行溺死地点推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学检案中,溺死诊断以及入水地点的判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之一,硅藻检验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可靠的诊断溺死的方法,而根据硅藻的群落特征推断其入水区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对不同水域内硅藻进行研究,可为溺死鉴定及入水区域的判定提供参考。本文就硅藻相关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方法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法医学工作者在相关科研和检案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法检验硅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常规,水中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必须要做硅藻检验,以确定生前入水溺死或抛尸入水伪装溺死,同时可根据检出硅藻种类判断溺死水域现场。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有机消化法(硫酸-硝酸破击法)[1-2]。我们自1999年起,应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微波消解法)进行了5例溺死案例的硅藻检验,获得较好效果,并与传统的有机消化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尚未查见应用微波消解法系统研究人体组织内硅藻检验的实验报道。1材料与方法1.1检材分组检材为2000年8月份吉林地区某较大型水库中发现的溺死尸体。实验组:新鲜的和冷冻的肺边缘组织检…  相似文献   

10.
水中尸体的调查在法医学检案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尸体未必就意味着其死亡原因是溺死,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死后入水。实际上,尸体现象很难证明死亡的原因。所以,关于受害者是否为"真的"溺死的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溺死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硅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断,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点。本文介绍国内外硅藻检验的样本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藻检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基因座的复合扩增体系,验证体系特异性并评估其在法医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同源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用FAM、HEX、TAMRA、ROX、SIZ荧光染料分组标记,构建复合扩增体系;进行体系特异性验证;以16例实验猪样本评估体系检验效能;复合扩增体系、硅藻形态学MD-VF-Auto SEM检测法及硅藻rbc L基因PCR-CE检测法分别检测28例案件样本,比较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该复合扩增体系共包含14个基因座,可特异性扩增35种浮游藻类和3种浮游细菌,人、3种人体共生菌及8种浮游细菌均为阴性。以该体系检测溺死实验猪,阳性率为90%,非溺死实验猪均未检出;检测溺死案件样本,阳性率为96%,非溺死案件均未检出。复合扩增体系与MD-VF-Auto SEM法检测案件尸体肺、肝和肾的阳性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与硅藻rbcL基因PCR-CE法检测案件肝和肾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针对多种溺死相关浮游生物14个基因建立的复合扩增体系,具备多种靶物种的特异性遗传标记,且所需检材量小,提高了检测效能,在法医溺死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并评估PCR-DGGE法检测浮游生物对溺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溺死组(n=12),死后抛尸组(n=12)和对照组(n=6);溺死组和死后抛尸组又分为2个亚组:东湖水域组(n=6)和墨水湖水域组(n=6)。死后提取心血和肺、肝、肾、脑等组织,匀浆后,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浮游生物并提取其DNA,PCR扩增浮游生物特异的16S rDNA片段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GGE检测分析。2个溺死案例检材同法检验。结果溺死组各组织器官中浮游生物检测多呈阳性:肺(100%)、肝(83%)、肾(75%)、心血(83%)、脑(42%);死后抛尸组仅2例肺组织(16.7%)检出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溺尸肺组织DGGE分型图谱与相应溺死点水样分型图谱相似,而与非溺死点水样分型结果差异显著。2实际案例均呈阳性。结论本方法不仅有助于定性诊断溺死,而且通过比较产物的多样性可以推断溺死地点,在法医学溺死鉴定中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溺水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为生前入水,是公安法医日常鉴定的要点也是难点,而一旦溺亡的案件中掺杂了其他复杂的案情,其鉴定意见失真也极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法医鉴定过程中,溺死一般依据尸体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和硅藻检验等综合考虑。PMCT为法医诊断溺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规使用于诊断溺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对溺死尸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溺死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发展的必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硅藻的检验、内脏异物颗粒和微量元素成分的检验、血液化学的检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等方法应用于溺死的诊断,试图为溺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准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溺死的鉴定一直是基层法医鉴定工作中的难点,这是由于大部分溺死案例的特征性尸检所见很少,同时国际上很多学者对溺死的实验室检验存有疑义。本文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多年来对溺死案例的实际鉴定经验,对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作出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The value of diatom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drowning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conventional forensic diatom test with low sensitivity is not a useful tool to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diatom in the tissues and organs.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iatom test, we developed a novel method called the 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D‐VF‐Auto SEM) method which resulted in a high recovery of diatom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d 128 water‐related death case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D‐VF‐Auto SEM method could achieve a much higher positive rate (0.97) in drowning cases. Large amounts of diatoms are retained, even concentrated, in the lung tissues during the intense breathing movement in drowning process. This might be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drowning.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MD‐VF‐Auto SEM method would be a valuable methodology in the study of diatom test for the forensic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绿藻ChlB基因和蓝藻NIES基因,建立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GenBank中绿藻ChlB基因和蓝藻N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