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椿 《江淮法治》2011,(16):24-24
最近一个时期,“达芬奇”家具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人们惊呼别让“天价假货”屡屡出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认为,“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从本质来讲在于企业的诚信缺失,而政府的监管无力也起了推波助澜之力。透过“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张驰 《法人》2010,(10):26-27
只是一味地造血,而没有形成输血与造血的良性循环,这些上市公司的衰败将是一个必然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11,(18):13-13
据报道,达芬奇事件后,高端家居品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20万元的床头柜、60万元的沙发,消费者对这些产品产生了好奇,杭州某些高端品牌家具店最近有个怪象:来询问的人多了,买单的人反而少了。店员们表示:“达芬奇家具事件后,来看热闹的人多了。”  相似文献   

4.
京华 《政府法制》2013,(28):28-29
去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社会抚养费疑遭计生部门挪用,15名学者建议废除。今年7月,浙江律师吴有水致信31个省份的计生、财政部门,申请公开社会抚养费收支、预算等相关信息。但只收到17个省份的回复。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此做出回应称,社会抚养费不属于中央财政收入,也不属于卫生计生部门收入,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其收入没有对应的支出科目,也不允许与计划生育支出挂钩。  相似文献   

5.
《中国审判》2011,(9):18-25
2011年7月10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节目,据其透露,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并不像他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其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  相似文献   

6.
刘建 《法人》2011,(9):11-11
微博上最新流行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别总骂达芬奇家具了,人家没哄抬楼市,没污染水源,没生产毒奶粉,没造能让车压垮的大桥,也没把捐款揣自己兜里对不对?你确定那帮买个家具上百万的人代表了普通消费者?人家把价格定位在了老百姓买不起的高度上,这叫什么?这TM的叫——善良!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期,有关拆迁“以暴抗暴”的消息不绝于耳,“成都拆迁户唐福珍自焚死亡”这一浓缩了中国特定时期法治困境的悲剧事件,再一次让沸腾的舆论对暴力拆迁发出了集体声讨。是什么导致被拆迁户频频拿起“燃烧瓶”?面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拆迁令,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除了暴力堵截、上访、越级上告外,就连以死抗争都无法抵挡暴力拆迁事件的频频发生。此时,面对暴力拆迁,我们还能靠什么来抵挡它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10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节目。据其透露,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并不像他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其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经过检测,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一石惊起千层浪。随后,人们发现,达芬奇家具的造假情况绝非个案,国内类似这样的厂家和产品比比皆是。起一个洋名字,声称是国外进口的,或者宣称产品在国外如何受欢迎,就能在国内收到意想不到的促销效果。然而,这种利用国人盲目崇尚洋品牌的造假行为,既欺骗了消费者,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给我国的消费市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研究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解决这一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吴学安 《检察风云》2013,(17):36-36
如果关注一些近期的舆论监督事件,发现几乎大部分事件的最新进展都是正在调查":袁振国携妻出国"考察",调查仍在进行";河南宋基会"善款放"斥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未完工即拆除,仍处于调查期间"……一句"正在调查"了应对媒体和公众监督的"万能回应"。  相似文献   

10.
林萧 《法律与生活》2011,(13):40-40
最近,根据国务院批复意见,上海市“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被问责。54名事故责任人中,既有省(部)级干部、厅(局)级干部,也有县处级以下干部和企业人员,26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此次问责,可谓在公众的预料和期待之中。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  相似文献   

11.
曾经国内地板中的高端品牌“欧典”,在2006年的一夜之间走下神坛;最近的达芬奇家具事件,也使得达芬奇友谊商店门店一幅冷冷清清场面;再到曾经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三起事件,都好似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顷刻之间将这三大企业,吸进了一个无底深渊.这股无形的力量,就是商标.这三家企业,都曾是风光无限,凭什么?凭的也是商标,其商标上所承载的美誉.从这三家企业的巨大变化之间,不难看出,商标对于企业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12.
达芬奇家具涉嫌造假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其实,打着洋品牌旗号,大肆欺骗消费者的商家绝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是诚信缺失,还是监管不力?连日来,有关达芬奇天价家具涉嫌造假的新闻充斥着各大新闻媒体,公众也给予该事件极大的关注。在政府有关部门、媒体抽丝剥茧般的努力下,造假产地、质量检查结果等所谓达芬奇密码被渐次破解,真相  相似文献   

13.
马丽 《法人》2011,(8):24-25
对于消费者所受到的损害,不能简单地推给商家,政府在其中也必须发挥一定的作用,使得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  相似文献   

14.
侯涛 《法治纵横》2011,(1):53-54
“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发展到最后往往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既影响了自身、他人的发展,也殃及整个行业。但是,企业为何能够无所顾忌,频频为了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  相似文献   

15.
家电品牌厂商指定的“官方维修点”和专有的“400”、“800”电话本是诚信的“活招牌”,却被无数山寨家电维修商当成假扮“李逵”的两板斧,使消费者频频遭遇“李鬼”,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6.
"山寨":从IT赝品到翻版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昊飞 《检察风云》2008,(23):56-57
时下被网友们热议的最热话题之一无疑是山寨,从最初的山寨MP3、山寨手机到其概念泛化后衍生出的山寨艺人、山寨MV、山寨门事件等,再到近日被广泛关注的南京"山寨一条街",山寨文化一路被哄炒起来,且不断地蔓延其在生活中的落脚领域,令人不能小觑.……  相似文献   

17.
武扬 《法人》2009,(6):82-83
随着万科、绿地等一批知名房地产品牌的广为人知,房地产业“傍名牌”的闹剧也愈演愈烈虽然不温不火的楼市小阳春并未因甲型H1N1流感的突袭而早早打烊,但是经历了“拐点”和“洗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对一个严峻的现实毋庸置疑——房地产卖方市场不复存在,品牌竞争时代全面来临。  相似文献   

18.
黄志松 《江淮法治》2013,(13):52-52
现在不少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敢于铤而走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违法成本太低,认为罚款就了事,或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何让他们断绝造假的念头,我感觉应该严格执行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地出台的一些政策细则,加大赔偿和罚款力度,设立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许可证等"资格罚"的硬杠杠,这样才能杜绝  相似文献   

19.
<正>前几年的安防市场混乱,没有良好的区域保护政策,品牌多、价格杂,价格战屡见不鲜,导致利润空间的薄弱。加之市场竞争同质化,产品优势无法凸显,有品牌形象的企业无法在传播宣传中彰显自己的特色,行业内部也缺乏相应的规范体系标准,安防品牌的培育与成才出现了重重阻碍。如今,一切似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谭吉丽 《法人》2011,(11):88-89
意大利最大的时装集团古驰曝出了虐工事件,让人惊呼不已——"高档、豪华、性感"的时尚品牌是如何与"血汗工厂"连在一起的?面对汹涌的舆论,这个著名的奢侈品牌竟然拿起劳务派遣制度当"免责金牌",这凸显了法律的缺陷还是企业责任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