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时代青年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培育青年学生担当责任意识是当前思政教育必须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青年学生担当责任意识之于其自身、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家庭、学校联合教育入手,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早在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就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对青年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认可,寄予厚望。而在如今,我国各项事业高度发展,此时此刻我们比在任何时候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青春中国的梦,无数的青年才子用自己的梦想筑造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高唱繁荣之歌的"中国梦"。尽管每个人的梦想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用我们的"青春梦"助力"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李娟 《湖湘论坛》2010,23(1):28-31,52
胡锦涛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针对新时期我国青年和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科学的青年价值观、青年发展观和青年工作观。所谓青年价值观,主要是青年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所谓青年发展观,主要是提出"四个新一代"的要求;所谓青年工作观,主要是要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共青团的建设、要加强同世界各国青年的交流、要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学习研究胡锦涛的青年观体系,对于推动青年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国家发展与青年发展是高度统一的。"青年强则国家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青年必须要强起来,这是由"青年与国家关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共同决定的。使青年"强起来",就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提高斗争本领。一方面,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在精神状态上来一场"大斗争",深化中国青年对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构建青年共识的凝聚机制,把青年有效地组织起来,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整体性地增强青年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5.
青年群体的责任担当意识与能力,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培养敢于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加强青年的责任教育,深化青年群体的责任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也是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对此,我们要优化道德教育环境,为青年责任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从反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帝国主义凌辱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效凝聚动员了全社会反抗外侮、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青年是赢得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主体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征程中的强大基石。以青年为主体的留学生群体巩固和深化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意识,义无反顾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使得中国青年发展事业拥有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重要契机。在"十四五"时期,青年发展主题要在青年首先发展、青年优先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青年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青年发展领域的生动体现,又是深化青年发展工作实践的内在要求。从"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视域看,青年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内涵,要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重视青少年健康教育、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增强青年精神力量、改善青年教育状况、提升青年就业质量、扩大青年参与等青年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内容上聚焦发力,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以青年为本的理念,青年高质量发展的追求目标是青年得到利益、受到实惠,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升青年的获得感,使得青年能够更多地共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成果。  相似文献   

8.
章颖 《思想工作》2004,(8):16-1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共青团组织,身负时代的重任。多年来,阿拉善盟各级团队组织和团队干部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抱着对国家、民族负责,对人民、历史负责的态度,明确责任,扎实工作,以“三杯”竞赛为突破口,开创了全盟共青团建设工作新局面。实施“新世纪青年人才杯”竞赛活动阿盟团委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培养力度,不断深化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青年增收成才…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政治全局的高度,着眼形势发展变化,深刻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把伟大斗争放在"四个伟大"首位强力推进。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再到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习近平主席都突出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这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时代要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9,(13)
正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00年前的5月4日,正是一代青年奋发图强,发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开启了中国历史进程转变的伟大一页。  相似文献   

11.
汪家军 《人民论坛》2020,(3):122-123
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引领好青年,就可以为国家发展、民族兴旺储备源源不断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高校要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高强本领,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精辟论断,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搞好党的建设,并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眼光,为加强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9)
<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发展事业,反复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从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推动广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我们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认真履行好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通过多次讲话、演讲、回信和座谈等形式表达了对于广大青年的关怀和期望,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青年修德的思想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为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中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着重思考和回答了"青年修什么样的德"、"青年为什么修德"和"青年怎样修德"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明确指导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勤于学习求真,矢志艰苦奋斗,做"信仰型、修德型、学习型、奋斗型"青年。  相似文献   

16.
英国推行"去工业化"战略所导致的工业过度衰落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英国失业青年急剧膨胀,诱发了2011年"伦敦之夏"的大规模骚乱。英国的教训表明,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失业青年膨胀现象,实体经济才是就业之本、民生之本。为此,要倡导青年投身实体经济,而不是坐视乃至纵容青年逃离工科、远离工业。但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走英国的老路,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教育青年做“四有”新人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青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一、要教育青年做“四有”新人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也是极为关注青年教育工作的。我们党执政以来,邓小平一直把培养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思考。50年代到6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文化。从70年代中期起,邓小平多次讲,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青年要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强起来"的时代新起点上,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呼应"强起来"这一时代主题。我们党要围绕"强起来"进行理论创新、理论突破和理论飞跃;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要以"强起来"为主旋律,创造国家强大起来的新辉煌,谱写国家强大起来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黄剑黎  蓝金思 《人民论坛》2010,(10):154-155
中国-东盟青年人才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东盟在人才开发上要通过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来配置和培育,要从战略高度构建中国—东盟青年人才流动与融通,要建立高层磋商机制,构筑中国-东盟人才开发交流培训中心,实现中国-东盟青年人才流动与融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新时代青年工作要把握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党始终重视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的政治优势,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推动构建党的领导、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五位一体”实施路径,不断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