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敏 《法制与社会》2012,(11):162-163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也是住房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具有特殊性,在交易和售后方面也有诸多限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总结经济适用房产权的概念,结合我国经济适用房产权的状况,归纳当前经济适用房产权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建立共有产权制度,是为完善我国经济适用房产权制度之正途。  相似文献   

2.
孙卫国 《法制与社会》2012,(35):214-215
作为一种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和交易等活动均由经济适用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尤其是经济适用房的交易受到相关法规和政策的严格限制。然而,因为利益的驱使,经济适用房的私下交易行为屡屡出现,严重扰乱了经济适用房管理秩序,而且交易双方之间极易发生纠纷(因为交易的"违规性",相对于合法的交易行为,违约方的违约成本低),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买卖双方之间利益的失衡,甚者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作为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住得上的"民心工程",经济适用房从一"诞生"就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和"热爱",然而,由于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种种缺陷,伴随经济适用房的"追问"和"争议"从未停止过,甚到有人提议取消经济适用房。 2004年5月13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出台,经济适用房逐渐向"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4.
解读一:淡化商品性,突出保障性办法规定:经济适用房是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一方面极力淡化经济适用房的“商品性”而强调突出“保障”二字,一方面缩小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性职能已经非常明确。同时,《经济适用住房  相似文献   

5.
读者     
莫让"定向经济适用房"与民争利最近,北京、青岛、深圳各地相继爆出,一些惠及民生的经济适用房变成了特权福利房,并打上"定向经济适用房"的标签。国家大规模建造经济适用房,是为了保障基层群众的住房需求。在房价一时难以撼动之时,数量有限的经济适用房是普通工薪阶层住房梦的唯一希望。建造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6.
把以低工资制为基础的住房实物福利分配供应制度改变成为住房商品化分配供应制度,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分配,住房改革制度本身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尤其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异化,均产生改革利益非公平分享的社会问题。严格执行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与基本规则,对违规的经济适用房和集资房进行全面清理,由政府直接修建并提供保障性住房,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制度,区分不同类别的住房有的放矢地开征物业税,是缓解住房改革利益非公平分享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适用房制度概述(一)相关概念经济适用房制度属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住房保障是在住房领域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以实现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基本居住权为目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居住保障系统。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8.
经济适用房制度作为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情形的途径和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从经济适用房的物权问题出发,结合物权变动理论,对经济适用房的申购、处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立法现状是否符合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9.
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住房保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现象,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存在。2007年至今,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已在各地进行试点,起初这一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随之反映出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对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与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住房保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现象,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存在.2007年至今,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已在各地进行试点,起初这一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随之反映出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对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与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一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利民政策,然而这项制度在运行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通过2010年重庆经济适用房买卖一案,深入探讨经济适用房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合同认定效力,经济适用房规则细化和加强购房监管三方面作为切入点,剖析解决经济适用房制度所产生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由于这项制度的开设时间不久导致的不成熟和在现实操作中疏于监管,目前经济适用房购买和转让过程中的出现了一些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经济适用房使用期满和继承也还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本文就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审查,继承,期满和转让这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适用房政策是国家住房保障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在本质上是一项保障低收入人群安居的公共福利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经济适用房政策已经有悖初衷,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并适时探索和采用新的替代政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由于这项制度的开设时间不久导致的不成熟和在现实操作中疏于监管,目前经济适用房购买和转让过程中的出现了一些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经济适用房使用期满和继承也还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本文就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审查,继承,期满和转让这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罗敏洁  矫增 《法制与社会》2010,(13):176-177
经济适用房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人们要生活,首先必须有居住的地方,住宅就是供人们居住生活之用的房屋建筑。在衣、食、住、行、用等各种生活消费品中,住宅是一种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必需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之一。但实际上,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经济适用住房的基本概念来探讨如何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案情】原告:石晨月。被告:无锡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管局)。第三人:无锡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第三人:无锡市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住房担保公司)。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经审  相似文献   

17.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在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住房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构成。  相似文献   

18.
肖华 《法人》2010,(3):11-1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日前透露,中国已经开始起草《住房保障法》。据起草小组专家介绍,在这个内部讨论稿中。关于经济适用房的产权问题,规定将由出资的地方政府和保障对象共同拥有经济适用房产权,出资比例主要根据土地使用和建筑及安装费用比例确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积聚效应的不断扩大,住房保障的矛盾,特别是征地拆迁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十一五”期间,南京市为了有效解决住房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民生工程,加快兴建经济适用房社区,近10万户居民享受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孙凌 《法治研究》2009,(8):34-39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我国制定的住房保障政策,但政策的临时性和灵活性削弱了住房保障制度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住房保障法规,为推进公共住房政策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的政策考量,“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的关注,“三步曲”立法思路的探索,从住房保障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实施步骤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我国住房保障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