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以来,受西方法学的影响,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社会的法律虽有数千年的传承,但是并不健全,甚至将中国占代径直称为“无法之国”。梁启超写成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论立法权》中言:“呜呼!苟卿‘有治人,无治法’一言,误尽天下,遂使吾中华数千年,国为无法之国,民为无法之民。”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法学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大不同于十年前的情形了。我的确感到现在我们的法学是近代以来我国最好的法学。但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法学会作为政法队伍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法学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工作。依法治国是法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法学研究人员承担着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任。法学研究必须认真对待“法与人”的关系。公平正义是法学研究追求的价值取向。法学研究者必须具备服务大局的理念。“大局”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党的领导为法学研究工作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5.
自1995年创刊至今,《法制与社会发展》二十周岁了。从最初迎春破土绽芽的新苗,炼造为今天风景别具的挺立嘉木,其每圈年轮都扣踏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法治与社会发展的脉动,都载录着中国法学和法学家成长的印迹,都诠释着我们对如何办好一份有品格、有担当、有特色的法学学术期刊的理解以及为此付出的不懈努力。今日,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的新篇章,中国的法治、法学和法学学术期刊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在这个时点,面对新的时代强音和历史契机,正值弱冠之年、以成年和成熟姿态入世的我们,亦当片刻驻足、冷静回望、凝神思划,如何打造最好的自己、不负这个壮阔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市场经济成熟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中国社会由人治向法治转型时期,在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方面,推动全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是一种历史性的使命。这种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应理解为“以法律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条文为准绳。”而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客观事实不等于法律事实。因为,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之间是永远存…  相似文献   

7.
8.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为人们所共同追求和向往。2006年4月,浙江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浙江法治建设的新里程。正是为响应省委建设"法治浙江"的号召,《法治研究》杂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10.
正[编者按]近十几年来,中国法学研究不同进路之间的分化理路逐渐清晰,其中倡导面向中国社会实际、通过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的社科法学研究日渐兴起,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不过,纵观已有的关于社科法学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多集中于研究方法、实践案例等具体问题的论述,而不注重社科法学一般性问题的讨论。例如,当法经济学分析、法社会学研究、法人类学路径等都被囊括在社科法学旗下的时候,社科法学的内涵和边界究竟在哪里?社科法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  相似文献   

11.
鲍禄 《政法论丛》2014,(1):30-37
按照时间顺序和发展内容,可以对现代法制进行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用“法律1.0时代…法律2.0时代”和“法律3.0时代”来标识。当代世界,以各国的国家法、国与国的国际法和区域一体化的超国家法为三种法律形态,已经步入“法律3.0时代”。三种形态共存构成了全球法律复杂多样的面貌,三者之间的互动使得其中任一类型法律的属性、存在和运行,都会直接受到其他两个的作用和影响。我国目前面,临从“法律1.0时代”到“法律3.0时代”三重任务叠加的情形。向内,这指向从民主与法制到“法治中国”的全面建设;向外,这意味着应对、合作、参与全球性的法律秩序建设,其中包括法律规则制度、甚至原则理念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14日、15日,由天津市律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律师》法学与法治津门论坛在天津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贺卫方、张卫平、陈卫东、赵旭东四位中国法学权威分别就法治社会的构建、刑事立法动向与刑事辩护、民事证据规则、公司法实务等法学前沿热点问题做了精彩透彻地讲解。四位法学权威崇高的学术声望和本次论坛涉及的热点问题吸引了津门法律界700余人参与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天津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天津今后法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市律协秘书长徐兴去所说,此次讲座创造了我市开展律师继续教育以来的四个之最:如此恶劣天气参加的人数最多;讲座的水平最高、阵容最整齐;讲座的内容最新,最前沿;涉及的问题最敏感、最解渴、最受欢迎。本刊应广大律师迫切要求,对这次系列讲座进行了系统整理,现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第八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于2012年4月28日、29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当代中国法治模式探究"。在征稿期内,论坛组委会共收到76篇投稿。经学界专家匿名评审,组委会最终邀请36位博士生参会发言,并邀请14位教授现场评议。论坛共分为六个单元。  相似文献   

14.
王涌 《中外法学》1996,(1):12-16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中国法制现代化获得了新的启动和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当代中国法的理念和实践潜存着种种偏颇,制约着中国法律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0,(7):6-6
今天,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发展正处在关键的阶段。因而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社会的风险性和各种法律问题,探索理论创新的途径,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新时期的法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年坎坷的历程。法学研究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昨夜恶梦的缠扰,还不能睁大双眼迎接今日理性的光芒;但已经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桎梏,对法学研究进行深刻的反思。法学研究中的拨乱是不难的,反正却谈何容易!问题在于:我们何尝有过法学研究之正?当我们渲泄完了对以往林彪、四人帮肆意践踏法学的满腔愤慨之后,面对将来法学研究的发展,我们茫然不知所为。中国法学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7.
王启梁 《现代法学》2006,28(5):19-27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同时具有促进和制约研究的辩证属性,因此需要对概念进行反思。“习惯法”、“民间法”这两个概念对于挑战和批判“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但是“习惯法”、“民间法”概念定义过于宽泛,使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不能很好地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运作方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区分,从而导致这种研究范式具有局限性。在法学研究中,可以尝试用“社会控制”概念来弥补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舒旻 《研究生法学》2009,24(3):26-35
面对“环境法及环境法学未来三十年发展”这一宏伟课题,环境法学人应当思考怎样为中国的环境法治建设贡献智慧。这种思考既要关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要审视环境法律的实效性。只有严格地界定、谨慎地使用、认真地构建各种法学概念,环境法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才能成为环境保护实践的理论指导;只有时时刻刻关注环境法能否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标准,不断检验环境法律的执行力,环境法学才不至于沦于空泛。有鉴于此,我国未来之环境法学研究应当建立在严谨的理论态度和高度的现实关怀之上,以避免四种有害的学术取向,即不顾中国环境现实而创建各种理论,直接用西方理论来完成环境法学研究;在移植国外的经验的过程中不能完成这类移植的理性论证和良好过渡;没有前提约束地借鉴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或者技术性的研究方法;华而不实的文风,缺乏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耐性。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外法学》邀请了军队驻京大单位的一些同志就军事法学有关问题发表意见,目的在于推进我国军事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建立完整的法学科学体系。在我国,虽然军事法有久远的历史,但军事法学的研究起步则较晚,直至80年代后期才逐渐有人涉猎这一法学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987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将军事法学纳入法学学科体系,作为该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1987年10月,军事科学院召开了军事法学科条目框架设置问题座谈会,其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将军事法学科增设为该书57个分支学科之一。1988年11月,中国法学会召开了"十年法制理论座谈会",确定军事法学是我国法律学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多世纪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我国长期处于向西方学习、移植西方先进制度的状态和处于法治输入国的地位当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体系来巩固,这个法律制度体系必然是源于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法律制度体系的背后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更需要中国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作为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