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汪尤 《山西政报》2010,(17):46-46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随之而来,交通工程领域的少数干部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已成为全国职务犯罪的易发、高发、频发的重灾区之一。如何有效地防范交通工程领域的职务犯罪,确保各项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从2006—2010年天津市工业系统查处的职务犯罪情况来看,总查处工业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领导干部犯罪案件突出、案件发生环节集中、犯罪形式向合伙化发展、案值高损失大等。工业系统预防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应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切实把好权力运行关、切实把好国资监管关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职条犯罪后高不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渎职、贪赃枉法等职务犯罪的人员不断增加,所贪金钱数额超来越大,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现在所发案件的情况看,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要案比例高,被处重刑的案件较多,有的地区大要案占90%以上。第二,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案件日益增多。职务犯罪案件涉及到机关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机关工作人员作案趋于上升势头,占职务犯罪案件总人数的50%以上。第三,企业管理人员犯罪的涉案经济数额普遍较大,这些人员手中都握有一定的经济大权,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他…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04,(3):29-29
“本市检察机关在履行各项职责中,将更加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日前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上海检察机关对新的一年查办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已作出部署,将集中力量查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借国企改革贪污、挪用、私分国资等七类职务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职务犯罪呈现逐年增加,职务犯罪形态出现新变化,县处级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频发,重点领域存在的“潜规则”是引发职务犯罪重要因素。案件中多数人是身居重要岗位和拥有重要职权,对事情的处理上缺乏慎重,从开始的“礼尚往来”,到利用手中的权利,对金钱非常看重,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而为自己、为子女、为他人谋取私利,利用职务便利入干股,官商勾结,充当“保护伞”。针对职务犯罪案件成为“重灾区”的诸多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强化三项措施和落实三个坚持加以预防。强化三项措施即:1、强化职务犯罪预防的主体意识;2、完善多维有效的监督体系;3、加速完善法律法规。落实三个坚持即:1、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2、坚持素质兴侦、科技强侦和改革促侦的战略思路。3、坚持打防并重、标本兼治的总体方针和“战略和战术”结合、重点与全面结合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就必须“以德治党”、“以德治政”、“以德治民”以德治国,首先是第一直接主动主体“治者”用道德和人格力量教育、感召广大民众,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从本质意义上说,“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行政伦理建设一其中,尤以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所以,“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做到应知应会党内法规,是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保障,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和关键表率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中央文件层面对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进行了重点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相似文献   

8.
2005年对于中国检察机关来说,是惩治职务犯罪较有成效的一年.相继有一批国内重大影响的案件被彻底查处、起诉.让我们对骄人的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痛心--其中最为典型的魏庆福、厉建中案件,两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科技专家,陨落黄昏,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制造了个人的悲剧.事实证明,高科技人员实施的犯罪,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更需要良好的预防措施.因而,加强对高科技人员职务犯罪的研究,充分认识其犯罪的危害,提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心中,青年女性往往如天使一般,是温顺与善良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变革与转型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少数职业女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不良现象,失去了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为了满足金钱和物质的贪欲,铤而走险,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女性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的青年女性又占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主要是指检察机关结合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通过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整改、加强监督等措施,防范遏制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职能行为。发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不仅是检察机关实现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科学发展、扩大法律监督社会效果的应有职责,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然内在要求,更是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3年至2005年该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中,共涉及厅级干部13人,国家工作人员商业贿赂犯罪已成为当前浙江省职务犯罪的重灾区。据了解,浙江省检察机关在这三年中共查办贿赂犯罪案件2372件,其中发生在商业活动领域、属商业贿赂犯罪的案件有2132件,占贿赂案件总数的近90%。涉案金额大、干部级别高是浙江省商业贿赂案件的重要特点。三年中,全省检察机关查办涉案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大案,占查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总数的58%;涉及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66人(其中厅级干部13人),占近三年查处领导干部案件总…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对于中国检察机关来说,是惩治职务犯罪较有成效的一年。相继有一批国内重大影响的案件被彻底查处、起诉。让我们对骄人的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痛心——其中最为典型的魏庆福、厉建中案件,两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科技专家,陨落黄昏,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制造了个人的悲剧。事实证明,高科技人员实施的犯罪,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更需要良好的预防措施。因而,加强对高科技人员职务犯罪的研究,充分认识其犯罪的危害,提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 《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对“职务犯罪”做了规范, 明确界定, “职务犯罪”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2004年 12月 31日《新京报》)。以前, “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混用的现象不但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 就是在司法机关的一些司法文书中也较常见, 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如, 在 2004年媒体报道王怀忠案件时引用了二审刑事裁定书中的这样一段文字: “更为恶劣的是, 王怀忠为…  相似文献   

14.
从近年来查处的各类职务犯罪看,一些领导干部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下,逐渐放松了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法制观念淡漠,从积极进取干工作变成贪图享乐、逐渐走上犯罪道路。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暴露出各级党组织在干部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因而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当前,应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和法制教育一些领导干部堕落成为腐败分子,归根到底是他们个人的内在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主动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与属地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衔接配合,是各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织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给铁路纪检监察工作带来新课题1.多口对接问题。监察体制改革前,涉铁职务犯罪案件调查由北京市检察院铁路运输分院和各基层院负责。监察体制改革后,涉铁职务犯罪案件调查由原铁检机关转为地方监委负责。集团公司管辖范围覆盖"两市四  相似文献   

16.
涉农职务犯罪给农村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了阻力。文章在实证调查研究辽宁省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状,查找了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打击与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为辽宁省进一步推进涉农职务犯罪查办与预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反腐败斗争,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随着一批贪官的落马,一批贪妻也被揭露出来。这些“官太太”频频向贪夫吹“枕头风”,为其推波助澜,甚至沆瀣一气,联手作案,到头来夫妻双双受到国法党纪的严厉制裁。“贪官背后多有贪妻”这一现象,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政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枕头风”为害甚烈,焉能不防;“官太太”骄横贪婪,岂可不管?中央领导同志就谆谆告诫道:“领导干部一定要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中国早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家都治不好,何谈治党治国?”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治家关乎治党治国。领导干部千万不可小视! 欲正家风,治家必严。领导干部从严治家,首要的是正己,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再就是正人,而所正之第一人,非妻子莫属。许多领导干部,己身正,妻亦身正,因之而有良好家风。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行使侦查监督权。对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对监狱等执行机关行使刑罚监督权。那么,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拟撤销案件、拟不起诉案件(简称“三类案件”)以及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超期羁押、违法搜查、扣押、冻结、不依法确认刑事赔偿、检察人员在办案中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行为(简称“五种情形”),又由谁来监督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封毅 《党建研究》2005,(2):21-23
依法治国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措施。提出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党的执政方略的转变,也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治党”与“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国要依法,治党要依党章,两者内在统一。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20.
微观察     
《乡音》2012,(1):36-36
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学习时报》:邓小平同志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说过,"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据此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依法治党,也很难依法治国。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核心权力的唯一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治国必先治党,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公平正义是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