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11"事件是美国霸权战略的分水岭."9·11"事件为美国送来一个明晰的战略对手,强化了美国以保守主义为基础的霸权战略大调整.美国霸权由主导型霸权向帝国式霸权转化.美国的这一霸权战略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现实的图景则使美国霸权的前景似乎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就一直在讨论并寻找继苏联之后的下一个对手。美国国内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中国因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上倚海跨陆,经济发展潜力极大,可能成为挑战美国超级地位的潜在对手。“9·1l”恐怖袭击后,美国认为其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不再是防范潜在战略对手,因此对防范中国的政策有所减缓,但同时也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控制,意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2004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地区军事演习花样繁多,就明显反映了美军军事干涉的意图和准备,这也就必然对中国的安全乃至外交政策都产…  相似文献   

3.
从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冲突事件与遏制中国的措施来看,“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某些政治家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那么为什么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无法与美国抗衡的中国会被列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呢?让我们来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从伊利诺斯大学毕业的美国小伙子进入了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被提拔为负责西部11个州的销售经理,同事们还没来得及羡慕,他却留下一句"我需要更强大的对手",辞职回到了家里.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要实现称霸全球的目的。为此 ,美国将中国树为新的对手 ;继续压制俄罗斯 ;使用各种手段迫使第三世界中小国家服从它的领导。美国要领导全世界 ,要用美国的价值观建立世界新秩序。但是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已经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6.
题记:对于文化的文化性思考 ■当经济和文化打架的时候,文化往往不是它的对手.而一旦经济取胜以后,却会回过头来重新打量它的对手,然后把文化尊为上宾.  相似文献   

7.
公安工作既有明确的对手,又有不确定的对手。我们要明白认识对手的重要性,弄清对手的基本特性,要从社会发展、犯罪规律和警察职责任务等多方面研究对手,从而提高化解对手、控制对手和打赢对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以来,美国地缘战略发生了五大变化一是改变以大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观;二是更重视亚太,增加对欧亚大陆以外地区的关注;三是结盟政策更趋于灵活;四是更重视空军行动;五是"对前沿部署"作了调整.美国的地缘战略调整对世界地缘战略形势产生了四大影响,包括大国地缘政治对抗烈度下降;亚洲沿海带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活动最活跃的地带;印度崛起加快;世界能源格局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军事透明思想源自美国的政治文化,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既可作为建立互信的重要内容,也可作为与对手博弈的手段。早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即将其作为对苏遏制和竞争战略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其获益的关键是凭借自己在舆论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为对手制造一个难以摆脱的"透明困境"。尽管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有着很大不同,但并没能阻止美国将这一军事透明策略应用于对华政策之中,在宣扬"中国威胁"、扰乱中国安全环境、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美国"战略再平衡"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美军事透明度之争很可能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遭遇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国际经济战略来捍卫美国的经济霸权.这些战略包括:在全球层面支持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通过寻求多边方式特别是借助新兴国家的力量,共同稳定全球经济;在区域层面则通过各种新的制度设计,更加积极地介入区域经济整合,加强其与经济对手的竞争能力;在单边层面则通过定量宽松政策对外转嫁危机,通过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保护国内产业,加强能源自给来重振国内制造业.这些战略措施与美国的国内经济政策相互配合,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霸权的颓势,但却阻遏了美国经济出现骤然的衰落.在下一个四年任期里,奥巴马政府将会进一步动用各种外交资源来保卫其经济霸权地位,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将进一步从安全转向经济.以经济为中心、一切服务于国内经济复苏,将成为奥巴马政府总体国际战略的显著特点,也将导致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1.
争夺和维护霸权始终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本质。不同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共同特征是:建立和优化稳定的同盟、消灭或安抚对手、奉行实力原则、以民主和自由贯穿全过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表现形式不断演变,包括安全重心的转移、安全目标的多元化、安全战略内容的调整和方式的变化以及内外安全的兼顾等。  相似文献   

12.
刘堰 《人事天地》2007,(5):42-43
姚明,2002年被美国休斯敦火箭队挑中,成为NBA的首位外籍新秀状元。四年多来,他在NBA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闻名世界的球星和全世界球迷心中的偶像。姚明在场上与对手比拼,场下还要与记者过招。场上,他挥洒自如,用精湛的球艺征服对手;场下,他谈笑风生,用如珠妙语应对记者。姚明应答的技巧也同他的球技一样娴熟,充满智慧,令人赞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力的增强,在亚太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中美共同的战略利益不断增加;中国广阔市场的吸引力,是促使中美关系升温的原因。但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对华接触政策的目标,以及台湾问题,仍将是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暗礁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总统执政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如明确把中国作为今后美国的主要威胁和对手 ;调整军事战略重点 ,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 ;对台政策趋于明晰等。但是 ,从上半年中美之间发生的种种事件看 ,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战略利益分歧以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安全问题等依然存在。因此 ,竞争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到1997年,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由全球遏制、威慑向全球进攻的演变;美国现行军事战略的目标是确保美国军事力量在21世纪的绝对优势,以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北约东扩是其夺取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的需要和称霸世界的必然产物;21世纪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将越加强烈,并以中国为其新的全球性对手,对我国实施多方向、多方面的总体遏制和打压战略;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切实落实军委的军事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刘丰 《外交评论》2014,(6):90-106
美国在全球各地区数量众多的正式和非正式盟友对于美国维持主导地位和推进其全球战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使盟友采取美国所期望的特定立场、政策和行动,美国长期以来利用说服、诱导或强迫等多种手段进行协调,强化对联盟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霸权护持和防范潜在对手的总体目标。面对中国实力崛起和地区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实施联盟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国与相关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中国在勉力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应促使美国在争端中管控好自身盟友,同时与美国的众多盟友建立更加稳定而紧密的双边利益纽带,避免受到美国联盟管理的干扰和冲击。  相似文献   

17.
论"布什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布什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阐述了布什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并对布什主义的本质及其影响作了评价。文章指出 ,布什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一 )以“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作为美国的主要现实对手 ;(二 )以防止能对美国霸权地位构成挑战的大国的崛起作为长期战略目标 ;(三 )推行“先发制人战略” ;(四 )重视维护美国本土安全 ;(五 )倚重军事力量的作用 ;(六 )单边主义倾向突出 ;(七 )意识形态色彩严重。  相似文献   

18.
陈亦权 《人事天地》2010,(28):55-55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从伊利诺斯大学毕业的美国小伙子进入了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被提拔为负责西部11个州的销售经理,同事们还没来得及羡慕,他却留下一句“我需要更强大的对手”,辞职回到了家里。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