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伊氏锥虫侵袭水牛引起的临床症状及对其的防治方法,已有不少报道,而关于本病原的活力和分裂情况研究的资料却甚少。我们对自然感染水牛和人工感染小白鼠的血片直接镜检,观察了伊氏锥虫活力与分裂变化。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阳性水牛20头,均来自本县锥虫病疫区,其中车逻乡光明村11头,上庄村9头,对这些水牛耳静脉采血涂片直接镜检,发现每视野有伊氏锥虫3~10条;小白鼠30只,由南京小动物饲养场购入,每只腹腔注入阳性耕牛全血0.5毫升,作观察用。  相似文献   

2.
1984年3月,我们在景洪县市场普查101只鸡血液寄生虫时,在编号3的鸡血片中,查到鸡锥虫(Trypanosoma gallinarum)。鸡锥虫在我省为首次发现,我们掌握的国内有关科技资料未见报道。兹将该虫体的形态描述如下: 形态 虫体呈柳叶状,前、后端稍尖锐,着染紫红色,但前后端着色较淡,虫体中有数个小空泡;虫体中央有一主核,近圆形,偏于虫体一侧,着染淡红色;动基体位于虫体一侧,着染淡紫红色,鞭毛由动基体生出,呈螺旋式弯曲至前端,并延伸为游离鞭毛,着染淡红色,波动膜明显,着染较鞭毛淡。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同地区媾疫锥虫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观察刘俊华,阚金华,曹生福(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媾疫锥虫(Trypanosomaeqztiperdum)其形态与布氏锥虫(T.brztcei)、伊氏锥虫(T.evansi)及南美洲马锥...  相似文献   

4.
水牛腱鞘炎在古代兽医名著中缺乏专门记载,现代兽医书中亦论述较少。多年来,笔者收治47例,现将临床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临床诊治的47例均是因机械性损伤所致的无菌性腱鞘炎。其中因使役过重引起的36例(占78.1%),因突然受惊而猛跑致发的6例(占12.7%),因跌倒或角斗挫伤致病的5例(占9.2%)。 腕部腱鞘炎41例(占87.3%),其中指总伸肌和指内侧伸肌腱鞘炎11例,腕桡侧伸肌和腕斜伸肌腱鞘炎10例,腕桡侧伸肌腱鞘炎6例,指外侧伸肌腱鞘炎4例,腕指浅屈肌腱鞘炎4例,腕指深屈肌腱鞘发2  相似文献   

5.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比较普遍,南方则少见,云南省仅有昆明地区奶牛发生瑟氏泰勒焦虫病的报道。1985年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县公路养护段在景洪关坪饲养的48头本地水牛从6月开始发病,至翌年1月共发病27头,死亡23头,发病率为56.2%,死亡率达45.8%。经病原检查,试验性治疗,确诊为环形泰勒焦虫病。首次证实,云南存在环形泰勒焦虫,其寄生宿主属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伊氏锥虫病流行 极广,达二十多个省区,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长期以来,伊氏锥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为数甚少的几种药物,导致抗药虫株的产生,从而给该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困难(沈杰等,1991;方元等,1992),急待高效新药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成功地合成、筛选了一种抗锥虫新药——雄46(T46)。确定伊氏锥虫对其的药敏性,为锥46的临床应用奠定合理的用药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试验通过体内(小鼠治疗)和体外(人工培养)的方法检测了伊氏锥虫布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对锥46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用从湖北当地水牛分离的伊氏锥虫制备伊氏锥虫灭活苗,在湖北省当阳市以10 mL/头剂量免疫接种役牛12 500头.免疫后1个月,随机抽取其中15头免疫牛,每头经皮下攻虫1×104条,仅有1头牛出现虫血症,保护率为99.33%(14/15).其余免疫牛中有22头出现虫血症,保护率为99.82%;免疫牛血清间接血凝效价为18~11280.药物预防组的12 407头牛中,有763头出现临床症状和虫血症,其中12头死亡,保护率为93.87%.  相似文献   

8.
从1965年至1978年我们诊治了水牛有机磷农药中毒102例。在诊断上使用检眼镜观察水牛有机磷中毒时的眼底变化。这种方法对判断疾病进程,指导临床用药,判断治疗效果,判断疾病的预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日本血吸虫在水牛体内的存活情况,粪便排卵变化和自愈现象,揭示水牛日本血吸虫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为现场查病、治病和防病提供依据,我们接受了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下达的任务,于1979年12月开始进行本项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10.
亚洲象骨骼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例亚洲象骨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亚洲象头骨内额窦腔体大,颈椎椎体短,胸廓宽大,腰椎仅3枚;前肢发达,桡骨细而弯曲;后肢股骨长;掌骨和跖骨短小;前后肢为5指(趾).  相似文献   

11.
黄牛足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四川黄牛的足螨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各发育阶段的足螨均呈长椭圆形,幼螨大小为(160.9±26)μm×(124.7±17)μm,3对足;雌性若一螨大小为(210.8±29)μm×(160.1±22)μm;雌性若二螨大小为(235.2±18)μm×(183.1±16)μm,体末具有圆柱形突出物1对;雌性成螨大小为(311.4±27)μm×(213.3±21)μm;雄性若螨大小为(216.1±18)μm×(168.2±14)μm;雄性成螨大小为(245.7±24)μm×(191.0±21)μm。其中雄性足螨末端突出物分2节,突出物上竹片状刚毛(Spatulate setae)的长度为168~200μm,最外侧刚毛的平均长度为50μm左右,根据其形态学特征鉴定为德州足螨。  相似文献   

12.
用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小白鼠30只,在免疫后30,45,60d各取10只小白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9/10,8/10,6/10;3次空白对照小白鼠均于注锥虫后4~7d死亡。免疫豚鼠30只,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10只豚鼠攻虫,保护率依次为10/10,9/10,8/10;3次空白对照豚鼠均于注锥虫后17~23d死亡。免疫马9匹,在免疫后30,60,90d各取3匹马攻虫,均获3/3保护;继续观察至11个月,免疫后攻虫马均正常,镜检阴性,动物试验阴性;3次空白对照马均在注锥虫后45~50d死亡。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学者对家兔球虫的形态学,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据文献报道,目前世界各国在家兔体内发现的球虫有17个种,其中艾美尔属(Eimeria)15个种,等孢子属(Isospora)和隐孢子属(Cryptosporidium)各1个种,即斯氏艾美尔球虫E.stiedai、穿孔艾美尔球虫E.perforans、大型艾美尔球虫E.magna、中型艾美尔球虫E.media、无残艾美尔球虫E.irresidua、小型艾美尔球虫E.exigua、梨型艾美尔球虫E.piriformis,雕斑艾美尔球虫(仅据字义及卵囊特征试译名)E.scutpta、长型艾美尔球虫E.elongata、黄色艾美尔球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5株伊氏锥虫的5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5株伊氏锥虫的苹果酸脱氢酶(MDH)、L-苹果酸辅酶Ⅱ氧化还原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和已糖激酶(HK)。5株伊氏锥虫的MDHME同工酶谱均相同,而G6PD、GPI和HK的同工酶谱显示出差别。分析表明,尽管某些同工酶谱存在着差异,但从总体水平分析,这些伊氏锥虫同工酶谱仍具有较高的相同性,属同源种群。  相似文献   

15.
用鼠体继代的水牛伊氏锥虫进行体外培养。经试验证实,以RPMI_(1640)加入20mmolHEPES、2mmol L-谷氨酰胺、2mmol L-苏氨酸、1.5mg/mlD-葡萄糖、0.5%水解乳蛋白(LH)及10%灭活犊牛血清组成的CM_3培养基,并以牛睾丸原代细胞为饲养层细胞效果最好,在37℃下可较好地支持伊氏锥虫的生长,接种虫体起始浓度为10~5/ml左右,可于第2天增至10~6/ml,并可维持该浓度达5天之久,从第6天开始,虫体逐渐减少,虫体可在该系统中存活14天,将培养12天的培养物接种小鼠,对小鼠致病性不变,同时还测定了HEPES、D-葡萄糖、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单层、虫体不同接种浓度等对锥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对胚兔 15~ 2 5日龄的胚胎发育阶段牙板 (dentallaminae ,DL)进行形态学观察 ,表明胚兔在发育过程中DL来源于外胚层衍化的上皮 ,在可能发生牙齿部位 ,外胚、间充质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 (胚胎诱导 ) ,为DL发生创造条件 ,使口腔黏膜上皮向间充质组织增生的DL形成牙胚 ;在牙胚形成的过程中 ,DL的牙源性上皮细胞存在着增生与凋亡 ,以调控牙胚发育生理性的稳定及牙齿的数目、形态的异常 ,进一步表明胚兔DL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形成牙齿遗传的潜能及细胞凋亡现象 ,为研究人类DL形成、分化、结构及颌骨内牙源性肿瘤和牙畸形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黑色素瘤在牛多半发生于黑色的皮肤上,Otchin(1956)和Head(1953)报道约占牛皮肤瘤的17%与24%,多半是良性的,但在胎牛与年青牛也有过恶性的报道。 雨花区某个体户由上海购回黑白花成年乳牛7头,其中1头在颈左侧黑色皮肤处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隆起。在饲养过程中隆起物生长颇为迅速,半年达柚子大小。  相似文献   

18.
骆驼伊氏锥虫在液氮中(-196℃)超低温冷冻保存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伊氏锥虫通过实验动物(豚鼠、大白鼠、小白鼠、狗等)继代保虫,病原性有逐渐表现增强或减弱的趋向(郑策平:家畜锥虫病,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年)。根据我们连续通过小白鼠继代10个月的观察,觉得毒力略有增强。为了避免长期连续传代使虫体毒力发生变异,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根据冷冻保存不会导致遗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这一原理,我们进行了伊氏锥虫液氮内的冷冻保存试验。  相似文献   

19.
牛源环孢子虫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首次在乳牛粪便中发现的疑似环孢子虫卵囊的形状、大小、抗酸染色和孢子化等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探讨了该原虫的纯化方法。结果显示,牛源环孢子虫卵囊呈球形,直径6~10μm。直接涂片时可见卵囊内含折光性较强的成团小球体,呈桑椹胚状,淡绿色。碘液染色不着色。经改良抗酸染色后,卵囊着色变化较大,呈淡红色、深红色或不着色。新排出的未孢子化卵囊培养后可观察到孢子化的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2个折光性较强的子孢子。这些特征与人或其他动物的环孢子虫一致。环孢子虫感染阳性的粪便经Sheather's蔗糖漂浮法浓集后,再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卵囊。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发现蓝舌病(Bluetongue discase)并分离获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后,曾对该病毒进行过电子显微镜检查,但未见到典型病毒颗粒。本次实验病毒试样经浓缩与纯化处理,首次获得典型的、结构清晰的BTV形态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