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正>中东局势近来再度加剧。4月16日,埃及前总统穆尔西被判死刑,埃及随即发生多起暴力事件,其中包括三名法官被射杀;4月17日,"伊斯兰国"武装攻占伊拉克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至少500人在交火中丧生;4月18日清晨,为期五天的"停火倡议"刚结束,沙特便恢复了对也门的空袭。中东地区的动荡和战乱已成为常态。中东缘何动荡不止?未来局势走势如何?颇令国际社会关注。中东地区动荡的主要成因一、宗教冲突引爆地区局势  相似文献   

2.
中东热点问题与民族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矛盾、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黎巴嫩问题、苏丹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交替出现,跌宕起伏,造成地区局势激烈动荡,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东热点问题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民族宗教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李金霞 《当代世界》2011,(5):48-49,53
突尼斯政局动荡以来,其示范效应不断扩散,继埃及成为地区局势的风向标之后,利比亚又成"风暴中心"。此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来势迅猛、波及面宽、政治诉求明确、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奥巴马上台后,忙于两场战争、国内改革和重返亚洲,中东并不是其施力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叙利亚局势动荡已持续三年多,成为中东地区大动荡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地区和域外大国博弈的前沿。联合国先后任命两位德高望重的特使为叙危机政治解决艰难斡旋,国际社会也曾积极配合,但接连受挫,无功而返。叙当局和反对派武装至今兵戎相见,已导致16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异国难民,许多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布什政府试图破旧立新、谋求按照美意志改造中东的政策打破了该地区的脆弱平衡.  相似文献   

6.
索马里海盗的"恐怖主义化"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亚丁湾局势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索马里海盗的“恐怖主义化”有发展成为区域性安全核心问题的趋势,严重干扰着国际海上运输秩序的稳定与各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并有加剧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可能。如何应对索马里海盗带来的安全挑战,考验着国际社会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爆发一波又一波冲击浪潮,近来进入动态性平衡与胶着,地区内外各派力量面临相互妥协。尽管目前看利比亚局势于西方相对有利,但西方在中东的推波助澜乃至军事干预受制于诸多因素,对地区局势的应对已显出疲态。西方国家正争取利比亚局势尽快收场,集中消化几个月来的阿拉伯国家局势发展,将推动政治解决推向前台。  相似文献   

8.
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已持续10年之久的中东动荡局势正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动荡面持续扩大、冲突烈度日益增强、新的地区热点和危机不断涌现、战争与冲突充斥蔓延、各方势力激烈博弈、地区格局混乱无序。中东乱局的冲突化、扩大化、长期化和复杂化四大特征明显。中东新一波动荡由"阿拉伯之春"引发,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和中东政策改变是助推器,而根本原因则是中东国家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遭遇的巨大挑战以及不成功的应对与转型。中东乱局不仅打乱了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而且还给国际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当前的中东乱局中也蕴含着机遇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布什连任后,对其中东战略进行了调整,以新的思维推进大中东战略.这就是打着"自由民主"和"反恐"的旗号,整合中东,清除美国所谓的"暴政"和"专制"国家,促进大中东地区国家的"民主改造".在保持绝对战略优势的情况下,美国的战略推进会取得一些成果,但也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挑战.外来高压客观上使"大中东"地区国家面临巨大转型,转型期内各国内部和地区局势面临的动荡又对美国形成更大牵制.国际社会对美国中东"新思维"的前景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杨鸿玺 《当代世界》2011,(11):20-23
2011年10月,以利比亚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被推翻并身亡为节点,利比亚局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也标志着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一年来,面临一个新节点、新阶段。利比亚局势未来如何发展,西亚北非局势向何处去,法闫、美国以及北约在该地区的动向如何等等,这螳方面将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中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充当区域大国的理想抱负深刻影响着土耳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以2013年为界,在此之前,土耳其地区政策奉行"零问题"睦邻外交,但之后土耳其开始积极干涉地区国家事务,其地区外交政策向"积极进取"的外交模式转变,颠覆了其固有的中东模范国家形象。这一重大变化固然与土耳其长期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但更受中东动荡局势的催化和影响。应该看到,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跳跃式变化并非自然发展的结果,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将成为土耳其外交的长期态势。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区域界限的普遍性问题.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治理才能得到改变.廓清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中东地区发展的影响,是推动中东治理的基本前提.西方国家一方面将全球性问题带到中东地区,阻断了该地区既有发展道路,加剧了该地区的发展困境和安全困境;另一方面又在中东地区制造一系列新问题,许多问题又外溢为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动荡程度,增加了治理难度.应对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中东地区的冲击,需要提升中东国家治理能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性问题和中东地区性问题的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3.
吴思科 《当代世界》2015,(10):62-65
<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变革大潮风起云涌,推动国际秩序加速演变。中东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较长时期处于动荡变革中。热点问题、地缘争斗和极端恐怖主义顽疾纠缠在一起,使地区局势复杂多变,不少国家在艰难地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面对中东大变局,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  相似文献   

14.
余国庆 《当代世界》2015,(10):42-45
<正>欧洲是中东的近邻,自"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欧洲国家对中东局势普遍比较关注。作为欧洲国家政治与外交利益的代言人,欧盟对中东局势的干预和影响比较明显,成为影响中东局势发展的重要外部势力。面对中东局势的脱轨发展,从自身的稳定与安全因素考虑,欧盟又希望中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安全环境的乱象在扩大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局势开始显露出乱象纷呈的征兆,这两年,乱象没有减少,反呈扩大趋势。从地域分布上看,西亚北非(大中东)地区整体处于混乱状态;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包括毗邻的西亚阿富汗局势依然动荡不宁,战乱和暴恐不已;进入2013年,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正在生成新的地区紧张关系,酝酿着引发武装冲突的隐患;新年伊始,前独联体地区因乌克兰局势的突变再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中东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国际格局和中东格局将呈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将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在国际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呈现出焦躁矛盾心态;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参与国际和中东事务上表现出谨慎的犹豫心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复杂,总体上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面对中东的持续动荡、美国霸权、"伊斯兰国"威胁、俄罗斯重新介入中东事务等问题,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如何应对"伊斯兰国"威胁,是否需要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均面临诸多选择难题。中国可以通过发布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实现中国的中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中东地区这场大变局三年多的急剧变化,在持续冲击该地区各国发展方向和冲刷地区政治版图的同时,对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就独步该地区的美国同样造成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美国持续调整其中东政策,对地区局势乃至国际格局的演变造成了影响。美国在中东具有重大战略利益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由来已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全面进入中东,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就不断扩展增大。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  相似文献   

18.
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与美国中东政策紧密相关。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聚焦大国战略竞争和区域威慑,构筑反伊朗地区阵线,严重偏袒以色列并忽视巴勒斯坦权益,试图改变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破坏地区力量平衡。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及其影响外溢标志着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走向失败并遭到反噬,其中东收缩战略再次面临重大考验,连同其全球战略受到严重冲击。出于全球战略和总统选举的考量,拜登政府将在剩余任期内集中精力尽快从中东地区冲突中摆脱出来,避免再度直接卷入中东大规模冲突。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目标面临诸多掣肘,多种因素决定其难有作为、难以摆脱失败命运。  相似文献   

19.
冲突和动荡仍旧是2016年中东的关键词,民族宗教矛盾和域内外大国博弈不断交织。在经历中东变局以来的长期动荡后,发展和稳定成为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诉求,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避乱求治的愿望更加强烈。民心思定、避乱求治、寻求发展,或许是动荡中东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0.
刘志华 《当代世界》2016,(12):52-55
中东局势的动荡由来已久,而新中国领导人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重视和关注也是具有持续性和深刻性的。回顾建国后周恩来关于中东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的论述,可以发现支持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和用暴力、恐怖主义解决问题,是中国领导人对中东问题一以贯之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