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地区及国际社会的海洋利益。近年来,随着海陆互动能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直接参与或间接卷入海洋事务。与此同时,海洋场域安全冲击、海洋开发与治理困境,不断提醒人们重新定位与海洋的关系,海洋战略、海洋开发与海洋治理等议题受到高度关注。由此,对海洋战略、海洋开发与海洋治理进行理论思考、就海陆必然冲突的传统命题进行新的思辨,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李军  张平 《中国发展》2013,13(4):12-19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海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体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和北部湾五大海洋经济聚集区.该文阐述了各海洋经济聚集区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海洋国土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同时存在、近海环境恶化成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海洋产业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在此基础上,从海洋产业机构、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域和海岛使用等角度提出了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开发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包括海南岛、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一个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省份,公民的海洋意识直接关系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以及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海洋意识——五大构成海洋意识也叫海洋观念,是指人们对人类与海洋相互关系的认识的总和。它主要由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五个方面构成。1.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也是国家领  相似文献   

4.
范英 《岭南学刊》2012,(1):112-116
新著《海洋社会学》将研究对象分为四大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外在关照、人类属性及其展示的主轴历史维度和总体时空的无限性;第二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展示的主轴重心维度和总体领域的广袤性;第三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海洋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展示的主轴主体维度和总体人际的趋利性;第四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海洋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展示的主轴实用维度和总体平衡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历荣  陈湘舸 《求索》2007,(7):33-36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面对严峻的海上形势,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其海洋战略就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海洋权益;积极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追求合作安全;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应对来自海洋方向上的挑战;积极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6.
扶建邦 《当代广西》2005,(16):19-2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是海洋大国,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率逐年增大, 海洋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仲雯雯 《理论月刊》2013,(2):121-124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涉海部门众多,经过从新中国建立到如今六十年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海洋管理体制。回顾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初步形成国家海洋行政管理的三十年和初步形成海洋综合管理的三十年。具体而言,初步行政管理的建立经历了从陆地行业管理到海洋行业管理再到海洋行政管理的发展阶段,初步综合管理的形成则经历了从中央行政管理到地方行政管理再到海洋综合管理的发展阶段,且每一个阶段总是在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中衍生出来并伴随着上一个阶段的发展而发展的。通过梳理我国海洋管理体制的发展脉络,为不断完善海洋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海洋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是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全球”“海洋”“中心”三大核心要义,对标港航枢纽、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文化交流和海洋治理五大功能,打造国际航运贸易中心、海洋产业科创高地,提升我国全球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世纪”呼唤海洋社会学,但人们不仅对海洋社会学感到陌生、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而且其学科体系也还处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我省是海洋资源大省,也是海洋产业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先后三次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1993年提出"开发蓝色国土",1998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200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  相似文献   

11.
宋伟 《人民论坛》2023,(20):30-35
海洋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相对容易发展出所谓的“海洋文化”——冒险、重视商业、开放包容等精神,并推动了海上贸易、对外殖民和海上争霸等海洋文明的出现。但传统的海洋文明是海上贸易、殖民统治和大国争霸的混合体,其中包含的开放、进取、冒险、智慧,在一些条件下可能走向极端,变成排他、扩张、侵略和狡诈,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动荡不安时,“进取”的海洋强国很可能就会走上弱肉强食、国强必霸的道路。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海洋文化的积极因素,也要警惕海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海南在管辖面积上是绝对的海洋大省,管辖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却为何未能成为海洋文化强省?虽有努力,但仍不足海南新兴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海洋文化,它不仅包括海洋历史文化、海洋生产生活习俗、海洋信仰和海洋文学艺术,还包括海洋旅游文化、海洋经济发展和  相似文献   

13.
刘云亮 《新东方》2014,(5):34-39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南海海洋经济发展,不仅将极大地维护我国南海主权,而且提升我国开发海洋资源技术实力。南海海洋经济有其特殊性,发展南海海洋经济的产业政策也具有特色,海南结合南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应的海洋产业规划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如创建南海海洋经济的保障基地建设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寻求扩大南海海洋服务领域;制定鼓励发展南海海洋经济的一系列地方法规、政策和措施,制定《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条例》等。  相似文献   

14.
郭擎 《理论月刊》2008,(3):150-15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潜力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展.各国学者提出的潜力之一就是世界海洋,并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其中构建和谐世界理念,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对推动国际海洋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背景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关于海洋秩序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本文即针对如何构建全球化时代国际海洋新秩序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是海洋文化建设的基石,海洋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当前迫切需要对辽宁海洋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顶层设计、研究宣传、成果转化、技术手段、人才工作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对开展好辽宁海洋文化建设、把辽宁建设成海洋强省提供可借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景全 《人民论坛》2023,(20):26-2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一系列机遇,国际层面包括泛海洋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家层面包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海洋事业发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海洋强国建设。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国际层面包括东海、台海、南海等涉海主权问题的联动、其他国家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竞争、非传统海洋安全挑战凸显等;国家层面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限制、海陆复合型国家的压力、海洋强国建设仍存在短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诸多国家早已发展海洋经济。鉴于我国海洋经济开发利用起步晚、发展慢,同时国际社会涉海事务日益增多的特点,借鉴其他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经验,藉此提出加强海洋经济战略研究、强化海洋立法和实施细则、加强海洋意识宣传和观念的形成、全面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策略,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4,(1)
海南建设热带海洋特色鲜明,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的海洋强省,战略构思是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以油气综合开发业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旅游为龙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加强海防建设将海南建成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战略基地。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经济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和文化创新体系,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三沙建设步伐,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本 《新东方》2014,(1):25-29
海南建设热带海洋特色鲜明,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的海洋强省,战略构思是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以油气综合开发业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旅游为龙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加强海防建设将海南建成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战略基地。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经济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和文化创新体系,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三沙建设步伐,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海南海洋旅游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国梁  臧劢 《新东方》2008,(8):34-36
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海洋旅游业则是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极其重要的市场和发展途径,海洋旅游已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国际海洋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第十一届岛屿观光政策论坛即围绕“海洋旅游的开发及市场营销”为主题展开了探讨。海南省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如何有效开发保护海洋旅游资源,利用市场营销手段促进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