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老人傅某一年前认识了一位年轻小伙子,两人因为投缘结成了忘年交。小伙子只要有空就会来陪傅某聊天、下棋或散步。在傅某生病期间,小伙子也一直陪伴在左右。傅某既没有配偶,也没有子女,虽有亲戚,但他们对傅某不闻不问。傅某想立一份遗嘱,在他去世后把自己的存款、一套住房和其他财产,全部交给这位小伙子。请问这在法律上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2.
一家公司招聘公关部经理,有一百多人报名应聘。最后,一名小伙子有幸被公司选上了。在应聘者中,这位小伙子的文凭最低,为什么会选他呢?人们感到不解。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是这样解释的:因为他随身携带的四张人生名片,让我最后选定了他。其一,他在门口蹭掉脚下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  相似文献   

3.
经常来我们小区清洗油烟机的,是一个长相周正的山东小伙子。他不但油烟机洗得干净,而且干活很利索,从来不在地面上留下任何油腻的痕迹。所以,这个小区里,谁家有了活,首先想到的,是给他打电话。只是,这个小伙子寡言少语的,常常闷着头来,再阀着头去,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过去,一听说谁家困难他就往一边躲,为啥?唯恐有人向他借钱,因为自已穷啊!现在好了,只要人家说干的是正事,他会毫无疑问地回答:"我给你想想办法。"两年来他毫不保留地帮助汉族兄弟脱贫致富,被人们传为佳话。他就是七师一二九团十五连回族汉子马季刚。马季刚原是甘肃籍的回族小伙子,于1985年来到一二九团十五连,勤劳忠厚的他1988年与本连回族职工谢金兰结婚,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  相似文献   

5.
<正>蠡县移动小区门卫朱志峰是位77岁的退休工人,他44年来坚持为过往群众义务修自行车,不收一分钱;他主动承担社区多项工作,不要报酬,被大家称为"活雷锋"。朱志峰是个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助人为乐义务修车的事迹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1970年6月,高中学历的朱志峰被招收为县五金厂临时工,头一天上班,自行车就坏在半路上。他正着急,迎面来了一个开拖拉机的小伙子,没等他挥手就停下来,问清情况后,从工具箱取出扳手和螺母,给他修好了。朱志峰给他钱,小伙子憨  相似文献   

6.
陈亦权 《党员文摘》2009,(10):18-18
上世纪80年代。一批华人移民去巴西,想在那里发“洋财”。巴西是全世界产咖啡最多的国家,巴西人也都喜欢喝咖啡,所以他们大都做起咖啡生意来。但是因为层层剥利,移民们所能赚到的钱非常有限。出于对创业的渴望。大家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做什么生意好。这中间有一位小伙子.他的家乡盛产茶叶,所以他提出是不是可以把国内的茶叶拿到巴西来卖。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主意,因为在巴西.从小孩到老人从普通百姓到商贾政客,几乎所有人都只爱喝咖啡。  相似文献   

7.
张友渔的日本话吓走了搜查的伪军 就在廖承志等人偷渡离开香港的同时,对文化人的营救工作也在香港紧张地展开了。 1942年元旦过后,在香港湾仔洛克道一幢楼房的二层,住进了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个22岁的瘦高个小伙子,同他一起搬来的,还有他老实巴交的“二姐”,带着一个小孩,和一个保姆。小伙子经常外出,也常有一些“生意人”来找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那一年,我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有了自己心仪的小伙子在追求着。那一天,我决定将自己心仪的小伙子介绍给父母认识,但想到先要给父母有个心里准备,因此和他约好第二天来我父母家,我先行回家为他与父母见面"铺路"。父亲在听完我对他近乎完美的介绍后,语重心长地告诉  相似文献   

9.
初到伦敦,因为人生地不熟和语言问题,洋儿媳说给我们请一部出租车接送我们并兼向导。车篷子古典,车身坐两人也舒适,但却是人力脚踏,车主是壮实的小伙子。他戴着礼帽,很有风度地请我和夫人上车,让我惊奇的是,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18日,一位村干部因病逝世,在全村父老乡亲的呼唤声、呜咽声中走完了他40年的短暂人生……11月7日,中共淮北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他的感人事迹在淮北大地迅速传扬开来,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他的名字——谢丹亭!让青春,在淮北盐碱地里扎根1994年,“守着个老碱滩”、找不着致富路的孙庄人把脱贫致富的重担压到了29岁的小伙子谢丹亭肩上。谢丹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从小要强,一心想考大学,可因为家庭贫困,他初中毕业就辍学了。站在贫瘠的盐碱地上,他曾暗暗发誓:上不了大学,也要干出一些名堂来!现在,村民们一…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下午,某公司经理老王去探望因受伤住院的副经理老张。老王关切地询问老张究竟是怎么受的伤。老张叹了一口气说:“前两天,在上班的路上,我因为骑车不小心,用车把挂了一个年轻人。当时我向他道了歉,可没想到,晚上,不知他怎么找到了我家,他把我叫到了外面。我看见外面还有两个醉醺醺的小伙子,他们问我认罚还是认打?我同他们讲道理,他们不但不听,还推推搡搡地动起手来。其中一个人说:‘还跟他啰嗦什么,既然他不认罚,狠揍他一顿,放他点血算了。’说着,他们举起带来的棍子、砖头等凶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幢破旧的小木屋,这就是当地的邮政局。邮政局太小了,只有一个局长。那是个高个子的小伙子,每天忙忙碌碌,工资又少得可怜。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来做,而小伙子却十分认真地履行着他的职责。由于邮政局太小了,它的营业量还不足以支付各项费用,上级邮政局决定将它关闭。当接到上级通知后,小伙子便将账目整理得清清楚楚,最后共结余3美元5美分。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库车县人民医院的吐尔松39岁就患尿毒症,他的命运是不幸的;但兵团一师青松人都说,吐尔松是最幸福的!因为他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自吐尔松患病以来,家人就用"爱",谱写了一曲"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赞歌。心心相印终成眷属1992年金秋时节,长得英俊有才的小伙子吐尔松,经人介绍认识了漂  相似文献   

14.
李涛回乡记     
徐宝来 《湘潮》2006,(12):22-24
回乡起因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新坡村,是李涛上将的出生地。李涛自从大革命失败离家投身革命,到1957年11月5日偕夫人李焕月从北京回家乡参加汝城县委纪念朱青勋烈士殉难30周年大会,足足30年没回家了。说起这次的故乡之行,李涛心情极不平静。那是1957年夏秋之交,李涛正在院子里乘凉,来了一位同乡青年,说是从广州到北京开会,借机来拜访家乡的革命前辈。李涛和夫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小伙子说他对家乡情况很熟悉,便有意“考”他,问他谁是家乡汝城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小伙子讷讷无语,半天答不上来。李涛便介绍了朱青勋烈士的革命事迹。客人走…  相似文献   

15.
叶辛 《当代贵州》2010,(20):65-65
小伙子跟随蝴蝶一路行来,只见一泓清泉从石洞里涌出,漫成一汪小溪缓缓流出。他蹲下身子,掬了一捧泉水,一饮而尽。啊!清甜润喉、芳香沁脾,顿觉脉络通达,舒畅异常,方才明白蝴蝶引他至此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小巷“瘾君子”“香港城”法人代表I居住在汉口球场街的一条深深的小巷里。由于嗜毒如命,他在派出所里是挂了号的知名人物,只要一提起他的尊姓大名,所里的干警们都知道。“找他作调查啊,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巷的管段户籍警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对人热情直率,边说边摇头,“他是块掉在灰里的豆腐,拍不得,吹不得,本来还是好好的,毒瘾一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又是哭又是闹,不但问不出什么来,到时候还得想办法招呼他。”小伙子沉默片刻,终于答应带我们去小巷找I试试,不过他又叫了一位同伴:“你们去三个,我们去二个,万一…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1月24日,对农二师三十六团退休职工马大娘来说,这是她这大半辈子最刻骨铭心、最该诅咒的日子,从此使她由幸福的晚年生活转向无底的深渊,整日以泪洗面,无法面对老伴和子女。 她和老伴都已退休,两人退休金加起来有八九百元,晚年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天是老伴的生日,老太太一大早就来到市场采购。刚走到市场门口,迎面走来一个20多岁的外乡人。小伙子面容诚实,衣着得体,他走近大娘说:“阿姨你好!我打听个人,他叫张浩才,今年63岁,兰州人。”大娘想了想,觉得没这个人。小伙子又启发说:“他有个女儿叫张丽,28岁。”大娘印象里还是没有这个人。她看小伙子着急的样子,有些不忍,说:“不要急,再问问其他人吧。”这时从远处又急匆匆走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梳分头带眼镜穿西装,俨然一副知识分子模样。小伙子叫住这位青年男子,问他是不是本地人。青年男子说他是米兰中学的语文老师。可青年男子也不知道张浩才。小伙子很失望地说:“我是从兰州来这里找我叔叔张浩才的,兰州最  相似文献   

18.
正高阳,一个28岁的小伙子,和他打过交道的都不难记住他,因为他的剪纸作品漂亮精致,身上散发着北方汉子特有的阳光冲劲。一高阳是地地道道的蔚县人,父亲是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佃亮。在高阳眼里父亲是一位值得学习的好榜样。父亲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锐意进取,时时刻刻地影响着高阳。高阳会走路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剪纸厂里,每天绕着父亲和学徒们的桌椅做游戏,看大人把一摞摞的纸变成  相似文献   

19.
艾琳  姚宝林 《共产党人》2004,(18):42-43
1994年6月的一天,在陕两省革命老区定边县的县城里,当部队要招募新兵的消息传出后,有许多小伙子都跃跃欲试。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年仅16岁,细高个,大眼睛的小伙子,他叫贺生邦,家就住在县城里,由于他满身都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被招兵的人一眼就看中了。当招兵的人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要当兵呢?”贺生邦挺着胸脯大声地回答道:“当兵是我的理想,我要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  相似文献   

20.
换票     
兴东 《廉政瞭望》2012,(17):7-7
前些天,从外地乘卧铺火车回家。列车开动不久,乘务员便来逐一办理换票手续,大家都很配合,可有个20来岁的小伙子却死活不换,后来得知,他是某校法学专业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