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世界上所有不幸的国家中,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算得上第一。仅仅几年时间,曾是南斯拉夫一部分的各民族和平相处的家园变成了一处硝烟弥漫的废墟。而同时,国际社会似乎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波斯尼亚的毁灭,直接导源于1990—91年在苏联东欧出现的那场政治大地震。在此之前的45年中,波斯尼亚作为南斯拉夫6个共和国之一,一直与其它5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和马其顿——和平相处。至少从60年代以来,波斯尼亚境内的三个主要民族——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保持着一定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的卡德尔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博科·布萨尔认为,构成南斯拉夫目前局势有经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许多互相交叉的原因。然而,在许多不同领域中,基本的问题是平等问题,也就是不受约束的合法权利。当然,各民族的平等问题很难脱离经济和人权问题。南斯拉夫联邦长期来一直谋求保证各民族的平等。有了1974年宪法之后,主权的拥有者是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南斯拉夫民族危机愈演愈烈。今年初以来,从首都发生大动乱,到联邦最高权力机构一度瘫痪,以至发展到同室操戈,处于大规模内战边缘。南斯拉夫已经面临民族分裂,统一国家瓦解的危险,因此引起世界关注。本文试对南民族危机的原因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近来持续十年的南斯拉夫经济和政治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和欧共体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试图阻止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促使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继续进行,避免使南斯拉夫危机的进一步国际化,因为南斯拉夫正在成为欧洲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仅有二千多万人口,却有37个民族,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在这个方面占居优势,所以这里的民族因素在政治上占很大比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国内的民族众多,历史给它们之间留下许多隔阂,而它在现实生活中又与七个国家相邻,既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又有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既有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分裂活动,又有某些邻国挑拨民族之间不团结的现象,这就使得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格外突出。在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对民族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造成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6.
巴基斯坦前驻南斯拉夫大使科里希在南《国际事务评论》杂志上撰文认为,把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归因于没有解决好多民族社会问题过于简单化,而且将两国拿来比较也不恰当。南斯拉夫是一个比苏联开放得多的社会,而且早在戈尔巴乔夫登上政治舞台之前就在经济上走上分权之路。什么原因使南斯拉夫解体呢?主要是南斯拉夫最后一部宪法撒下了解体的种子。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有三部宪法:第一部宪法于1946年产生,它创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它以苏联中央集权制为模式。第二部宪法于1953年制定。它受到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压力的影响,他们要求有一部联邦的宪法,国家名称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共产党集中控制的权力转移到联邦各成员手中。但是,在这一制度中,联邦仍旧没有被剥夺主要权力。第三部宪法于1974年产生。这部宪法是为铁托所制定的,因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种族间打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终走向了解体,并酿成科索沃战争这一严重的悲剧。关于前南斯拉夫民族间冲突和内战的由来,存在许多解说。如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认为,波斯尼亚内部的塞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战争是源于古老的怨恨。比尔·克林顿也认为,冷战的结束将长期来装满“沸腾的憎恨”的大锅盖揭开了,以致整个全球地带充满血腥的冲突。也有观点将南斯拉夫国内冲突的悲剧归咎于领导者的失误和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努力抬头,要求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已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潮流。这一点在冷战的前沿欧洲尤其引人注目。先是东欧剧变,德国完成统一,而后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冲击下,先后解体。近来,原来被认为东欧国家中最有可能平稳顺利地实现向私有制过渡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也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而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东欧剧变后,捷克斯洛伐克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不断的民族危机冲击下,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面临着  相似文献   

9.
南斯拉夫的经济稳定问题已为国内外许多人士所关注。我国近年来改革出现的新情况,促使我们对南斯拉夫的经济稳定问题再研究。一、南斯拉夫经济不稳定的主要特征南改革体制,搞活了经济。随之,其波及效应不断显现出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观了高通货膨胀。自六十年代初实行大规模的体制改革以来,南经济长期处于不稳定状  相似文献   

10.
连续多年停滞的南斯拉夫经济也开始好转。农业继续丰收,工、矿业生产开始稳步增长,随着贸易赤字减少和贸易外收支顺差的增加,经常性收支开始出现盈余。当前,摆在南斯拉夫经济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数额达200亿美元的外债。  相似文献   

11.
世界宪法和议会联合会秘书长菲利浦·艾斯利称南斯拉夫当前的局面是由一旧二新共三个错误造成的。1.铁托时期联邦政治组织方面存在缺陷。尽管集体领导的联邦主席团具有优点,但由塞尔维亚人操纵,而不是由若干民族和种族集团合理共管的联邦院埋下了祸根。2.1990—91年集权的共产党统治结束引发了民族和种族的分裂,而  相似文献   

12.
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南斯拉夫对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当不结盟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铁托曾经受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某些舆论的严厉指责,认为铁托倡导的不结盟运动是破坏民族解放运动为美国殖民主义效劳的。现在,除了阿尔巴尼亚对南斯拉夫的不结盟政策继续持批判态度以外,不结盟运动已被公认为在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斗争中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882年第2期)作者是贝尔格菜德大学法律系教授,他在本文中主要根据宪法分析区(公社)在南斯拉夫宪法制度中的地位。区是基层的自治和社会政治共同体,是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基础结构。作者回顾了南斯拉夫地方共同  相似文献   

14.
在南斯拉夫,八小时以外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很多。从事第二职业的人都是自愿自觉的。道理很简单:这是增加收入的一个机会。从另一角度来讲,它为愿意用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的人开辟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有时候,人们谈到南斯拉夫时,喜欢用“国穷民富”来概括。从南斯拉夫的整个经济状况来看,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较高,外债较多。但是从南斯拉夫人的一般生活来观察,大部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四十年代末南斯拉夫和苏联发生过严重冲突。五十年代中期南苏关系恢复和改善后,南斯拉夫坚持不返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如既往地捍卫独立自主原则和对世界事务的公正立场。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苏联军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阿富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南斯拉夫毫不留情地批评苏联的错误政策。然而,饶有趣味的是,除苏南冲突时期外,南斯拉夫和苏联积极发展了并且正在发展正常的、甚至称得上良好的经济关系。自1974年到今年,苏联一直是南斯拉夫对外贸易的第一号伙伴。这是值得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在巴尔干悲剧性的历史上又写下了血色的一笔。前南斯拉夫的解体伴随着民族间愈演愈烈的暴力和残杀:斯洛文尼亚的独立时死亡62人;克罗地亚的独立时死亡与失踪超过2万人(尚不计后来的克拉伊纳冲突);波黑战争历时三年零九个月,死亡数十万人;而科索沃的民族冲突更是演化成北约与南联盟之间的国际战争。严酷的现实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对前南斯拉夫地区、尤其是科索沃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大量研究:多数观点集中于历史造成的民族积怨,将矛盾激化归因于民族压迫和民族分离主义,也有学者指出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诉诸民族主义夺取权力所造成的恶果。一些专门研究民族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学术界对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介绍和研究,不足十年时间。对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总的评价,大多数人是认为不可取的。原因在于总体改革思路的错误,以自治社会体制为原则的改革方向,放弃了国家所有制,不符合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方向,不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第一个同苏联模式决裂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把“工人自治”的设想付诸实践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的经济改革在世界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经过40多年的实验,南斯拉夫最终放弃了所谓的“工人自治”模式。事实表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任何用其它经济制度来取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试图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的结束。即苏联解体和德国统一,把欧洲分成东西两部分的界线消失了。因此。巴尔干也就丧失了作为平衡因素和“缓冲地带”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总的说来,它已成为在欧洲和全球关系中不具重大影响的欧洲的边缘,但涉及到地区危机,为了避免冲突升级,还需要国际社会来帮助解决。从地缘政治和战略的角度讲,前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新的民族国家的出现在巴尔千干形成了一幅新的政治地图。虽然大多数新的民族国家同他们的邻国一样,都从根本上想改变现状,但他们在口头和形式上却承认国际社会提出的关于前行政区划,现边界不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东欧剧变已经10年。10年来,这一地区由剧变引发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冲突急剧增加,不仅导至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多民族国家的解体,而且使巴尔干地区战火绵绵,至今东欧地区的民族矛盾仍呈趋复杂尖锐之势,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