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痕迹物证直接扫描采集,是基于现代图像扫描工作原理,利用普通平板扫描仪直接扫描采集痕迹物证,替代传统痕迹物证常规照相对痕迹物证进行固定与提取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精准、高效、效果显示性能强等特点。其应用方式主要有:高品质采集、高效率采集、变换输出比例的采集、兼顾图象修整的采集、分段连续采集、平面展开采集、直接翻转、反转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采集对象。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现场勘查人员利用扫描仪记录现场遗留痕迹物证不仅快捷、方便和经济,并且具有易于保存、检索和远程传输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弥补了传统痕迹提取方法的缺陷与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物证提取的质量。本文利用反射扫描或者透射扫描的方式,辅之以调整扫描时各种参数设置、变化客体扫描角度和变化辅助光的配光角度等方法技巧,对刑事案件现场中常见的且不容易提取的痕迹物证,利用扫描仪进行了提取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技术开锁类案件社会危害较大,现场物证痕迹易受到破坏,如何充分提取并综合利用现场痕迹物证是该类现场勘验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针对技术开锁类案件现场各种痕迹物证的勘验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剖析,对该类案件的现场勘查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证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痕迹检验技术、微量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检验技术等的应用最为普遍。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包括对轮胎印痕、擦划碰撞痕迹、整体分离痕迹等的检验鉴定;微量物证技术的应用包括对纤维、油漆、玻璃、橡胶、泥土等的检验鉴定;生物物证检验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尸体、伤痕、血痕、体液、毛发等的检验,以认定人身。物证鉴定技术对案件的侦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痕迹物证是再现现场中需要挖掘信息的主要方面,只有充分挖掘痕迹物证才能越加接近事  实。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是利用痕迹物证进行现场再现的重中之重,因为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能够反  映出作案人的作案过程、行为特点、人身特点、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痕迹物证收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收集痕迹物证的程序违法、对痕迹物证的收集不及时导致有的痕迹物证时过境迁难以弥补、对痕迹物证的证明标准把握不好而忽视证据质和量的辩证关系等。要完善我国痕迹物证收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痕迹物证收集程序开展收集活动;痕迹物证的收集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及时更新痕迹物证收集活动观念并树立坚强的证据意识;强化痕迹物证鉴定结论收集和运用意识。  相似文献   

7.
痕迹物证是再现现场中需要挖掘信息的主要方面,只有充分挖掘痕迹物证才能越加接近事实。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是利用痕迹物证进行现场再现的重中之重,因为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能够反映出作案人的作案过程、行为特点、人身特点、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发现痕迹物证嗅源的重点部位、寻找嗅源的方法和几种常见痕迹物证嗅源提取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醒痕迹检验人员不仅要重视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还要加强痕迹物证嗅源的利用,提高痕迹物证的利用率,为侦查破案服务。  相似文献   

9.
串并案侦查是刑事侦查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痕迹物证的角度对如何利用现场痕迹物证进行串并案,切实提高现场技术人员的勘验水平、增大技术设备投入来提高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率、提取率以及必须建立详实的现场信息资料库来提高痕迹物证的利用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更好地进行串并案侦查提供及时、确凿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图像处理技术作为刑事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对现场勘查收集的痕迹物证进行检验分析,提取有价值信息,进而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图像中干扰成分的处理是图像处理的主要任务,载体材料的复杂性、拍摄时光照条件的不理想等都可能直接导致图像干扰成分的产生,使得对痕迹物证有用信息的发现和提取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干扰成分加以处理。本文是从传统处理方法和数字处理方法的不同角度对痕迹图像干扰成分的处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微量物证在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和部分复杂疑难事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 ,应掌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的种类、特点及提取方法。对交通事故定性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证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侦办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关键和难点。计算机犯罪证据与传统证据形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但具体分析,我们仍可将其归入书证和物证的范畴,因此计算机犯罪证据具有证据能力。计算机犯罪证据的证明力并不强,必须与其他证据相配合才能定案。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收集和处理与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才开始对计算机取证进行相关研究。建立相应的取证实验室,培养计算机取证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特别是公安院校的迫切任务。1.建立计算机证据取证教育体系的建设原则;2.构建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教育体系;3.静态取证与动态取证并重的教育教学;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犯罪日趋严重.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犯罪密切结合,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计算机犯罪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是提高计算机取证技术的水平.加强计算机取证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公安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心理现场与物质现场的关系,诚然有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但是,需要辨析“反映性”和“反应性”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心理现场的物质支点是心理痕迹,它是以记忆痕迹为基础的物质痕迹之转换。犯罪心理现场区别于犯罪物质现场,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更加自觉而有效地在案侦中重建犯罪心理现场。而犯罪心理现场运用的特点,需要辩明心理现场的重现与重建,如何提取犯罪心理痕迹,心理现场在犯罪重建中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涉及到数字证据的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目前,侦查取证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在存有海量数据的大容量存储介质中进行搜查取证活动,传统的数字取证模型难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在对违法人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时,必然涉及证据适用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调查取证手段及程序方面有了较大的修改,体现了立法者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比以往更注重对违法行为人权利的保护,使执法更具人性化,但一些地方还需完善。新法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补强证据规则对规范执法人员的取证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子数据证据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电子数据的无痕性、易变性、开放性使电子证据极具脆弱性,但根据我国的诉讼模式、证据制度、证据规则、司法实践,以及国际立法的现状、趋势和电子商务等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可以推断出承认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的三个本质特征决定了电子证据的证据价值、审查判断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于传统七种证据之处,把它归于视听资料只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犯罪分子作案水平不断提高,主动有意识地破坏犯罪现场等反侦查现象正不断出现,而传统的现场勘查工作思路主要是注重对现场有限的有形痕迹物证进行提取和鉴定,这也是当前公安机关因现场提取不到有用的痕迹物证而导致一些案件难以侦破的重要原因之一。犯罪现场所寓含的犯罪信息十分丰富,除了那些有形的痕迹物证外,还包括很多潜在的隐性犯罪信息。获取犯罪现场的犯罪信息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律规定的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或者程序,以违法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材料。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非法取得的证据,主要包括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非法收集的物证、书证,非法取得的勘验笔录、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对非法方式获取的言词证据和物证的排除规则均有不同规定,这与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犯罪状况、刑事政策以及刑事诉讼目的密切相关。我国刑事法律中严格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尚未建立,必须建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绝对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原则排除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