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镇军,广东梅县人,1918年元月出生。16岁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在留日期间他参加了中央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哲学研究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镇军愤然放弃学业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县中心县委劳工部长,组织"梅县民众留日同学抗敌后援会"。  相似文献   

2.
一、反帝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武装侵略。八月十三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国民党当局调动了七十万军队,进行了沪淞抗战。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沦陷。这段时间,上海地区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八·一三”救亡运动是十分广泛的。当时除了极少数民族败类外,各个阶级、各个阶  相似文献   

3.
正杨帆原名石蕴华,曾用名殷扬。抗战初期,他是重庆救国会的成员,曾参与发起组织重庆职业青年救国联合会。在救国会的领导下,他带领"职救"开展活动,为促进重庆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职救"的成立1935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妄图吞并中国。在这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军队抗击日军入浸;拿起武器进行敌后游击战争.江西人民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大旗,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并倡议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中共闽中工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发出和谈倡议,敦促国民党莆田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8月下旬,闽中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谈判,终于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相似文献   

6.
连柏生,上海南汇县祝桥镇凉亭乡人,1908年生,抗日战争期间,曾因创建并领导浦东地区著名的抗日队伍———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闻名于上海郊县,被谭震林称为“浦东抗日领袖”。一、创建“保卫四中”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对上海的进攻。上海沦陷后,连柏生告别了多  相似文献   

7.
一、上海新闻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新闻界始终走在爱国斗争的前列.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报刊的救亡直传,《申报》的转变.《立报》等救亡报刊的出版,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上海新闻界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派刘晓芳夫上海,同留沪的潘汉年、夏衍、浑逸君等一起指导新联界的抗日宣传斗争。七七事变的当天,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庐山同蒋介石谈判时,途经上海,找活、刘、夏等谈活,指示他们如何加强上海新闻文化战线的抗…  相似文献   

8.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贵州省日渐高涨,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恐慌,他们秉承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意志,逆全民抗战之潮流,大肆逮捕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进步群众,相继制造了全国罕见的镇压爱国运动事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波澜壮阔,跌荡起伏。其中既有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的顺利发展,也经历过几次严重危难。中国革命和建设正是度过重重危难后,才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这样的严重危难共有七次: (一)“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1926年7月,国共合作发动北伐。1927年3月,北伐军迫近上海。上海工人在周恩来、赵世炎领导下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解放了上海。3月26日,蒋介石抵达上海。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江浙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收缴了工人纠察队的全部武器,打死打伤300多人。4月15日,广  相似文献   

10.
“要学会做群众工作,不能光是只有左派参加”1937年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动猛烈进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前上海的5525家华商工厂被毁2270家,商店也大都被毁。余下的工厂也大多停工关闭。一时,多少工人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早在这年春夏间,为迎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共中央就派刘晓到上海,以加强对上海及附近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刘晓离开延安前,毛泽东向刘晓指出:中国革命是长期的,地下工作也要有长期打算,不在一时、一事和敌人计较短长。地下工作要善于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胡愈之,从1914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到1938年为筹集《鲁迅全集》出版经费离沪南下,期间二十余年,除赴法留学3年外,有近20年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在上海参加革命,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艰苦、扎实的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只撷取其中的二件事情,以飨读者。营救“七君子”1936年11月下旬,生活书店,胡愈之正在这里紧张地忙碌着。11月23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串通租界巡捕房,以“危…  相似文献   

12.
继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的同时,处在前沿的上海人民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空前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八一三抗战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速战速决”的战略部署,否定了“亡国论”者的悲观看法,尤其是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此建立了丰功伟绩。一、特点(一)高举抗日大旗,号召把抗战进行到底。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也投入了抗战,改变了九一八、一二八时期所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派了几十万军队在…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1月12日,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失败而告结束。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日军占领了上海四郊和南市、沪西及苏州河以北地区,只有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占领,形同“孤岛”。英美法租界里的事务,是由租界当局处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伪政权不能直接干预。这种状况就给留在租界里的进步文化人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活动条件,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或间接领导下,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抗日活动,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前,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主义矛盾在东北凸显乃至逐渐激化.日本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使之深感东北对于日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吞并满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既定目标.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东北民众的反抗意识.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东北当局的默许与支持下,倡导民族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已将东北民众组织与领导起来,在东北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日本深感其在满洲(东北)利益受到威胁,阻碍了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于是叫嚣“满蒙危机”,在日本国内疯狂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前,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上海的共产党员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积极组织民间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征信所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32年6月,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银行联合设立的中国征信所  相似文献   

16.
<正>朱德总司令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战地最高指挥员,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度过了近三年的峥嵘岁月。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激起中国人民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运动。14日,毛泽东、朱德电令红军各部,限10天内完成各项抗日准备工作。18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朱德总司令离开延安,前往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陕西省泾县云阳镇,迅速集结部队,准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面临着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挺身负起组织和领导民众救亡图存的重任。七月八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虽然已经离开我们22年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周恩来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周恩来对立场问题非常重视.在对敌斗争中,他有坚定的原则性.对待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他决不屈服.在民主革命时期,他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四·一二”事变的第二天,周恩来就和赵世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领导了20万工人大罢工,向国民党讨还血债,并给党中央写出了《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意见书,要求为死难者报仇.1941年1月11日,“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重庆,周恩来立即向国民党代表张冲提出抗议.1月17日,当得知蒋介石签发命令,要取消新四军番号,审判军长叶挺时,他立即给何应钦打电话,斥责国民党的作法是“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本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晚上,国民党新闻检查官无理  相似文献   

19.
梁嘉作为广东党史的重要人物,曾是广东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杰出领袖。青年时期的梁嘉具有强烈的民族存亡感和爱国意识,他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我国国土时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广东青年抗日救亡运动,动员广大青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把广东青年抗日救亡运动领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20.
入党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想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经过四十七个春秋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年,年过七旬的我,终于如愿以偿。我出生在江西玉山一个地主家庭。1949年,我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接触了进步同学,萌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当时,一些国民党特务在校园里明目张胆地迫害持不同政见的同学,甚至把他们逮捕入狱。有一个晚上,特务跑到我们寝室,威逼追问某某地下党员的行踪。国民党特务的倒行逆施,非但没有使我们屈服,反而更激起了我们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痛恨,我毅然参加了反对当局的“反饥饿、反内战”民主进步活动。之后,我参加了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