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总书记”是从中共四大开始的,虽然四大选出的党中央领导机关仍然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但此时改称党的最高领导人为“总书记”,陈独秀为首任总书记。其后在中共五大、中共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二大以后直到现在,中共最高领导人都被称为“总书记”。这期间,在中共六大召开时,党的最高领导人又曾被称为“主席”,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首任主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七大至十一大,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直称主席。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主席”这一曾经的党的最高领导人称谓才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接受明治维新的教育 ,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宣传革命思想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在 192 0年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党的“四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192 7…  相似文献   

3.
中共最高领导人为何称总书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党史中,有两段时期中共中央委员会设立总书记,不过那个时候,总书记并不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第一段时期是从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主席毛泽东。另一段是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前。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已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一职,他一人兼任主席和总书记两职。这颇类似于1943年后毛泽东以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身份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从此,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头衔变为总书记。那么,总书记的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3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中共二大、三大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人陈独秀称委员长,直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总书记仍是陈独秀。至于为什么一大时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称为书记,有党史专家认为,书记在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然而,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被撤销了总书记的职务。本文无意为陈独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作评价,仅从他私人生活的角度,介绍一下曾和他有过婚姻关系的4位女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共党史学界,过去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党的总书记的职务。但据一些资料来看,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不是被撤销的。第一,八七会议的文件没有关于撤销陈独秀总书记职务的处分决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决议,都是集中在政治上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并没有涉及他的职务问题,只是在选举时他自然落选了。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在正式的文件著作,还是在电影电视片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毛主席"的称谓。"毛主席"曾经是中国最流行、最广泛、最尊贵、最神圣的称谓。有没有好奇的人探询过:"毛主席"的称谓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这当然与党的历史有关,也与党章的规定有关。从一大到六大,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先后是书记、委员长、总书记。到1928年的六大,向忠发还算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但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则是"主席"。按照六大前的党章,总书记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眸20世纪的中国,无数明星闪耀天空,陈独秀与瞿秋白就是其中两颗极为耀眼的巨星。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五四时期的“思想界的明星”;瞿秋白则承前启后,在30年代初期,中国最黑暗的年代,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冲破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掀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辉煌篇章。 不仅如此,从政治上讲,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从1921年到1927年历任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瞿秋白则在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接替陈独秀,成为党的第二位领导人,他们在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陈独秀的任职问题,党的历史文献的记载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许多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的表述中却是相当不准确的,而大部分作者是把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一至五届的总书记写进论著里。因而有必要提出来予以纠正。据党的文献资料记载,党的“一大”产生的中央领导机关是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二大”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由五名执行委员和三名后补执行委员组成,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党  相似文献   

9.
傅烈是中共四川省级党组织创立以来,第一位冠有省委书记职务的省委主要领导人。在此之前,于1926年2月建立的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对四川地区中共各级组织行使领导,实际上是最早的四川省委,但是它的书记称为“地委书记”而不是“省委书记”。傅烈对党赤胆忠心,敢于斗争  相似文献   

10.
1927年,陈独秀因右倾错误被免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在上海他与彭述之等人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并自任书记。193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央机关遭国民党破坏。因叛徒告密,陈独秀被当局逮捕,并被押解到南京,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6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曾对中国革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犯了右倾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3.
苏泽 《党建文汇》2002,(18):20-20
陈独秀 1921年7月,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革命的惨重失败。1927年“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后来,坚持错误立场,并与彭述之等人组织反党小集团。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6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曾对中国革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犯了右倾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释放。此后。他历尽坎坷,辗转漂泊到了四川。他的晚年凄风苦雨。令人感慨,却给人们以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15.
周念忠 《探索》2002,(4):141-144
长期以来,党史界对我党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一边倒”。本文论述了陈独秀在党的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七大功绩和主要错误,揭示了陈独秀从一个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蜕变为一个机会主义者的过程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杨飞  杨剑 《党史纵览》2011,(10):51-56
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陈独秀与罗章龙相识于北京大学,其后并肩战斗在五四运动中。接着,陈独秀出任党的总书记,罗章龙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与其亲密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携手奋斗。再往后,陈独秀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出党,罗章龙亦因在反对王明路线中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而被开除出党。陈独秀与罗章龙一起经历了人生中的...  相似文献   

17.
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前往中国,联络在中国各地己分散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小组,进而协调组建中国共产党.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著名人物是南方的陈独秀、北方的李大钊.二人最具权威性.陈独秀在党的“一大”上被推选为中共总书记.马林不仅参加了中共的“一大”,而且为中共的建立,尽到了特殊的心力.当时,陈独秀在广东陈炯明政府中担任教育委员长,没有出席“一大”.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急于见到这位个性独特的陈总书记:一是督促陈.尽快到任,履行总书记职责;二是他认为一个共产党的领导人在资产阶级政府中任职,极不妥当.经再三约请,陈独秀来到上海:先听张国焘汇报“一大”情况,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2,(3):40+45-40,45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总书记应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书记应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但在党的历史上却有一位不是中央委员的党员成为了党的总负责人,成为党的实际最高领导人,他就是博古。  相似文献   

1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党的一大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和地方组织不健全的。情况,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只设立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书记,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二大、三大虽然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但中央领导机构仍然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四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须互推总书记一人总理全国党务。各级执行委员会及干事会均须互推书记一人总理各级党务,其余委员协同总书记或各级书记分掌党务。  相似文献   

20.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党的一大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和地方组织不健全的情况,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只设立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书记,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二大、三大虽然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但中央领导机构仍然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四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须互推总书记一人总理全国党务,各级执行委员会及干事会均须互推书记一人总理各级党务,其余委员协同总书记或各级书记分掌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