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次见到陈鹏同老师的作品是在2009年,当时正值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会馆、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举力、“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展”,在为展览所制作的画册中收录了陈鹏同的一幅牡丹作品。  相似文献   

2.
画家王复舜     
画家王复舜文天申在北京市中心的大道长安街上,有幢独具民族风格的建筑──民族文化宫。王复舜在这里度过了伏案泼墨的32个春秋。1981年他们为宏扬民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民族文化遗产,收藏各族人民书画珍品,又新辟出一个画苑,王复舜被任命为画苑主任。从此...  相似文献   

3.
画家罗江     
阚有刚 《创造》2008,(12):108-109
单从相貌上,很容易识别罗江:头光而圆、鼻短却翘。表情时而严肃,时而木然,时而若有所思。 记忆中,年轻时的罗江倒也称得上英俊小生,一头飘逸的长发昭示着画家的特立独行,加上那份胸藏笔墨、挥斥方道的潇洒气势,言谈举止间常进发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4.
画家简介     
夜晚的般河畔,人头攒动。沿般河路阿行,淄博市淄川般阳生活区退休老干部组织的舞蹈队的表演、京剧礼的联唱,吸引不少居民前来观看:倚般河桥远眺,居民们听戏赏舞、打拳散步,构成了淄川城区居民夏夜生活的一道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5.
画家王淮     
长春书画院的专业画家王淮,有着聪颖、长于领悟的资质,同 时对艺术锲而不舍。他以自己对传统绘画精华的理解.把 对神韵的追求作为目标。而对各家表现技法,他遵循了“为我所用”、融化互渗的原则.并臻于浑然无迹的地步。因此.王淮的作品既有传统丹青的韵味,又摆脱了某一家的程式窠臼,时有新意。 王淮善于将人们日常所见的物象升华为艺术形象.运用或概括、或夸张.或变形等多样艺术手法。在造型上.他追求对意象的表现,常力求使形象具有不似之似的“神似”.以获得更感人的艺术效果。例如.《岁月》就有像梦境般奇幻、在视觉上给人…  相似文献   

6.
画家姚迪雄     
姚迪雄是从中国新彊移居澳大利亚的华裔画家.从一九七九年至今,他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北京、新疆、湖南、江苏、浙江、内蒙古、吉林、广东、河北及香港等地举办过三十多次个人画展,是近年来在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颇有影响的一位华人画  相似文献   

7.
海派画家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江浙一带的画家汇集于上海,形成了一个新的画家群体——“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与北京的“京派”相对应。他们在国内外声名显赫,在一段时间里主导了中国美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画家 白燕君     
白燕君194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家庭熏染,熟习文化艺术、古玩字画鉴赏。现为辽宁国画院院长,辽宁省政治协商会委员,辽宁民间文物收藏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鉴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满族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获首届中国画金鸡特别奖。画家 白燕君@聂汉清  相似文献   

9.
画家乔维新     
我们生来做什么,并不是由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所以才有“命运”这样的词前后左右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于乔维新来说,当画家这样一场命运更像是儿时的一场偶然事故。那场偶然的事故也仿若人生一幅画。它就横挂在乔维新儿时的记忆里。那是一幅小孩子们的乡间戏耍图。一群又一群的小孩子们,他们将大大小小的土块当做打仗的武器,土块在孩子们的手里被抛来掷去,土块是不长眼睛的,不知它们中的哪一块就在孩子们的混乱的投掷中直击乔维新的眉骨和鼻梁处……他被那个大土块给击蒙了!击倒了!他在倒下去的时候竟然还在混乱中看清了击打了他…  相似文献   

10.
画家毛伟     
~~画家毛伟@毛伟$中国戏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相似文献   

11.
元植 《小康》2006,(10):80-81
毋庸讳言,由于文化语境、展览机制和艺术市场等多方面原因,当今画坛的写意精神和写意画风处于一种不尽人意的低谷状态。尤其是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大写意这一最具主体性、创造性和艺术生命活力,最能体现中国画艺术本质和文化内涵的画风体格却日渐凋敝。而在这种背景下,陈鹏的大写意花卉创作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佳绩。他所创造的挥洒自如、开合有度的大写意花卉新体格和新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当代中国画坛的写意精神之复兴。大写意的画法,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出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能。墨象的浓淡干湿、笔…  相似文献   

12.
郭傳璋先生是當代中國晝壇上一位著名的山水畫家。他的晝用筆蒼潤古朴,墨色沉着多變;构圖雄偉,意境深遠,使人看後精神振奮,豪邁之氣油然而生。郭先生早年對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作過系統研究,尤其在北宋(九六○——一一二七年)山水晝技法上沉浸了幾十年,有相當深厚的功  相似文献   

13.
尼玛泽仁:男,一九四四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巴塘县,一九六二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现为已故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赐的班禅画师,中国一级美术师,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协理事,甘孜州美协副主席,甘孜藏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甘孜州政协常委。 尼玛泽仁先生长期研究藏族历史和社会文化结构。他继承了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藏画艺术的特点,给古藏画赋予新的精神境界,把藏画从单纯为宗教服务的工具发展到一种新的成熟的艺术形式,且独秀于世界艺术之林,国外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溶合东西方艺术的精髓,终能发展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他的艺术作品深沉朴实地表现了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画家郭味蕖     
郭味蕖(1908—1971),名忻,字味蕖,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四日出生于潍县城(今潍坊市潍城区)里郭宅街一书香门第。祖上曾是清乾隆间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赵之谦等人书画密友,味蕖夫人陈君绮为清末著名金石研究家、文物收藏家陈介祺的嫡裔。  相似文献   

15.
东晋(公元317—420年)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其博学多才,能诗擅文赋,尤以画人物而闻名于世,所作描法被后人称为“如春蚕吐丝”“游丝描”。现人们还常引用的一句话:“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也是出自顾恺之口。据《世说新语》载: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  相似文献   

16.
画家郭怡孮     
《统一论坛》2012,(4):76-76
郭怡孮,1940年生,山东省潍坊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兼书画家联谊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原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首任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17.
冰雪的画家     
看過青年畫家馮慶的油畫,人們都會被它那清新淡雅的冰雪世界所吸引。對於厭倦喧囂的城市生活的人來說,馮慶的畫無疑能使他們疲憊的身心得到片刻的安詳和寧靜。這正是他的油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他的作品中,尤其吸引人的是《故鄉》、《高潔》、《原馳蠟象》等幾幅畫。《故鄉》描繪的是積雪的河畔,一條靜泊着的小船和一隻翹首期盼的狗。它們無聲地傾訴着畫家對故鄉的深沉的眷戀之情。《高潔》的画面所選取的是水澤中的幾叢蘆枝。皚皚的殘雪和挺拔的蘆枝,凝聚着畫家一往情深的、超脫世俗的藝術旨趣和審美情懷。  相似文献   

18.
青年畫家李愛國的性格頗有雙重性的味道:他是中國東北部的人,却沒有東北人特有的那種粗犷作風。从形貌和言談举止上看,他更像一位南國的文靜書生。他的畫有恢弘的意境和懾人魂魄的氣勢,但他選取的是工筆畫這一極為繁難、一般人不願或不敢染指的畫種。他為人、為畫的這種差異恰恰構成了他的畫的藝術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李若初(1893-1974),名景沆,号凤林山人,古田杉洋人,先后执教于霞浦、福州等地中学及南平师专、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精书画、工诗词、善篆刻,尤以书法著称。其书法早年学柳公权,行草习二王及怀素,隶书学史晨、礼器二碑;中年后融汇百家,自成风格,各体  相似文献   

20.
他从小沉迷于中国书画艺术的海洋里,五十几年争分夺秒的刻苦练习、创新。功底深厚的他,走过了不知道多少艰辛的历程。他宗古法而不泥,集百家长而不克守,把历代画竹的“喜气写兰,怒气写竹”的定论创新为“喜气可写一切事物”,他笔下的竹从此变成了“笑”竹,大家爱戴地称他为“笑竹人”。艾庆芸喜竹,爱竹——质朴、刚柔、高风亮节,他希望借鉴传统文人画追求新时代的新主题,把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主观精神注入画中,得其情而写其性,赋予竹子人格化、社会化的特征。他用了近20年的努力,改变了旧法,创造了《五叶手势法》、《先叶后枝法》、《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