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经济组织,只有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运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实现深层次、高品位的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注重以人为本,靠人才素质形成管理优势。企业文化理论明确地把人置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最高地位,致力于推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视人才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职工的科技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视为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企业文化管理强调情感关联和精神激励,它主要是通过文化价值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引导和弘扬来调动和激发职工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企业的素质,应该表现征精神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三个方面。只讲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而不讲精神素质是不行的,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社会主义企业的精神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企业全体人员精神文明的具体反映。企业精神素质的首要内容,是要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广大职工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具有来源于这种精神素质的全局观点。当企业扩权以后,怎样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就是考验企业精神素质如何的试金石。企业精神素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即培养职工热爱本企业的献身精神。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这个内容,好象社会主义企业不需要这种精神,好象一提“热爱自己的企业”,就是否定了全局观点。其实,要增强企业精神素质必须提倡热爱自己的企业,如果只热爱社会主义而不热爱自己的企业,那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百多年来,一代代铁路人把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融合,在铁路设计建造、养护维修过程中凝练出的以"敬业坚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为主要内涵的工匠精神,并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国铁路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实现了中国铁路总体技术特别是高铁  相似文献   

4.
行业电视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组织优势,把握基础优势,利用专业优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企业故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
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广运 《理论导刊》2007,(10):105-10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在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下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为核心和主旋律,深刻把握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良的企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有力地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积极推进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保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不仅要求理顺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同时也要求处理好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企业职工与社会用户、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在调节这些关系中,有着特别重…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新一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高潮正在兴起。适应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兴起以及企业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先进文化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营造企业文化管理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是新时期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既强调了劳模精神作为精神财富的重要意义,更凸显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近年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以强大正能量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强素质,为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动力。一、劳模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杨微 《学理论》2012,(29):251-25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其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容;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5,(6):99-10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以法治为保障,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注重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过程,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陈淑贤 《学理论》2013,(17):369-370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雷锋的形象可亲可敬,雷锋精神可学可为。在他22年短暂的人生历程中,雷锋以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为大学生以及每一名合格公民树立起一道标杆,雷锋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结合学生学雷锋、找差距的素质调查,揭示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一面,并对照提出相关对策: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刻苦学习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各界》2010,19(1)
武术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青少年素质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促进我国武术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学习、进取、敬业、奉献吴红星(上海市松江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上海正面临着由申博成功而带来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使上海在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中大力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我认为,要围绕培育职工的职业精神,着力建设一支“学习、进取、敬业、奉献”的职工队伍,为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精神增光添  相似文献   

14.
迁安市电力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求实创新、抢前发展"的迁电企业精神,努力培育"零距离"企业文化,连续8年荣获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连续12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像关爱眼睛一样关爱职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零距离"。实现企业与职工的"零距离",就是以人为本爱职工,多措并举为职工,使职工与企业心心相连。局里充分发挥电力技校、机关党校、文明市民学校、职工活动室的阵地作用,每年围绕企业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15.
那威 《学理论》2012,(19):260-261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讲授的内容,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寄寓和载体。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近现代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拓宽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5)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精神弘扬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正确认清和把握民族精神弘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焦国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东 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蒋斌、周薇)《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梁周敏)《秉承奥林匹克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彭永捷)《地域文化研究与弘扬民族精神》(雍际春)《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灵魂》(方雪松)《弘扬民族精神是文艺工作的崇高使命》(刘彦武)《优化民族心理弘扬民族精神》〔杨丽霞)《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一脉相承》(蔡文学)《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旋律》(魏正君)《我眼中的中华民族精神》(任娅娜)《昨日重…  相似文献   

18.
宝钢的发展壮大与职工岗位创新及素质工程建设密不可分。宝钢工会始终把岗位创新作为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的一项重要载体,以提升职工素质为基础,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让创新理念内化于职工能力素养、外化于岗位创新行动,促进职工成长成才、与企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共通,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互动共进的理论基础.这个互动共进是一个双赢过程:在弘扬民族精神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不断推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民族精神得到不断弘扬.二者互动共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共通,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互动共进的理论基础。这个互动共进是一个双赢过程:在弘扬民族精神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不断推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民族精神得到不断弘扬。二者互动共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