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万东 《当代贵州》2013,(13):65-65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强调具有后发优势,不发达地区则说自己可以跨越式发展,甚至个人也讲可以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后发制人。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中也确实可以看到这种演进中的突变,很多变化甚至非常令人震撼。春秋时,西周崛起而代商;战国时,秦国独兴统六国;秦灭后,楚汉相争弱汉胜。至近古,十万清军灭大  相似文献   

2.
监察制度漫谈张灵武在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个很重要的制约系统,这就是对政府机构和各级官吏的监察体制。早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就曾在皇帝之下设置了三个最为重要的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丞相掌政务,大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14,(6):64-65
正古莒之地,东临大海,因人才荟萃,崇礼尚德,故被称为"君子之国"。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方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属琅琊郡,治在莒城。虽时代更替、版图数变,然数千年来,莒名始终未易。莒国故城一直是州、县治所。莒县是全国文明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政务公  相似文献   

4.
赵连稳  杨玘 《前线》2020,(1):87-89
李斯(前284—前208),字通古,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朝政治家、书法家。李斯在秦灭六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他协助秦王制定了礼仪制度,力推郡县制,颁布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加强了秦朝的思想统治。李斯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社会的基本格局。他本人也从一个穷小子、无名小卒,最后官至秦朝丞相一职,可谓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5.
鸟鼠同穴     
鸟鼠同穴,是史书上一座山的名字。这名字很古怪,又古又怪。那一阵子,我夜读史书,想弄清秦与六国间一些翻天覆地的军争大事。首先注意到秦与六国间的那条分界线,实际上是一条军事对峙线。书中说,秦孝公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战国七雄,六个在河山以东,只有秦国一个孤零零在  相似文献   

6.
世声     
《党课》2014,(5):128-128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开始是代表了历史发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传至二世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官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垓下会师,项羽大败至乌江自杀身亡,秦、汉两个朝代的交替终于完成,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幕。新兴的汉王朝是在基本沿用秦制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的,却避免了重蹈秦王朝“二世而亡”的覆辙。汉初的几朝政治家、思想家,在深入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许多符合当时社会现实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治国方略,为汉王朝的兴盛和延续奠定了基础。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干戈扰攘、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国之初,秦王朝…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甲国一面受列强侵掠,面临蚕食瓜分之危险;一面人心思变,希图富国强兵而自救员一面因循守旧,固守祖宗之成法;一面革旧鼎新,大倡“洋务”、“维新”之运动。因此,纵观历史,可见变故口剧,风潮迭涌;怪事频生,人才辈出。本文拟俯拾这段历史长卷中之零碎,以缀成三则启人思索之交活。一、两大金融风期分别爆发于1883年和1910年、均于上海发端而波及全国的两大金融风潮,对近代民族经济的灾难性打击,令人触目惊心。这两次风潮,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即作为最主要金融机构的钱庄,大量介入股票投机。钱庄在鸦片战争后获…  相似文献   

9.
秦朝速亡的教训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琪 《理论学刊》2006,(11):104-106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李白《古风》诗第三首的前四句,赞颂了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东方六国、建立起空前强大的专制帝国的历史盛况。但是,秦王朝刚刚进入秦二世的时代,陈胜、吴广即揭竿而起,且一呼百应,本欲传之万世的秦王朝顿时就像一个泥腿巨人,轰然倒下。应该说,秦王朝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格局,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的。然而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的秦王朝何以会迅速灭亡了呢?其速亡对后人又有什么启示?这便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所在。一、“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  相似文献   

10.
董博 《世纪桥》2009,(24):54-54,57
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牲格的六个像l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性格的六个侧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用人杂议     
春秋战国时,七雄角逐,互相吞并,战事频仍。秦之所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完全仗着宰相范睢“远交近攻”战略的顺利实施。这个方略并不复杂,但率先提出的人是有远见卓识的。秦昭襄王得到范睢,其中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寓有人才学中的诸多道理。人才脱颖,往往命途多舛。范...  相似文献   

13.
《敌戒》,是唐代诗人、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篇短文,二十几年前读过,很受启发。去年,在首都发生动乱、暴乱后,又重新读了一遍,进一步感到这篇短文确实写得不错,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读一读是很有好处的。《敌戒》里说:“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挽以强;六国既除,(?)乃亡。”又说:“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瘉。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  相似文献   

14.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读杜牧的《阿房宫赋》金川“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留下的一句名言。古者,历史也。古人成功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历史留下的教训,则是一笔比经验更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过...  相似文献   

15.
山公 《党风建设》2002,(2):40-40
1644年,满清入关后推行汉族男子剃发蓄辫政策在当时,男人为了不使脑袋青光闪闪,想方设法留住来自父精母血的黑发,因拒剃而陨命者多多而终了,剃发蓄辫之策谁也没有阻挡得住一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再次表达了执政党坚决反腐败,永远不动摇的决心。60年前的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挥笔写就了一篇史论结合,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的《甲申三百年祭》。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消亡,一个是朱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朱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  相似文献   

17.
1按中国农历的纪年法,从2004年1月22日(春节)起,我国进入农历甲申年。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甲子。六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经历两个甲子的,真可谓世所罕见的长寿了。这正应了“人生易老天难老”、“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  相似文献   

18.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一听"秦国",人们很容易想到"暴政虐行"的暴君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尽管有许多人骂他 "残忍"虐行",但也有不少人为之喜爱和崇拜,真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在长达六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各路诸侯纷争,秦国是最终统一天下的一流强国。然而,秦国以前却是被其它六国称之为"蛮夷、未开化、六国任何一国都不愿意与其结盟"受人鄙视的弱小国家,自当  相似文献   

19.
晓农 《党史纵横》2004,(4):41-41
项英杀妻瞿秋白被捕后的头两个月,并没有暴露身份,后来是谁出卖了他?至于叛徒的怀疑对象,毫无疑问是与瞿同时被捕的两个女人——张亮和周月林。因为当时与瞿秋白一同突围的4个人,何叔衡已当场牺牲;邓子恢突出敌人包围后来到永安县境,很快找到了游击队;只有张亮、周月林与瞿秋白一道被俘。两个多月后,瞿秋白的身份被敌人知悉,屡次劝降不成后由蒋介石下令杀害。而张亮与周月林在关押3年后被释放了。显而易见,瞿秋白是被这两个女人出卖的。不但一般知道以上历史情形的人,都有着这样的看法。就是作为张亮丈夫的项英,也是这么认定的,因而在怒不可…  相似文献   

20.
爱民如伤     
爱民如伤张启跃《左传·哀公元年》中有一句话:"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大意是说,一个国家要兴旺,就应当视民如伤号,备加爱护,这是国家的福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党几十年的经验也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革命事业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