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研究地缘政治,常常会谈到哈·麦金德的著作<历史的地理枢纽>.这部被人与<物种起源>、<常识>、<相对论>等15本书并称为"改变世界的16本巨著"的书,其实是一篇包含有5张地图却不到一万五千字的论文.其中一些新概念,如"心脏地带"、"枢纽地区"现已成为地缘政治学界耳熟能详的名词.然而,麦金德的主要思想贡献不是这些,也不是因后人反复引用变得十分著名却被历史证明并不正确的三段论,即: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相似文献   

2.
东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体化的界定与东盟一体化 (一)一体化的界定 根据<辞海>的定义,一体化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一,由美国学者多伊奇(Karl Deutch)在1957年提出.其核心是系统功能主义,强调研究系统共同体的系统交互作用和特殊功能,主张通过跨国渠道,采取共同措施,在特定领域实现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在整体上发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及其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地缘政治学家们普遍认知到,富有战略智慧的政治家就在于他总是能够清醒地估价地理对权力的价值.当然,人们在以地缘政治为背景进行国际关系研究时,或偏重于地理学的解释,或偏重于实际上的安全分析.只有兼顾二者,才是真正的地缘政治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界,麦金德的"枢纽地区说"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方面可算是地缘政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麦金德的整套理论产生于海上强国英国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充满着为大英帝国强权服务的企图。麦金德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于,他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全球化的大视野,给了我们宏观看待地理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庞大构架,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批判地缘政治学通过对传统地缘政治本体论、认识论和思想史的反思,特别深刻地批判了传统思想中的物质决定论倾向和西方中心视角,强调道德规范和人文关怀在地缘政治研究中的重要性,拓展了研究思路和范围,为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体系建构和部分课题研究上批判地缘政治学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6.
<国际观察>自1993年初创刊至今,已发刊100期.这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对此,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 现在,<国际观察>已成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我国国际问题研究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与日俱增.据<光明日报>报道,2007年度<国际观察>继续位居全国政治类前30种期刊排行榜,其排名由2006年第27 位跃升至第4位.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缘政治学研究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地理-地缘要素、国家间地缘关系、地缘政治格局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全球或区域性地缘政治问题以及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雪莲 《东北亚论坛》2000,(1):82-84,9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地缘政治学似乎已经过时了。但是,从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立论来看,“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链条作为其立论的依据是始终存在的,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是客观的事实。在现时代,分析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政治现实以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说明了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现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性质抛弃了原有的旧观念,是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观念来考察新的国际政治现实,其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间地带”:和谐世界的枢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缘政治学说发端于西方国家对地区和全球权力的争夺。在这种学说的发展过程中,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提出了"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其间还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生存空间"理论。在西方大国眼中,上述地区都是各自在世界权力竞技场中获得主动地位所必须加以控制的地区,从而导致了大国之间激烈的和长期的地缘政治斗争,世界性的战争和不稳定多由此而生。在笔者看来,这些或在地理上处在大国之间,或在政治上处在大国的强烈关注之下的"被争夺"地区应被称为"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是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凹陷地区,其产生的原因、展示出来的特征以及呈现出的意义都对认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内在本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主权国家间外交活动的影响因素,"空间"的含义与"地缘"相近,"空间"是"地缘"的前提,"地缘"是变化的"空间";空间因素与地缘因素相近、相通,指的都是国家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这种环境除了地理环境外,还包括与地理相关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因此,运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空间"因素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变动的地缘政治与中东欧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还是策源东进的德国地缘政治学研究,都将中东欧地区视为控制欧亚大陆,甚至整个世界的关键.在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格局中,这一地区也被视为处于两极潜在冲突最前沿的重要地带.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价值不仅充分反映在不同的地缘政治学说中,也在现实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2.
依托保税港区推进广西钦州港口物流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成为提升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学说就其本质而言,是为资产阶级侵略扩张服务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缘政治学说因与德国希特勒征服世界理论相关联而声名狼藉。但是,在拉丁美洲,更确切地说,在南美洲的南锥体地区,地缘政治理论却仍有市场。在过去的40多年里,这种理论一直为该地区某些国家的军人、政治家、外交家,甚至一些军事院校的师生所乐道,并被他们加以传播和发展。研究这一理论对我们了解和认识拉美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就当代拉美地缘政治思想的内容、特征、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拉美问题学者。  相似文献   

14.
文明史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文明史理论的正式形成,当以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的出版为标志[1].但是一些学者,如吴于廑、冯玮[2]等指出,在斯宾格勒发表<西方的没落>的50年前,俄国学者丹尼列夫斯基就已经提出了比较文明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的<中东国家通史>已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面世.这套系列通史是西北大学"二一一工程"建设项目,同时是中国中东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阐述了中东18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演变,共13卷:<阿富汗卷>、<沙特阿拉伯卷>、<以色列卷>、<伊拉克卷>、<巴勒斯坦卷>、<土耳其卷>、<伊朗卷>、<埃及卷>、<叙利亚和黎巴嫩卷>、<也门卷>、<约旦卷>、<塞浦路斯卷>和<海湾五国卷>.<中东国家通史>的作者都是在相关领域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多年的学者与专家.这套系列通史的问世,标志着在中国有了一套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中东国家通史.纵览这套系列通史,笔者尤其感到它有下列两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是迄今为止俄罗斯整理出版的规模最大的历史文献集.收录的大部分文献,都是首次对外公布,内容贯穿俄罗斯20世纪特别是整个苏联时期的历史,涉及许多重大问题和历史事件,史料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7.
由何希泉等人翻译的<个人档案(1941~1994)--苏联克格勃主席弗·亚·克留奇科夫狱中自述>1前不久已经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部长达60余万字的回忆录,记述了作者从1941年至1994年充满传奇色彩的风雨人生路程.全书共计10章,分别为<生命旅程的开端>;<在情报侦察机关的岁月里>;<出兵阿富汗内幕>;<改革:"设计师"与"施工者">;<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岗位上>;<濒于灭亡>;<艰苦卓绝的三天>;<在狱中>;<开庭>.在书后附有克留奇科夫的几篇重要文稿,如<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内部会议上的讲话>、<致俄罗斯联邦总统鲍·尼·叶利钦的公开信>、<在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中的供词>等.  相似文献   

18.
一、明代<占城译语>的两种版本 中国古籍中有关占婆语言的系统资料不多,存世者更属罕见.宋人郑樵<通志>艺文略第一记载有<林邑国语>一卷①,今已不存.清人王闻远<孝慈堂书目>遗逸条记载有<十国译语>,其中包括毛寅所辑<占城译语>,今亦不传.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用<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说法就是,始于1492年哥伦布远航并开辟了新旧世界之间贸易的全球化进程,现已进入其第三个伟大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3.0版的全球化时代".弗里德曼认为,与1.0版和2.0版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不同是,3.0版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受到非西方、非白人组成的团体的驱动,也就是真正成为一种全球范围的进程.这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