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一战略中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区域利益的协调。区域利益要达到协调状态的基本要求是兼顾到各区域的利益,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达到各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从而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故要将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必须坚持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法制化、均衡化、程序化和统一化的原则,通过在宪法中确立区域利益协调的指导思想、制定地方关系法、确立区域主体的法律关系形式以及促进区域利益协调的法律实施等进路对区域利益协调机制进行法律建构。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组织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织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区域协调组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盛至衰转而复兴的发展过程。探究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缺乏法律基础、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权力约束不足是制约区域协调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重建区域协调组织以协调区域发展。新形势下区域协调组织应当以"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作为建设的法律基础,完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规范横向政府关系,进而实现对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3.
戴胜利  周璐 《求索》2010,(6):18-20
本文在对区域利益冲突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从营造法制环境、做好城市圈发展的各项规划两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利益冲突的预防机制,然后从工作协调机制、行为约束机制、沟通合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利益冲突的事中管理机制,最后提出了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区域利益冲突的善后处理机制,并对利益补偿机制的相关事项进行了阐述。本文选择区域利益冲突的演进过程作为研究视角,对有效处理城市圈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利益创造同时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分配不平衡,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实现与区域经济政策存在强关联.为此要确立资源要素市场化定价基础性作用,通过区域产业融合实现区域经济利益融合,同时要建立起兼顾利益创造和实现的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以保持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经济战略问题和政治决策问题。区域协调机制中政府协调行为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政府协调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对区域协调机制中政府协调给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区域冲突治理主要有主体调整和利益调整两种方案,主体调整方案认为应当通过重构行政区划、设立跨区域协调组织、加强府际治理来消解区域冲突;利益调整方案认为治理区域冲突的重点是消除地方政府的利益意识。透过政治经济学"主、客观条件与因素"理论可以发现,产生区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在横向联系中对权力的不规范运作。因此,有必要以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和权力规范为核心,围绕横向府际关系,加快区域法制建设,构建区域冲突的法制化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京津冀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它涵盖了几个方面的创新:区域政绩评价机制的创新;区域财税体制的创新;区域利益分配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立法协调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华 《求索》2010,(4):148-149,35
近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圈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劲动力和有效方式,其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区域立法协调以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不变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为前提,在国家统一法制的基础上,构建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不断强化和完善这些机制,充分发挥其功能,是进一步推进区域立法协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叶大凤 《桂海论丛》2008,24(6):68-70
我国国内层面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要求我国的区域公共政策适时调整。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机构、政策工具、政策协调和监控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或缺失。我国应实施区域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从完善政策制度基础、调整政策目标导向、重构政策内容体系、组建区域政策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重塑区域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0.
李昱  刘筱君 《前沿》2011,(18):72-74
东北地区知识产权跨区域行政执法是一种新型的执法机制,是加强执法力度的重要措施,对于东北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跨区域的行政执法中,完善区域法治协调机制,将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并有效的打击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12—2021年31个省份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了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一步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但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全国层面基尼系数有所下降,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一级指标中经济、文化、社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关键共性障碍因子,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中主要障碍因子各区域不尽相同。基于此,从补齐各区域协调发展短板、畅通要素跨区流动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突出城市群都市圈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方利益冲突作为区域经济圈内的普遍现象,其内容极为复杂.地方利益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的二重属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统一体.片面地、非理性地利益追求极大损害了区域和谐发展,因此协调地方利益冲突对推进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建华 《人民论坛》2010,(9):302-303
整体性治理在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整体性治理的重要环节,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的建设对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完善这一机制必须在合作沟通机制、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合作诱导和动员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区域政府层面的协商。包括建立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高层领导定期会商机制,政府间协调机制和政府对口部门协调机制。二是建立市场机制.形成区域一体化共同市场。加快建立商品物流、产权交易、技术交易.人力资源、信用征信.碳排放指标交易等共同市场。三是建立补偿机制.妥善解决区域利益分配问题,重点建立区域资源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公共问题的凸显,使区域内的单一主体无法单独应对各类公共性事务,因而区域合作治理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新区域主义倡导区域间的开放性、介入性、包容性、合作性,对区域合作治理的推进作用明显。我国在探索区域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与不足,因此需要在新区域主义指导下,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同盟,完善区域治理政策框架,构建区域利益平衡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建立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娌 《桂海论丛》2009,25(5):55-58
区域劳务合作法律协调机制是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的核心,因此,建立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对于巩固合作成果,推动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法律体系既应具备国家制定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又应具有地方立法协调法律机制、合作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区域治理与公民社会既相互制约,又互为促进,构成一种双向进程。一方面,区域治理功能的整合提升,是以满足公民社会多元化与多样化的需求为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公民社会自主化的发展,形成了对区域治理中公权力的分割与制衡。为优化区域治理中的公民社会的发展环境,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深层次的法律运作关系,即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与公民社会利益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从一般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它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区域决策有效运行、推进区域分工与合作为目标;以中央层面的“区域发展基本法”、地方层面的“特别区域发展法”、纵向上的“区域决策保障法”和横向上的“区域合作保障法”为基本要素;通过专门的区域发展管理机构这一系统结构,发挥系统要素的整体功效,进而实现整个系统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孙红玲 《求索》2008,(11):49-51
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因而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二者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贡献区与收益区互补的泛殊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区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以追求共同利益为目标,承认差异、主张参与、强调对话与磋商。协商民主可广泛运用于以武汉城市圈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各领域。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协商民主能起到扩大参与、赋予决策合法性、规制行政权力和协调利益分歧等重要作用。为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有必要着力于形成广泛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建立通畅的对话协商机制,构筑协商民主新通道;完善多层次的协调沟通机制,打造协商民主新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协调发展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发展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