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陈敏 《新重庆》2007,(3):31-31,47
重庆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品位独特.2002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达20个.之后还评定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有6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省委政研室和省旅游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分4路到全省各市州、直管市和林区,对一年来全省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及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表明.我省自开展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以来,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旅游资源在荆楚大地遍地开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初见成效。旅游业引擎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天台县具有丰富的文化人文资源,以道教南宗、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佛宗道源”著称,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养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融合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的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在都市日益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4.
抚州山奇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诞生过王安石、汤显祖等一批政治名人和文化巨匠。经千年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是赣文化主要源流,是华夏文化园中的奇葩。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如何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迅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优势.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大力挖掘整合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大气、秀气、文气、才气、和气”的新抚州,使文化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罗毅 《湖北宣传》2006,(9):23-24
随州的发展要打好“开放牌”、“特色牌”、“文化牌”。要高举文化名城大旗,重视炎帝神农文化和古乐编钟文化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的旅游资源,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步伐,通过打好“文化牌”来促进随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祖涛 《求索》2013,(5):241-243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它又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担,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发展何去何从?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也要把它们建设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的城镇,焕发历史文化名镇新活力,是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最具争议、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笔者以汉水流域石牌镇为考察个案,尝试借用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来探讨石牌镇保护模式.以期石牌镇的保护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易先勇 《重庆行政》2015,15(2):62-63
“千年古镇,君子蔺市”.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位于三峡库区长江之滨,西距重庆60公里,东距涪陵20公里,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旅游新干线试点镇;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镇、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貌镇;连续14年被涪陵区委评为红旗乡镇.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蔺市镇党委政府带领带领全镇人民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目标,以提升镇容镇貌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6,(6):94-94
栖霞市隶属于全国首批开放城市烟台市,辖1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开发区。栖霞既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苹果之都”的金字招牌,又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已46.5%,高出全国27个百分点。栖霞市依托优势资源。把旅游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着力加快以牟氏庄园,太虚宫为重点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9.
羲皇故里     
《时事报告》2013,(1):2-F0002
羲皇故里——天水,是中华创世先祖——伏羲氏诞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等,构成了天水绮丽多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水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天水正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08,(10):F0004-F0004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藤县坚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三结合,整合旅游和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大县品牌,促进“无烟工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邢光龙 《群众》2023,(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发展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行动指南,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导和遵循。  相似文献   

12.
马世龙 《今日民族》2013,(12):55-55
一、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依托东川“铜、石、江、山、地”旅游资源,努力将“乌蒙牯牛寨”、“泥石流汽车越野赛”、“铜文化博物馆”等打造成国内外知名,  相似文献   

13.
区内视点     
《当代广西》2014,(22):6-6
正做足做足"特色"文章形成知名品牌11月10日至11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检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部署的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时强调,创建特色旅游名县核心是要做好"特"的文章,形成"名"的品牌,因地制宜突出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不同特色,提升文化品位,扩大影响力,形成知名品牌。要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在保护好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改善旅游住宿、餐饮、卫生等条件;要把发展旅游与惠民富民结合起来,用好的规划、好的项目带动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4.
刘秀杭  孙瑞 《今日浙江》2008,(17):59-59
鄞州区针对“东海明珠镇”创建年代较远、镇级文化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的现状,于今年初启动实施了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工程,以构筑镇级“15分钟文化圈”为目的,包括镇级文化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政协天地》2009,(11):8-8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体现,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干坝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10个合作社,共578户1440人。设干坝村党总支,共有党员31名。干坝村历来高度重视、认真参加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于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村”,200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近年来,干坝村村支两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大的力度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探索村民致富路子,改进村容村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干坝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沈振建 《今日浙江》2008,(19):58-59
南浔区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构筑“三大平台”,创新发展旅游文化,着力增强旅游文化的传承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推进南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思想工作》2007,(11):44-44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社区成立了2支史艺队和2支秧歌队. 二是充分利用海镇文化广场举办各种文体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在镇文化广场共举办了九场晚会。其中6月28日至7月2日在海流图文化广场举办了“海流图镇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晚会,观看群众达2万人。此外.9月23日至26日,在镇文化广场举办“海镇第二届草原文化节”晚会,以实际事例,为今年开展创建生态文明镇发挥示范作用.从而为今年的生态文明镇建设打好舆论基础,使群众从中切身体会到创建生态文明镇的好处.使镇文化广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葆 《今日海南》2010,(12):23-2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资源是最核心的旅游资源。文化产业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文化及其产业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我们要放开手脚、用足心思、下够功夫加快发展海南文化产业,改变“小、散、弱”及与本省居民、外地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江西历史悠久,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就有86个,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有89个。2012年以来,我们以这些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文化村落为重点,分期分批开展农村村史馆建设工作,努力使之成为人文历史的宣传阵地、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民俗风情的展示场地,真正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