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管洁  曾正德 《法制与社会》2012,(26):228-229
全球化,城市化,农民工……已经渗透到了当代中国的每个发展环节,同时也融入到了当代国民的每个生活细节.全球化需要人才,城市化建设需要人才,在中国这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大国,农民人数占据总人口的80%,农民对国家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大量农民涌进城市“长见识,挣大钱”,成为独立于现有体制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这个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加强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一方面,农民工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工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农民工自身及社会发展,所以加强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建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机构,改善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使农民工完成现代人的转变,更加和谐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真空”状态。本文从农民工生存状态、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等方面对新时期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检察干警始终工作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之中,根据群体心理对个人的影响效果,使得检察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思考角度。本文旨在通过对于群体心理视角下检察干警的分析,探讨如何从这一角度出发,加强检察干警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贯彻层层推进的认识思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逻辑体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容,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一种认识思路,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本质的阶段性与科学性,一元性与多样性,不变性与变动性的关系,对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具体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静进 《法制与社会》2014,(22):215-216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彰显其价值,取得活动的时效性,应该以遵循活动的规律性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顺应、维护并促进社会的向前发展;在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下,推动了人的成长,彰显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在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前提下,推动人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冷妹 《法制与社会》2010,(8):249-249
本文指出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在军队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培养革命精神,启发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认识能力,激发战斗意志的教育活动,是团结全军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实现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领导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术界引发了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重点和学科名称的思考。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否应该突出"政治",学科名称中是否还应保留"政治"二字。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治"有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教育"始终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引导、选择的主要方向、方面和重点,并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人类实践活动的始终。因此,本文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内涵、生成根源、发展的新境遇和本质、特征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深刻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不平衡、心理承受能力弱、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职能,利用学生会、班级干部及党、团组织的环节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体系等不失为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殷梅霞 《政法学刊》2007,24(4):107-110
要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必须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相关因素,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方法、对象、情景入手,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朝着教育主体所指引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色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形成了内容精深、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根本任务、总体目标以及重要保证等方面的论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蔡晓平 《政法学刊》2001,18(3):80-82
无意识教育作为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加强无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中的运用研究、正确处理好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的关系,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云魁 《政法学刊》2005,22(4):109-113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 Central Com- mittee of CPC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put forward“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 ical Education”.How to adhere to such a sprit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hief task for police colleges.Police colleges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unitary model to the model of pluralism to increas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vel.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细致的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疏通与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方针,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处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法教育形成于1950年代,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它为政法工作培养专门干部。与政法工作强调政治性一样,政法教育是强调政治性的法学教育,非常重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纪律教育。改革开放后,法学教育日趋强调专业化、职业化。20世纪80年代,仍继续强调政治性。这与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严打”刑事政策有一定关系。1990年代以后,政治性在政法教育中日渐淡出,法学教育趋向服务市场经济的专业化。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在法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新实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深入政治领域,国家和社会治理广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范畴,涉外法治深度关联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这些实践造就了强调政治性的大法治工作格局,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新政法教育。党内法规学、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学科应运而生,人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学科应需更新。新政法教育与专业化法学教育并行,扩展了法学教育的领地。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创新、实现新的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人民警察现代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心理健康工作创新。这些内容的创新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警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效益优先的原则得到人们的共识,但由此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膜拜,却日益消解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责任和义务,从而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这一现实,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在继续坚持其保证功能、导向功能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其"育人"功能,即要注重培育人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的社会精神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最根本的内涵和体现。为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要确立以人为本位;在教育立场上要实现"两个需要"的统一;在教育任务上要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贯彻双重主体思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实现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儒家的“德育”思想有误解。事实上,儒家理解的“德育”应指一种“成德之教”,在根本的意义上,它是关于我们如何实现良心自觉的学问。儒家认为自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修身;一是教化。其根据是儒家所持有的独特的心性论。关于修身历来有“朱陆之争”,但事实上他们的不同只是一个强调在日常生活的具体道德实践中“逆觉体证”,一个强调通过格物、阅读经典等来觉悟而已,各有长短。同样,教化的根源性的方法是“启发”,它反映的人伦关系不是权力性的压制关系,而是出于一种天下一家、天下关怀的道德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恰恰反映了儒家积极性的人伦观。祛魅了这一人伦观,我们最终将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