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律伦理建设、职业伦理建设和个人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重建的三个基本维度 ,其中法律伦理是保证 ,职业伦理是基础 ,个人伦理是实质 ,三者相辅相成 ,耦合互动。本文具体论述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旨在说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以法制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为其基础和条件 ,才能将其落到实处并使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传照 《桂海论丛》2001,17(4):34-35
文章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道德通过对经济体制、人们的行为举止的评价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伦理辩护 ,帮助人们自觉接受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规范经济主体行为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是促进制度建设 ,为制度的运行和功能的发挥提供素质保证。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是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体系的必要补充庄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体系,需要从儒家伦理传统中寻找精神道德资源,儒...  相似文献   

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集体主义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和伦理指向,仍然是融入市场经济意识的新道德体系确立的基石,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必须受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市场经济完全能够引出集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多地重视了体制本身建设,如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等。但是由于急功近利的感情驱使而对行为主体道德伦理建设思考和关注较少,尤其是对交往中的诚信道德重视较少,因而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混乱和道德滑坡等消极现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必须重视经济混乱的伦理根源分析和行为交往诚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贯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兼顾道德进步,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他很早就关注诚信伦理问题,站在立党立国的高度,从道德修养、企业伦理、政府信用和制度文明等四个层面深刻阐述其诚信伦理思想。学习邓小平关于诚信伦理的重要论述,对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商品生产的高效率运转和物质财富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它的"物的依赖性"特征使其实际地消融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作为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人",其发展离不开两种途径:外在的制度伦理规范和内在的道德理想回归。  相似文献   

8.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大力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整合机制,使经济发展与伦理进步协调运行,实现良性互动。具体说来,就是要在评价标准上实现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在市场主体上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在心理结构上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王晨光 《群众》2006,(3):47-47,5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核心,以人为本精神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邹智贤 《求索》2007,(12):127-129
伦理取向、致恩趋向是事关道德建设“全局”和“根本”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伦理取向维度强化教化伦理,在致恩趋向维度凸显工具理性,忽略乃至遮蔽了生活伦理和价值理性,这就割裂了道德结构的内在统一,致使道德践履出现严重偏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呼唤与之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社会转型的当代语境中,道德建设的发展走向应当是教化伦理向生活伦理贴近、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1.
伦理本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特征 ,虽其中有超越历史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但从整体上看 ,它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家族宗法伦理 ,其等级特权思想、依附观念等都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格格不入。走出伦理本位的传统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伦理 ,这是建立市场经济公正秩序的需要 ,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也是对传统经济活动方式和与之相应的法制伦理观念的革命性改造。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调 节手段和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更是 一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 场经济典型的一般的形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 度,是市场经济特殊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对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进行了科学揭示;通过考察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文化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中,坚持法德并举,努力确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做到法治德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度视野下的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是宪政的基石、人权的屏障、民主的前提、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繁荣稳定的枢纽。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宪政建设和法律保障及正确处理私有财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对私有财产权给予完整充分的保护是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溯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政治标准的认识历程 ,分析了政治标准的变迁及其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 ,并着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探讨新的政治标准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子亮 《桂海论丛》2006,22(6):41-4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ince October 1992, when the concept was formally endorsed. Many have debated its true nature. Is it really a socialist or a market economy? Is it an unwieldy synthesis of both, or has it through time matured into a manageable system for continued nat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王学锋  谢芳 《桂海论丛》2007,23(1):49-51
家庭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消费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非伦理化现象,因此家庭消费必须遵循身心健康发展原则、符合家庭整体利益原则、家庭幸福原则、生态关怀原则等等,才能保证家庭成员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建立和谐幸福美满的现代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又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过渡的过程;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与现存制度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配套的具体制度安排的缺失以及对“三农”进行保护和支持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率的机制的缺乏。探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原则而且与现代产权制度相兼容的新型所有制,是解决当前矛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