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的出发点紧紧定位在“发展”上,充分体现了人才工作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轨迹证明,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在论述商品的二重性时,就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位的战略要素。从宏观上看,当前的人才竞争呈现以下发展态势和基本走向。一、人才竞争的全球化趋势。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许多地方竞相到世界各地招聘人才,将人才竞争拓展到国际舞台;外国政府和企业也在中国吸引人才,各跨国公司纷纷将其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迁到中国,设奖学金或提供留学机会,将人才竞争延伸到国内。国外一些企业对中国著名大…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服务”这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理念下,提高人才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我国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在人才出现新的局面和形势的情况下不断建立和发展的。本文试从“公共利益”层面阐述“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结合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公共服务”这一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衡量鉴别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一定的标准和尺度。人才也有一定的标准。按照传统观念,人才标准存在不少误区:如学历=“人才”,职称=“人才”,地位=“人才”,名气=“人才”,甚至“背景”=人才等。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误区,才导致了压着人才找“人才”、占着“人才”缺人才、排斥人才揽“人才”等诸多不利于人才生存发展现状的蔓延滋生。2003年12月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与  相似文献   

5.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并且是一种稀缺资源。那么,资源就有一个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现在不少地方、部门一讲发展就怨人才短缺,实际上,他们缺的不仅是人才,更是一种经营人才的思想,即一种把人才工作置身于经济制度运行的社会背景下,精心经营人才的观念。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渭茂 《党政论坛》2012,(19):43-44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上海的产业能级和国际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金,标志着上海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城市行列,经济社会由生存型进入发展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已刻不容缓。为保持上海的持续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能否成功,人才是关键和根本。只有加快国际人才高地建设,大力引进国际人才,同时促进本土人才国际化,从而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才能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保障。本文重点围绕引进、培育国际人才,尤其是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处于科学技术前沿的国际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伟大的系统性工程,其智力依托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同于高素质人才,只有拥有创新思维、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行动:匀等“创新”要义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结合实际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支撑,更是赋予发展以持续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吴玲 《民主》2008,(1):48-48
报载,为解决地区间人才不平衡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人才到工农业生产一线参与跨地区的技术开发、培训、服务等工作,黑龙江省成立了“人才共享”协调工作组,主要研究解决在实施“人才共享”和人才与项目对接中出现的问题。据报道。该省对于高层人才和省内急需人才实行“双职双薪”,建立“双套人事关系”“科研成果双方共有”“人才共同使用”“双方单位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9.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必须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中,“人才支撑”发展取向抓住了富民兴陇的基础性环节,对推动全省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要“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代会对全省人才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指明了今后人才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才高地”是一个综合体系的建设,它是由一系列子系统的建设而构成的,其中包括政策法规体系、分配制度体系、人才文化体系、智力成果转化体系、人才智力流动体系以及服务保障体系。该文就是从这六大体系入手,综合论述了南京人才高地的基本框架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人才发展环境是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基础与关键。文章基于文献和实践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政策环境”“人才市场环境”“生活环境”“教育与科技发展环境”等维度出发建构一套区域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21个地市2015—2019年五年数据为样本,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和评价指数的计算与排序,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制度”“厚度”“用度”“温度”“限度”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区域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促进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袁浩 《党政论坛》2013,(3):64-64
一是人才变“奴才”。大凡人才一般都有独特的爪.陛,倘若领导干部认为其“不听话”、“不合群”,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冷落、压制甚至打击人才,极易使人才奴性化。由“谔谔之士”变身“诺诺之徒”,以领导的思想为思想,以领导的意见为圣旨,从而彻底丧失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化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东部有的省市已经开始了国际化人才的调查和统计。在相关的实务工作和学术研究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作为理论支撑。本文充分吸收了以往人才定义大讨论的理论成果,同时分析了已有的国际化人才概念的得失优劣,最终为“国际化人才”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段春华 《求知》2004,(3):12-13
人才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的战略资源,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实施人才工程指明了方向。实施人才工程,主体是群众,关键在领导。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必须要有发现人才的慧眼、培育人才的谋略、集聚人才的胸怀、使用人才的胆识,努力做合格的人才工程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5.
“组合”意识是搞好组织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人才工作也应有“组合”意识。引进上注重“配套组合”。在招才引智时,注重领军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配套”招引,实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同步”招引,急需型人才与实体项目的“对接”招引。  相似文献   

16.
当人才资源被国家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与第一要素时,当几乎每个企业都把“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等写进企业的理念时,人才的价值一路飙升,人才热急剧升温,对“人才”的内涵、“人才”标准的议论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深化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确立了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的主体政策框架,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激发了人才活力。但在人才配套管理体制机制、放管方式、工作监管力度和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国亟需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管”促“放”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放”“管”适度持续释放用人活力,建立科学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和流动管理办法,强化人才服务意识,改进人才服务工作,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人才。  相似文献   

1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研究部署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各项任务,开创我省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甘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袁浩 《民主》2012,(7):56-56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大开门户,抢抓机遇,以各种优惠政策,广引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空前繁荣。但也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一方面整天嘴上喊着没有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另一方面却对身边的人才熟视无睹,甚至遭到压制。对此,群众称他们是“揣着人才找人才”。  相似文献   

20.
时下,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整天嘴上喊着没有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却对身边的人才熟视无睹,甚至排斥。对此,群众称他们是“揣着人才找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