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些年来,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其立法现状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这种不足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不乏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立法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的司法实务,导致司法实务缺乏操作性,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现状对于改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莉 《法制与社会》2011,(24):57-57
刑事回避制度是指与相关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制发展程度,在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实践中,对于回避制度却缺乏相应的重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于回避制度的规定不够细致,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意在对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现状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阎峥 《法制与社会》2010,(22):62-62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作为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诉讼整体公正的重要保障,但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却存在着许多立法与实践的缺陷。本文从回避制度的价值入手,主要分析了其立法与司法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对回避的主体和适用条件、回避的启动、回避的决定和回避的审查及其效力等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规定,使得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本文就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邓辉辉 《法学杂志》2004,25(6):61-62
公正和效率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目标,诉讼回避制度则是确保诉讼公正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从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对象、条件、程度的规定,以及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情况看,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回避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其是在诉讼中参与案件的人员主动或被动的退出案件的制度,它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保持诉讼程序的公正性,也同时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新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回避制度有了新的修改,在原来法律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审判人员需要回避的新情形,将审判人员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完善了当前法律的不足。但是法律的规定也同样有着模糊性,极容易对法官审判案件造成偏差。故此,对于法律的规定有完善的必要。本文主要从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回避制度进行完善:回避对象的范围及操作,回避情形的规定,回避程序的建立等。结合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对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回避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直接关系到行政程序的公正性,关系到人们要求受到公平对待那种与生俱来的期待能否得到满足。本文主要从中国这么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角度出发对回避制度的现状进行批判与思考,以求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回避制度,而不是盲目的借鉴外国所谓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8.
回避制度对保障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它被各国普遍接受、认同,成为现代审判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诉讼制度。针对回避制度在我国审判实践中被束之高阁的现状,本文以回避理由为切入点来寻找原因,认为目前关于回避理由的规定存在很大缺憾,影响了当事人回避申请权的行使。回避理由应避免模糊用语的使用,应进行细化、扩充;借鉴无因回避的合理因素建立适当限定性的无因回避制度,使当事人申请回避权不至于虚置而能真正得到行使。  相似文献   

9.
王福华  张士利 《法学论坛》2005,20(6):105-109
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观察,回避制度在回避原因、适用程序两个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在实践中导致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后果。有必要对我国回避制度进行规范分析,并对司法实践运作状况加以考察,对民事诉讼回避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0.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两审终审制度的补充形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现。本文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内容作了简要论述,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构思。  相似文献   

11.
梁立 《法制与社会》2012,(20):31+39
回避制度作为我国三大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在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中都作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出现了许多法律规定所不及的问题,尤其是在回避情形的界定,自行回避的监督与申请回避权和决定权的行使,执行程序中的回避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及对法官违反回避制度的追究和处分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影响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本文试对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作一剖析,提出一些完善回避制度的建议和看法,以促进回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杜琨 《法制与社会》2010,(6):39-39,41
在行政立法中,行政立法回避制度是一个具有积极作用的程序制度,可以为行政立法腐败设置程序屏障,保证行政立法的公正,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同时,行政立法回避制度也需要其他制度与其相配合发生作用,并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保证其运行,才能得到完善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司法鉴定回避制度是确保鉴定公正的重要制度.司法鉴定回避制度应当具备适应现实所需的开放的特性.现行关于鉴定回避的立法条文存在文本性缺陷.需要根据实践情况,在构建公正和高效的指导原则下,规范鉴定回避的情形和程序,以促进鉴定回避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民事诉讼法中的异议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现行民享诉讼法中异议制度的基本构造,指出了现行异议制度设计中的不足,探讨了异议程序设计应当考量的墓本"参数",从修正民事诉讼法的视角,对异议制度的整体构造进行了初步的调整,试图使民享诉讼中的异议设置和程序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民事管辖权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存在的民事管辖权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两岸在民事经济等方面的交流。目前两岸对于民事管辖权冲突的处理方式,还不尽合理。解决海峡两岸民事管辖权冲突的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建设:第一阶段,两岸各自制定更为合理的单边冲突规范;第二阶段,两岸通过民间或者官方的渠道,共同制定解决管辖权冲突的双边规范;第三阶段,在统一的条件成熟时,制定统一的民事程序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目前律师凭法院关系拉案、司法腐败严重的现状,回顾十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为规范法官律师之间关系而出台的各项政策规定,逐一分析并权衡利弊,并结合从2011年10月以来的调研实例和数据对《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关于涉案法院整体回避制度的理论设想以及其他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事起诉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对于民事实体权利的保护有过于苛刻之嫌。本文以缓解既存的“起诉难”为主旨,对程序当事人和适格当事人、起诉条件立法具体与立法抽象、起诉请求的有效性与正当性、起诉证据与定案证据等几对相关范畴进行了辨证分析,意在从横向立法比较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民事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9.
沈晓敏 《政法学刊》2001,18(2):27-29
清代回避制度集中国历代回避制度之大成,司法回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法制下的清代司法回避,可分为任官回避和听讼回避,朝廷对全国司法官吏的回避情况进行监察和处分,其间利弊互见。  相似文献   

20.
公务回避:回避制度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法公正重在制度建设,改革和落实公务回避制度,阻力小、见效快,是当前解决执法不公问题的捷径。 堵塞不正当交易   根据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回避制度在我国已经形成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两大系列。任职回避是对国家工作人员任职资格的一种限制,包括地域回避和部门回避两种形式。公务回避是对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资格的一种限制,包括司法回避、行政执法回避以及其他公务回避三种形式。   上述两种回避制度的立法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但其适用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任职回避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