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同命不同价"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2010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侵权责任法》首次提出"同命同价",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笔者对"同命不同价"现象提出一些看法,并就针对此现象的《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7,(4):4-11
平等是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也是现代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对平等原刚的修正,合理差别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为了增进和促进平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而不是扩大社会业已存住的不平等现象。…… 平等地保护每个公民免遭伤害,是国家的义务和职责,如果政策容易造成对某种身份的歧视,使其难得得到国家平等保护,则不仅仅是失职的问题,这也是公共服务的理念出了问题. 说到不平等,人们往往把集中在户籍制度上,认为他们所碰到的各种不公平,都是由区分城乡进行人口管理的户籍制度所造成的,如果不区分城人乡村人,不就没有有这些问题?其实,不公平的根源并不是户口制度,而是躲在户口制度后面的其他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公平,交通事故赔偿只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3.
“同命不同价”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被贴上"同命不同价"的标签,饱受质疑。通过探讨死亡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以及死亡赔偿金,引出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不足。对此,应当改革"死亡赔偿金"概念,取消"被扶养人生活费用"赔偿项目,加强赔偿标准的灵活性,注重法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死亡赔偿金制度中的城乡差别招致了社会的广泛批评,产生了同命不同价的质疑。但由于死亡赔偿金制度是建立在继承丧失说的基础之上,所以目前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定额化的死亡赔偿金制度抹煞了个人之间的区别,从而违背了死亡赔偿金制度原有的填平损失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尚不健全,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而且在理论上招致了民事赔偿的身份歧视等种种批判。不仅不利于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公平保护,增加了实务操作的困难,而且因此引发了关于同命不同价的激烈争论。本文着眼于现行死亡赔偿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民法基本原理和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进行分析,死亡赔偿金兼有对受害人之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的双重性质,所谓的同命不同价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对现行死亡赔偿制度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根本的矫正。  相似文献   

6.
长沙居民李朝晖的母亲蔡佑兰在乘坐公交车时摔倒,不治身亡。随后。李朝晖将长沙市公交总公司告上法庭。经过详细的调查取证,一审法院认为,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处置不当.致使蔡摔倒,且在其倒地受伤之后未及时采取救助措施,造成其因伤重医治无效死亡,侵害了蔡的生命健康权,应当对蔡的死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判处被告赔偿原告各项费用20万元。公交总公司不服此判决,上诉至长沙市中级法院。二审法院肯定了一审法院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却也指出了后者在赔偿金计算上的“错误”——蔡佑兰老人虽然在城市生活多年,却依然是农村户口,因此不宜按照城市居民标准计算其死亡赔偿金。最终,参照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赔偿定为8万元。  相似文献   

7.
钟辰 《法制与社会》2012,(23):97-98
对于残疾死亡赔偿金“同命不同价”的热议已经持续很多年,社会舆论、学者观点一直莫衷一是.本文从残疾死亡赔偿金的财产损害赔偿性质切入,分析在“同命不同价”问题上的争论,深入探讨《侵权责任法》调整范围内“两金”的财产损害赔偿性质以及“命价”的双重含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过去确定城乡二元标准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但是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城市标准赔偿的数额和根据农村标准赔偿的数额差距很大——2019年12月1日,陕西省全面实施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赔偿城乡统一标准。按照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在全省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统一适用城镇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9.
海南姑娘深圳打工,回乡探亲车祸死亡。“比深圳低一些,比海南高一些”的最终赔偿结果,让当事各方皆大欢喜,但由于是调解结案,到底该适用哪里的标准赔偿,司法并无定论。  相似文献   

10.
惠秀娟 《法制与社会》2013,(22):234-235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是公平,公平又包括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多起涉及机动车事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同名不同价"的死亡赔偿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最高院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采取的是城乡二元制死亡赔偿标准,这种形式上的不公平易引发实质不公平。本文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入手,分析我国死亡赔偿金的赔偿现状,探讨符合实质平等的死亡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11.
侯昶  刘创新 《法制与经济》2009,(10):16-17,19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被贴上“同命不同价”的标签,饱受质疑。通过探讨死亡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以及死亡赔偿金,引出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不足。对此,应当改革“死亡赔偿金”概念,取消“被扶养人生活费用”赔偿项目,加强赔偿标准的灵活性,注重法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父母提出,陈锐是留学并移民于新加坡,对其成长投入了毕生的人力、物力、财力.陈锐突然身故给他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精神巨创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原告要求几名被告赔偿各项损失总计400万元. 近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委托律师向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对该公司在一起车祸赔付案中遭遇的错误判决进行再度审理.因此,一度沉寂的"境内车祸,外国人与国人是否同命同价"之议,再起波澜.  相似文献   

13.
破解“同命不同价”难题的理论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关于城乡差别的死亡赔偿标准引发了社会对"同命不同价"问题的质疑。现行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系采取"继承丧失说"解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死亡赔偿制度,认为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所以"继承丧失说"是导致"同命不同价"问题的理论根源。"死伤损害说"是批判包括"继承丧失说"在内的人身损害差额化赔偿的一种理论学说。该学说主张将死伤本身作为损害加以把握,将生命被剥夺本身作为一项概括的非财产损害,且对体现生命价值的非财产损害赔偿,应努力地实现类型化和定额化。摒弃死亡赔偿的"继承丧失说",转而以"死伤损害说"实行死亡赔偿金城乡一体的定型化,是破解"同命不同价"难题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4.
自从相关法律对侵权死亡赔偿做出了规定之后,生命是否同价饱受争议.生命本无价,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是公民得以主张其他权利的前提.所以本文从分析生命权的内涵和外延、对同命不同价提出了几点看法的同时谈谈同命同价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希望生命能得到更好的尊重,法律对其得以进一步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叶祝颐 《江淮法治》2009,(23):40-41
近年来,公众舆论对“同命不同价”一直诟病不断。尽管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同命同价”的判例。广州市还规定,农村户口的外地居民在广州居住满一年以上,有固定工作,并能提交相关证明,可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来计算人身损害赔偿金。但是,无论是“同命同价”判例还是广州市的特殊规定,都附加有农村户籍人口在城市居住,并且在城市拥有工作岗位等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与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之区别□苏戈1995年3月7日,A法院开庭审理犯罪嫌疑人许某抢劫一案。庭审后某中学教师彭某交给许某一袋食物,许某回看守所后被看守所干警发现食物袋底藏放一把匕首。3月8日A法院派法警王某与另几名法警传唤彭某到法院查问情况...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7,(4):7-8
"同命不同价"的法律依据是2004年5月1日开始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已成社会共识和努力方向,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进行批评的文章铺天盖地,因户籍制度而致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更是为学界和民众所诟病。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由于将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立即引起了人们几乎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非法行医罪对章俊理提出指控,同时共有1198名被害人委托律师向法院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要求章俊理赔偿他们的治疗费、继续治疗费、鉴定费、精神赔偿费等共计3810余万元。2000年3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一审作出了判决:章俊理犯非法行医罪、故意伤害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100万元,赔偿1091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损失共计524余万元。本案虽已告一段落,但在法律界对这个案子本身所涉及法律问题的思索和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受害人的律师在代理本案刑事附…  相似文献   

20.
歧视是当前社会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今社会的歧视有两种:消极歧视与积极歧视。其划分标准是歧视者有无将自己的歧视行为上升为社会行为,有无对被歧视者造成伤害的行为,有无造成社会影响。歧视行为若属前者,则歧视他人者的行为应当适用于法律;若属后者,因为其歧视行为未形成社会行为,还只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不满足“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这一要件,所以不能适用于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